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17曾海东

考试周刊 2019年85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应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观。而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在课堂实施的教学策略,让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数学能力;课堂教学

一、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应明确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收获的是能力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里,我们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能力上,还是放在传授知识上?通过对比中美基础教育,可以给我们启发。美国教育的重点不是一个月要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这个月里限定一定数量的知识,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才继续教下一个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教学生一个知识,学生为了真正掌握这个知识,需要经历相当多的努力,这个努力的过程,包括动手实践、交流感悟、反思总结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知识总是饥饿的感觉,在对知识的探索中学生总是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总是持积极的态度。而在中国的教育里,教育者总是把知识当成一种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恨不得一节课就把一学期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而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这个关键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获得核心关键能力的重点,久而久之,学生能力没发展,也丧失了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美国教育一学期的知识量可能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个月甚至更少的知识量,相差的这些天数,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少了一定数量的可以遗忘的知识储量,但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感悟。通过感悟,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一种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了一种需要留下的东西:创新能力。而就是这样的教育,美国培育出了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知识型亿万富翁。所以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时,具体知识和内容可能过阵子会遗忘,而留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培养这样的能力。

二、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是不需要人的主观意识特别去干预,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自发的去执行,就像人饿了就会去找吃的,渴了就会去喝水一样。倘若不沿着已经形成的习惯去做,人就会产生不舒服、浑身不自在,甚至苦恼的情感反应。因此,習惯常常被称为人的“第二天性”。初中阶段,很多数学老师不喜欢在初二、甚至初三接班教学,一大原因是在这些阶段,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老师甚至几个老师的数学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这些习惯有好有坏,但不一定和自己的理念是相符的,所以又要花费大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养成一个习惯可能需要二十一天,这个数据因人而异,但要改变一个习惯,就要花费多倍的时间。因此,数学教学不管是接班教学还是从起始年段初一开始教学,教师首抓的应该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将它从头抓起,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让习惯的后天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在给新生上课时一定会先强调我的要求,准备两本A、B作业本,两本A、B小测本,作业本的格式规范要求,作业何时完成,作业讲评完需用红笔订正,一周后将前一周的错题再做一遍,课后复习及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等等,我都将这些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制订出来,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每天落实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个过程可能要延续半学期甚至更多的过程,而当这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学生形成习惯后,我的教学任务反而轻松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普德曼也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可见,在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体会课堂幸福

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好课,我想整堂课的过程设计应该占很大的比重,整堂课是否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是在过程之中,而不在结果里。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时,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授,教师包办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本领和习惯。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除了对概念、结论、方法的简单识记,还应包括实践活动(动手,感性)和认识活动(动脑,理性)两个方面。教师应用思维的“慢镜头”来展示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细节,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教学时应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课堂要追求幸福,这是学生的权利,数学课堂一定是单调、无聊、又枯燥的吗?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我想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煎熬的四十五分钟,而如果能够让学生发言,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索而有所得的喜悦,学生学得会、有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对新知识产生饥饿感,良性循环,这样的一节课,就是学生的幸福课堂,而课堂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

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数学应用,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

“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建模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不同的实际问题往往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地运用数学手段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一个学生要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必须进行适当的解题实践。由于数学学科特点,数学解题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虽然解题对于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也有很大益处,但没有一门学科在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能像数学这样的全面性和有针对性,老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将数学题目和数学问题设计得有梯次,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知识技能叠加也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享受挑战的快乐,对学生的毅力和独立思维的意志品质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平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拓展题,通过适当的难题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而学生为了取得新的突破,必须独立钻研,或者与同学及师长交流讨论,数学思维能力在无形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总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更好地发展。

五、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课堂教学情境化,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课堂上的知识呈献给我们的往往是冰冷的“美丽”,作为逻辑思维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不太容易接受,因为学生难以感受这种冷峻的美,所以作为学生的指引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还原知识的原貌,而在情境中与实际问题形成联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比较容易的一种方式。对于一天上七节课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那么后面的数学就很难开展下去,所以在数学教学时要活用教材中的现实情境,作好整堂课的导入。数学课常令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令学生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高度抽象性的数学问题放在情境教學中,让学生去直观感受,从而将抽象变为直观。比如我们可以将问题图像化,图像化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现实情境源于生活,真实、合理为大家所关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气氛融洽的师生互动中,情境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获得知识,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如我们在上勾股定理的时候,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用来求线段长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几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用途非常大。对于这样一个主要知识点,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本堂课可以这样来设计: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可以这样设计:上课开始时,首先可以向学生询问“你知道家里的电视机是多大尺寸的吗?”“电视机的尺寸指谁的长度?”等问题。现在的学生几乎是在电视机的陪伴下成长的,他们对电视机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对角线的长度”“英寸”,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通过这种学生熟悉,又有新意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由于电视机的屏幕基本是矩形,“对角线”则给学生以“斜边”的暗示。在此基础上,以2008奥运会开幕式为背景,引出用于练习写毛笔字的“米字”格纸,为后面的赵爽玄图作铺垫,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对的元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引入,通常都是采用教材中有关毕达哥拉斯的故事。虽然也是设定了情境,但是这样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关系不是很密切,学生的代入感可能不是很强,而通过设计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汉字启发,从而联想到“米字格纸”,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的事或东西,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总之,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将课堂的知识情境化,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传授有意义得多,体验深刻得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经历了从三维目标、四基、翻转课堂,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而不管理念如何变化,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思考,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数学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吃透教材,充分收集并利用各种教材资源,将自己的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学策略中,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2]王中伟.走向高效课堂[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2).

[3]卢海艳.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7(8):9-102.

[4]高喜真.中学教师课堂引导技术与方式[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

曾海东,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