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方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8
西藏山南隆子中学,西藏山南 856600
1 浅议初中美术教学效率低下主要原因
1.1 办学条件存在局限
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部分学校及教师对美术教育关注不足,有的学将用于扩建美术教学场地、购买美术教学设备的资金节省下来,投入到认为更重要的“主科”教学设施及教具等采买中[2]。这便导致美术教学的相关环境与教学设施较为有限,并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学生对陈旧的美术教学场地、设备缺乏兴趣。还有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因无法吸引专业美术教育人才,教师授课方式陈旧。总之,因学校的办学条件,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使学生在美术过程中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
1.2 教师教学方式刻板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有效性。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施教:教师安排学生自备美术课堂所需的绘画笔、画板、颜料和画纸等,教师按照美术教材将绘画技巧讲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画。因教学较为单一、乏味,无法体现美术的艺术性,使美术教学课堂整体的氛围较为沉闷,影响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
1.3 学生认识水平不高
美术学科并非中考必考科目,有的学生对美术学习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美术可有可无。学生对美术学科片面认识得不到有效纠正,使其难以全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譬如:有学生认为美术学科作为一门“副科”,没有必要投入像语、数、英等基础学科那么多的精力。此外,学生也没有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未形成美术来源于生活并能够丰富生活的意识,导致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探究学习兴趣。
2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1 优化教学环境,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应体现学科育人价值,避免单纯的向学生传递绘画、手工艺品等制作技巧”。故此,学校领到和任课教师都应深刻认识到:美育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进而应为初中美术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证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展开[3]。要知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的最终意义并非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美育教学中得到智育促进、形成学习热情。
并且,应引入激趣教学法,应用问题导学、MOOC素材及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这就需要学校应合理分配教学资金,及时更新美术教学设备,使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
2.2 实施多元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课堂的引导者、构建者角色,将学习主体位置归还给学生。并且,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应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欢美术创作、具有自主实践能力。
小组学生通过探讨,确定书名、所用色彩和图形,而后展开分工合作。进而使美术课堂氛围变得不再拘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图形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点拨指导,使学生具有更好的灵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意识。学生将设计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将每一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一起讨论、评价。学生在共享、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仅激发了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将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3 促进生活教学,提升审美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有着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积极正确的认识,进而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增强中学生对国画理解与认识。此外,在“小泥塑造型”的学习中,让学生以家里宠物或物品为原型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美术表现力等。促进美术与生活结合,饱含学生对自然的理解、生活的感知,能够使学生正真意识到美术的艺术性、与生活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3 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他们具有创作美、感受美、欣赏美的意识,需要教师加强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从而,使中学生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具有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合作学习意识与感悟生活事物独特之美的能力。在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提质增效中,使学生个性发展,加深理解,能够赋予美术创作个人情感,具有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