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C-Learning”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9-12-17李小军

考试周刊 2019年85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摘 要:为了落实连云港市“三学”课堂和我校的“一课三稿”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里推行了“C-Learning”。通过实践发现,它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和生态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来谈谈其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C-Learning;存在问题;对策

C-Learning是英文cooperative learning的简写,中文意思,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落实连云港市“三学”课堂和我校的“一课三稿”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新学期伊始,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里试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发现,它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和生态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方案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笔者任教的两个班里能有效推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来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一) 分组不合理

学生分组是该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小组的分组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划分,但是忽略对学生性格、爱好、个性方面的分析、分组标准单一,缺乏合理性,组内学生对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十分不均衡。有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很活跃,而且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小组,组员成绩很好,但是不善于表达;有的小组,组员多,但基础薄弱;还有的成员不愿意在老师分配的小组,却迫于各种压力留在了小组,不愿意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这往往导致学生的有效合作无法开展,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 组长包办,组员偷懒

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小组长主持本组的学习活动。在班级竞赛过程中,必须要派代表陈述本组意见或展示活动成果。而在发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小权威”或组长一个人发言的情况,而其他成员只是观众或看客。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人在小组,但从不出力、从不发言、坐享其成的状况,使学生发展出现不平衡。

(三) 课堂秩序杂乱

由于合作学习需要小组交流讨论和组内讲解示范,教室的气氛会很活跃,而那些平时不爱学习、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会利用讨论交流的时间讲话或嬉闹,影响教学秩序;其二,由于组内成员的个性、背景等各不相同,小组内容易出现争吵、不愿合作的情况;其三,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因为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难免会因为观点或成绩高低发生争执,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 奖励制度不合理

合作学习中,教师一般会采取一些模式来鼓励学生。怎樣奖励?如何考核?标准是什么?都需要有一整套的制度或标准。而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度,心无标准,随意性太强,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无法达成本来的合作目的。

(五) 时间不够用,任务无法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去完成学习任务。当老师给出任务后,通常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交流,而小组活动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堂课40或45分钟,小组活动不了几次,一堂课就结束了,而教学任务还未完成。

(六) 注重形式,缺少实效

经过长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小组合作的表面形式,而不能抓住其集体交流协作的本质,教师仅仅只是将这种模式作为教学的点缀,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而学习者更加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小组讨论的效果,只是注重于次数,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 应对的策略

针对推进“C-Learning”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均衡分组,合理安排座位

笔者按照综合成绩将任教班级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小组5~6个成员,小组成员中按成绩编排成1~6号,1号、2号为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和组长坐在中间,两旁是小组成员3,4,5,6号,成员的座位由组长和副组长决定。为了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与讲解的方便,小组座位安排如下图:

     (二) 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安排活动流程

“时间不够用,任务无法完成”或“注重形式,缺少实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组织活动的教师必须做好“备课”。“备课”备什么?首先是进行问题设计;其次,就是设计活动流程。一堂课要达成什么目标,这些目标通过什么活动任务可以实现,哪些任务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哪些不需要,每个需要小组合作的活动需要多长时间?这一系列问题,组织活动的教师必须考虑清楚并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设计,这样才会让小组合作学习保质保量顺利达成目标。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安排处理的。第一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挑出重点、难点任务。第二,将任务进行分解处理,把任务分成三大块,即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任务。课前任务,主要是预习任务,学生独立预习课堂要研究的内容,完成预习练习,然后交给小组长批改,批改后,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完成订正。课中任务,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制订出参与竞赛展示的预案,然后参与小组竞赛,展示活动后,根据展示情况师生给展示的小组评分。课后任务,做“延习稿”,学生利用“延习课”时间,完成对课堂所研究内容的巩固与延伸拓展训练,确保学生学好、学深。

(三) 合理积分,促进合作与竞争

对于“组长包办组员偷懒”“课堂秩序杂乱”“奖励制度不合理”等问题,笔者在试行小组合作过程中也是存在的,并且困扰笔者好久。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笔者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主要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激励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制订了加分与扣分细则,并且在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试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后来在实践中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试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的设想和操作方法如下:

1. 纪律积分

遵守纪律与不遵守纪律,都用积分去量化。为了获得积分,各组需要约束成员遵守纪律。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发现那个小组的组员不遵守课堂纪律,就对违纪的小组进行相应扣分,同时给检举的小组奖励加分。

2. 竞赛积分

为了激励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积分向序号靠后的学生倾斜,6号组员发言或展示并得到肯定的加6分,5号就加5分,4号就加4分,3号就加3分,2号就加2分,1号就加1分。越是能力弱的靠后的人,他的发言得分越高,相反的,越是能力强的靠前的,他的发言得分越低。小组为了获得更高的积分,会权衡利弊,会合理地派出自己的小组代表去参赛展示,这样参与竞赛展示的人再也不是固定的那一两个人了,而是小组中能为本组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另外,为了让小组获得最优异的成绩,各小组组长会全力去教组员,组员也会努力去学习,努力去请教本组成员,尽最大努力让自己能为小组贡献一分力量,以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一来,课堂活动就会呈现出人人参与,人人进取,合作且竞争的理想状态。

3. 任务积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每堂课让小组之间互查各小组成员完成预习练习情况,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完成几个就加几分。对于课后练习情况,也是分小组按照完成质量的高低进行考评加分。这样,小组成员就会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地去完成预习和拓展延伸的任務。

通过对积分制度试行前后课堂情况的对比,笔者发现合理的积分制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只有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绝不能因为教师个体的驾驭不当而偃旗息鼓,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让其为祖国立德树人贡献一分力量。

作者简介:

李小军,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九年制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