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训练联合脱抑制训练疗法在屈光不正性儿童性弱视中的临床疗效
2019-12-16张敏芝谭大鹏殷俏郑蕾杨媛媛
张敏芝 谭大鹏 殷俏 郑蕾 杨媛媛
[摘要]目的 探讨调节训练联合脱抑制训练疗法在屈光不正性儿童性弱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儿60例(10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54眼)。对照组患儿给予遮盖、脱抑制训练等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调节训练联合脱抑制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及屈光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调节灵活度、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训练联合脱抑制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调节功能,提高患儿的视力水平,降低屈光度。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调节训练;脱抑制训练;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屈光度
[中图分类号] R77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0(b)-008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gul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ntisuppression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ildren (108 eyes)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54 ey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ith covering and antisuppress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gul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ntisuppression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eyes regulatory function,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diopte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4.4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1.4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ccommodative facility and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accommodation lag and diop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egul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ntisuppression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can increase curative effect, improve regulatory function, increase visual acuity and decrease diopter.
[Key words] Ametropic amblyopia; Regulation training; Antisuppression therapy; Regulatory function;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Diopter
弱视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病的发生与眼睛屈光障碍造成远处物体不可在视网膜上成像关系较为密切,且在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2]。临床上以屈光不正性弱视较为常见,远视、散光是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常见类型,双侧屈光不正是导致患儿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部疾病,而高度远视可造成患儿出现低视力、弱视,甚至导致失明,不仅对患儿的视觉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3]。相关报道显示,弱视患儿中,≥50%的患儿为屈光不正性弱视[4]。因此,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实施治疗对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提高视功能,减少低视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的脱抑制训练及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消除患儿的抑制现象,避免患儿遮盖后的视力回退现象发生,促进视功能的恢复。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调节训练与脱抑制训练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0例(10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54眼)。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9岁,平均(7.24±1.16)岁;严重程度: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10岁,平均(7.94±1.22)岁;严重程度: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度远视诊断标准者:远视屈光度>5.00 DS;②符合《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版)》[5]中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我院确诊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眼科疾病者;②存在意识障碍、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者;③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者;④严重不配合,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兩组患儿均采用浓度为1%的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0913018914、J0125019126,规格:2.5 g:25 mg)滴双眼,2次/d,连续给药5~7 d后实施检影验光,并于3周后复光配镜,确定矫正视力后实施弱视治疗。
对照组患儿予以脱抑制训练等传统综合治疗,对健侧眼进行遮盖,弱视眼采用弱视训练仪(重庆云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B型)治疗,包括光刷、光栅、红闪等,并配合电脑软件精细与刺激训练,家庭采用描画、串珠子等精细训练,1 h/次,2次/周。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联合调节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告知患儿每日坚持佩戴眼镜,叮嘱家长进行监督。实施单眼调节功能训练,即镜片排序、镜片阅读、单眼翻转拍等,于左右眼调节能力一致后,采用双眼翻转拍实施双眼调节功能训练,并利用偏振矢量图、BO立体镜、聚散球等进行双眼融像及集合训练,在家中可采用大小字母卡、聚散球等进行训练。
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及屈光度。
治疗效果[6]:于治疗6个月结束时进行评估,治疗后其视力水平提升到0.9及以上为痊愈;视力提升2行及以上为显效;视力下降或未出现明显改善或提升仅1行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眼调节功能:于治疗前1 d、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采用综合验光仪测定眼调节功能;采用正负球镜翻转法对调节灵活度进行测定,融合性交叉柱镜法测定调节滞后量。
矫正视力、屈光度:于治疗前1 d、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采用检影验光的方式进行测定。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眼调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调节灵活度均高于治疗前,调节滞后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调节灵活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屈光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屈光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弱视主要是指眼球未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较相应年龄的视力低,或双眼视力的差值超过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称之为弱视[7-8]。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儿只要在视觉敏感期予以正确的眼光、弱视训练、单眼遮盖等方式治疗,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眼调节功能主要是指眼睛对近处物体进行注视时,其晶状体的屈光功能随视物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双眼的调节功能协调一致,若从远到近视物时,其睫状肌会发生收缩,晶状体突出,屈光力提高;由近到远视物时,睫状肌会放松,屈光力减少[9-10]。张力性调节、反应性调节、近感知性调节、辐揍性调节为调节的4种形式,其中反应性调节是调节的重要部分,而反应性调节包括调节灵活度、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或超前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屈光状态与眼调节功能关系较为密切,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影响,大部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均存在患眼调节功能障碍的现象,而调节功能异常可导致交替视出现,且阻碍立体视形成,长时间可造成人眼调节幅度降低,视网膜物象减弱,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故需予以高度重视[11-12]。调节幅度是视功能检查中的重要部分,其表示调节近点与远点距离屈光度的表现形式,是对不断靠近视标的反映,调节幅度降低可对视觉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睫状肌的肌力不断下降,晶状体弹性减弱,进而造成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调节滞后表示调节准确度及调节反应,调节滞后的因素可能与输入模糊信号的有效性降低,视觉信息处理中枢的敏感性减弱,晶状体核睫状体的效率减少有关;而调节灵活度是表示调节反应耐力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调节灵活度、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予以脱抑制训练时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及调节功能,提升患儿的视力状况,降低屈光度,利于预后。究其原因在于,常规的遮盖、脱抑制训练,虽然可以改善患儿的视力状况,但双眼的信号输入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当同一种信号对双眼进行刺激时,健眼与患眼均存在将模糊像转变成清晰像的能力,但患眼的处理速度低于健眼,且调节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双眼视觉功能仍存在不足之处[13-14]。此外,近现代视觉心理学与视觉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视网膜在运动视标及亮度变化的视标上敏感度较高,故通过改变视标对视网膜感受器进行刺激,可起到主动脱抑制的效果[15]。調节功能训练主要是利用心理物理学、光学等手段,通过训练对眼球训练、调节等视觉系统生成一定的认知负荷,进而起到改善视觉功能及视觉适应能力,促进患眼复常。本研究中采用调节功能训练,予以患儿光学矫正,可有效消除患儿视网膜成像模糊的不足之处,并对黄斑功能造成一定刺激,促进其发育;BO立体镜、偏振矢量图等训练,可有效促进患儿双眼平衡,而双眼平衡是立体视及双眼融合的基础,可加速患儿立体视的恢复。
综上所述,调节训练联合脱抑制训练应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优化调节功能,改善患儿的视力水平及屈光度,利于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波.弱激光联合综合治疗对矫正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38-139.
[2]张洁莹,周园,郭立云,等.双眼同时视训练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双眼视功能恢复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23(4):15-17.
[3]高天.传统综合训练与智能化多维视觉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4,34(11):1059-1061.
[4]刘哲,吴家顺,李玲玲.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9-21.
[5]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
[6]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 4(3):97.
[7]赵亚东,徐夏冰.L-DOPA联合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7,24(27):1192-1194.
[8]任骁方,肖林,颜少明,等.视觉感知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7):394-401.
[9]夏国选,吴丹,韩二营,等.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 35(5):510-513.
[10]张华.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弱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60-562.
[11]贺志华,李炎,张丽.左旋多巴联合视觉刺激训练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6):1163-1165.
[12]张素雅.12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调查及弱视训练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353-1355.
[13]程子昂,谢祥勇.压抑膜与传统遮盖治疗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4):788-790.
[14]汤玮玮,王潇潇,陶黎明.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与传统综合训练对改善弱视患儿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5):426-431.
[15]张立峰.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弱视训练前后调节功能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60-362.
(收稿日期:2019-05-31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