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2019-12-18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责任母亲探究

吉林省延吉市第九中学,吉林延吉 133000

感恩《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识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例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1 利用环境渗透感恩理念

“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对象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化成一种感恩的行为。”在学校教学楼内的长廊,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手抄报展示活动,如3·22 节水日—“节约一滴水,生命多分绿”、4·22 地球日—“感谢你—地球”、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感恩母亲,感恩生命”等;在生物学科实验室悬挂感恩教育的标语“感恩从心开始,实验彼此互助”。让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了解感恩,知道感恩,在环境氛围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2 挖掘生物学教材体会感恩情怀

2.1 感恩母亲

感恩教育从给予生命的母亲开始,最容易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感恩”的思想品质。例《人的生殖》一课,包含怀孕和生育教学内容,是实施“感恩母亲”的最佳素材。在教学之前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妈妈在怀孕和分娩期间有哪些症状和感受。课上交流母亲孕育时的艰辛,之后教师播放分娩视频,展示分娩时的危险。学生观看后情不自禁的有了触动,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了解到母亲在怀孕时的艰辛、养育的艰难和无私的付出,正能量不断地波动学生的心弦,唤醒学生对母亲那颗沉睡已久的感恩之情。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找5名较胖的学生到黑板前完成“捡掉在地面上的钥匙”活动,要求活动时不能弯腰,只能下蹲拾起钥匙。活动中学生渐渐的体会母亲孕期的艰难。

2.2 感恩他人

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学生在校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常怀感恩的心对待老师和同学。例《急救》教学中,模拟失血、溺水等意外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去救他人,在救与被救中体验到感恩他人,学会发扬感恩的正能量。

2.3 感恩环境

整个生物圈是一体的,人类不可能脱离环境去独立生活。例《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环境就是爱自己,感恩环境就是感恩自己”的理念。人类、万物,生于天地,长于天地,用于天地。我们的生命都是赖天地,才得以生存与生活,都应惜福感恩。

3 组织课内外活动培植感恩教育

3.1 实验探究活动

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教学中,对电池浸出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学生意识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通过生物的富集,危害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学生在模拟酸雨的探究实验中,感悟酸雨对植物萌发、生长的危害。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后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和控制废气排放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多步行,少座车的倡议,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尤其在暑假生活中坚持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保留相应的影像资料,开学后展示与交流,评出“环保小明星”。

3.2 调查实践活动

例《眼和视觉》教学前,组织学生活动调查“全校近视情况”,我校学生近视率已超70%。调查结果的展示让学生受到了震惊,启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改掉熬夜看手机、走路看书、长时间玩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气,保护自己心灵的窗户。

3.3 课外实践活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中,布置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酸奶。在父母、老师帮助下,设计制作酸奶活动目标、流程。把活动成果-酸奶分享给父母、老师和同学。通过这样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体会父母、老师、同学的仁爱之心,表达自己的知恩之心。

4 责任感促进感恩教育扎根

初中阶段的孩子怎样才能让感恩教育扎根,就是给孩子安上一颗中国心。有中国心就意味着在课堂的内外,有所担当。责任和担当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是衡量感恩的重要标准之一。责任与感恩相辅相成,只有肩负责任,才能结出感恩之果。

生物教学中,培养“小老师”作为教师的小助手,通过轮换形式,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小老师”的责任;全班分组完成调查活动、探究活动等、科学实验等,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的体会到各自的责任,在互助合作中感受人尽其责的意义,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感恩一切的意识。

感恩教育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会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感受学习之愉悦。教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生物课程资源,促进感恩教育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责任母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期望嘱托责任
悲惨世界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