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歌的演唱特点

2019-12-18吴艳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短歌音域朝鲜族

吴艳

(海林市文化馆,黑龙江 海林 157100)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以李谷一、朱逢博为代表的演唱风格,加入了一些“美声”的发声方法,譬如真假声结合、重视气息运用和共鸣的运用,声音明亮而柔和‘院耳,表现力比以前的更为丰富。同时像何继光的湖南民歌真假声交替使用形成的演唱风格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近年来民歌演唱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在演唱技术上明显提高,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共鸣、气息运用自如;同时能够哈当地表现纯正的民歌风格而显然在艺术品位上提高到了—个不同于以往的阶段。中国民歌的演唱方法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需要我们站在—个文化的审美角度,更高层次地研究探索。

一、藏族民歌

西藏是世界屋脊,高原地理环境和藏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一望无际的雪山草原,辽阔而充满了神秘。西藏地区的民歌曲调悠扬辽阔,风格纯朴自然,声音比较白、比较直,基本使用真声,不能过分圆润,高声区声音比较尖,整个歌唱应该比较自然,基本不加修饰。

藏族民歌大致可分为抒情和热烈的两类。热烈欢陕的如《我的家乡日喀则》,抒情民歌有《雪山赞》。近年来创作的优秀歌曲《珠穆朗玛》则是两者比较完美的结合。

二、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民歌必然受到游牧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在以放牧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投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蓝天白云,那种回肠荡气的感受怎不使人尽情放歌,一吐心中豪情为快。而到了夜晚,人们围在篝火边,饮马奶酒、跳舞歌唱又是一番热烈的气氛。

内蒙民歌一般以长歌和短歌为主。短歌一般音域较窄,节奏鲜明、欢快热烈,声音的运用就要求挺拔刚劲些,比较符合蒙古民族豪放的气魄。长歌则音域比较宽,节奏很自由,常常用拉腔唱出变化很多但有—定规律的音调,有点像华彩部分的自由发挥式样,旋律悠长气息宽广,还必须加进如同马头琴颤音般的装饰音。因此,声音的运用就要柔和,由于它音域宽,变化多,所以歌唱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们听到的《赞歌》就是一首典型的长歌与短歌结合的歌曲,前面音盼的拉腔,可以听到马头琴的风格,后面部分可以听到游牧民族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的欢乐情景。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歌曲中,《嘎达梅林》是一首典型的短歌,《牧歌》则属于长歌类。

三、新疆民歌

新疆民歌种类也比较多,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民歌为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的、节奏自由、深沉悠扬,带有游牧民族的特点;第二类多为歌舞性的,节奏欢陕热烈,一贯到底。

维吾尔族居住地由于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融合了汉、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多元文化,民歌也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维吾尔民歌往往以切分音型为基础,旋律奔放。塔吉克族的民歌则混合节奏较多,八七拍、八五拍、八六拍等等,我们熟悉的《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中段的八七拍就十分有特点,具有某种中亚地区风格,音乐形象特别鲜明。哈萨克民族则被称为“歌唱的民族”,从诞生时周围人们唱的《诞生歌》到人生最后的《送葬歌》,歌唱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骑着骏马,手拿冬不拉、摇着头到处游唱的形象几乎成了哈萨克民族的象征。

新疆民歌虽然多样,但在演唱的时候,声音的运用大致相近,男声比较浑厚刚健,女声比较明亮轻巧。

四、西南各民族民歌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贵州地区,集中了壮族、瑶族、景颇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苗族、侗族、瓦族等等几十个少数民族,民歌极其丰富。不仅有单声部的民歌,多声部民歌也十分丰富,在盛大节日里,群体陛的多声部合唱的声势令人震撼。

五、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等,他们也都有各自的优秀美丽的民歌。其中以朝鲜族的风格比较鲜明,朝鲜族能歌善舞,民歌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常常以三拍子节奏为多。演唱朝鲜族民歌时,声音也要求比较清澈明亮,女声要求轻盈飘逸。

东北部民歌则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的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也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如《江河水》,如怨如诉,气韵悠长。像我们熟悉的《乌苏里船歌》、《乌苏里江》,也是经过改编的非常优秀的民歌。

有些东北民歌的曲调受地方戏曲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在民歌中带有浓厚的韵味,声音运用上比较刚。但也有些比较柔和的,譬如《摇篮曲》,曲调缠绵优美,令人难忘。

总之,我们在声乐辅导的过程中,如果接触到民歌的演唱,更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学生优势的前提下借鉴或引用别人的演唱特点,不能盲目地谁好听就学谁。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是我们声乐辅导中使用最多的部分,其中需要歌唱方法与民歌风格的紧密结合,发声方法要讲究科学性,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精神,更好地体现洋为中用的文化交流方式,在歌唱方法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实现优势互利。

猜你喜欢

短歌音域朝鲜族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短歌
KORE A TOWN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午晤念
从《一握之砂》看石川啄木短歌的文学特质
午晤念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石川啄木短歌的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