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019-12-18
云阳县小江初级中学,重庆云阳 404500
1 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意义
首先,能够确保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避免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其次,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在倡导“全民健身”的背景下,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健康为主的先导思想,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2.1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许多教师都习惯性的用自身的教育理念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学习兴趣也无法长期保持。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制定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例如,在“球类”的教学中,大部分球类都是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奥运精神,强化学生的运动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2.2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导向性。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中随性进行教学活动,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想到什么就讲什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向着目标而努力,进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2]。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快速、正确助跑踏跳,果断、有力推手,直膝分腿腾空和平稳落地的动作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就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后,学生会积极的练习,直至达到教学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体能。
2.3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全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适当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体育与身心健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内容,利用网络上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为学生普及相关的运动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自主运动的习惯,强健学生的体魄,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健康成长。
2.4 组织多样化的体育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体育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活动的选择,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艰苦卓绝的体育精神,这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3]。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体育课堂中放飞自我,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