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生的转化
2019-12-18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那些无可批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转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下我就以我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说说我对后进生教育的看法。
小小,韩国人,因母亲是中国人来到我们学校。这个孩子脑瓜不算笨,但学习习惯极差,书写极其缓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几乎天天都要在课堂上玩东西、开小差,作业经常不完成。导致他成绩不理想,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
要想改变这个孩子,首先得先了解导致他养成这些坏习惯的原因,所谓“对症下药”嘛!所以我决定到这个孩子家进行家访。小小的爸爸是韩国人,经常要韩国、中国两边跑,最多两周回来一次。妈妈的工作在广东,工作性质经常要求出差,也是广东、绵阳两边跑。能照看小小的是他七十多岁的爷爷和婆婆。父母无时间,老人无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作业拖拉、缓慢的坏习惯,周末回家晚上看电视可以看到两三点才睡觉,所以第二天注意力不集中,老打瞌睡。我想让家长配合,共同改变这个孩子。
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情况没有得到任何变化。在给家长的电话中得知,家长根本就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我顿时无语。于是,我只能自己先从孩子入手,让孩子先改变,再来改变家长。
我发现孩子书写速度缓慢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汉字的书写顺序,同时他握笔的姿势也不正确。利用课余时间,我手把手地教他握笔姿势、汉字的书写规律。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虽然做作业的速度仍然很慢,但比以前快了很多。于是,在班里对他进行大肆表扬,看着他沾沾自喜的样子,我也很开心。这样的次数多了,家长也确实看到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自然也愿意花时间监督孩子的学习,照顾孩子的生活了。
对于后进生,教师一般会为他们配备一名能干的小老师对他们进行帮助,可殊不知,这样会对后进生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首先,他们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只要遇到难题,根本不会开动脑筋,直接就去问他们的“小老师”;其次,他们也会为自己定位,老师、同学都认为我是差生,我就是差生;再次,学习毫无自信心可言。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我挑选了一名学习成绩好又有耐心的女生作为他的“小老师”。可我没有在班里宣布这件事,包括小小也不知道,我私下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培训。我告诉她:“你千万别告诉小小,你是他的小老师,但你得认真观察他的学习情况,如果他真的需要你的帮助,你就要及时地来到他身边。”我还教给了她要怎样说怎样做,才能不被小小认为她就是他的小老师。长此以往,小小在她的有意无意的帮助下,课堂作业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的小小,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书写速度提高很快,学习成绩自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小小的家长也积极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他正一步一步摆脱“差生”的阴影,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