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策略研究

2019-12-15谢正发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长江三峡名胜区世界遗产

谢正发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世界遗产是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它不仅具有极高的保护、利用及研究价值,更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日渐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高涨,学界对世界遗产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升温。主要围绕相关省市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条件、价值、原则及相关建议[1-2],一些遗产点所具备的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条件、可行性、重大意义及路径探讨[3-6],遗产地保护规划和管理[7]、申报战略与策略[8-9]、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角度展开,对于联合申遗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和重庆市东部,地跨湖北省和重庆市的10余个区、县(市),1982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19年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身份入选修订后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由于地域跨度广、相关遗产点管理主体多,尤其是受到各行政区域间的利益博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联合申遗工作主要由湖北省主导,重庆市参与,推进比较缓慢。进行跨行政区域的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典范,如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土司遗址等都是联合申报的有力实践。解决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推进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各遗产点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是践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对现存问题分析,对如何有效推进进行深入探讨。

1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貌与形象

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其中,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美、西陵峡的险峻,使得长江三峡闻名遐迩、享誉世界。因自然风景雄奇险峻,自然地质遗迹丰富多彩,长江三峡又被称为“百里画廊”“天然博物馆”。沿江的涪陵白鹤梁题刻、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名胜古迹众多,还有历代文人骚客、帝王将相在此区域活动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更增添了三峡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高峡出平湖”壮丽雄奇的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较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有利于突出其世界性地位和普遍性价值,彰显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展示中国风貌与形象。

1.2 有利于贯彻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是我国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集聚区。其中,涪陵白鹤梁题刻被誉为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忠县石宝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异建筑之一,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习近平同志多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管理和保护好沿线各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是这些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保护路径,更是贯彻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行动举措。

1.3 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和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印发,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和先行先导作用,将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黄金旅游带”。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既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可以极大提升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品牌价值,助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2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可行性

2.1 有相关前期基础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白帝城、屈原故里等遗产点都有申报世界遗产的愿景。涪陵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入选了2019年1月修订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奉节县2017年提出白帝城大遗址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三峡大坝修建之前,国家文物局组织对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挖掘、保护,很多遗产都已经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的本体保护规划也比较齐备。尤为重要的是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包含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已经入选2019年1月修订后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2.2 能实现多方共赢

2019年7月,我国世界遗产项已达55项,超过拥有54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全球遗产平衡战略”规定,我国每年只能推荐2项参与申报,这与《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清单囤积的60项遗产项形成强烈反差,竞争非常激烈。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可将涪陵白鹤梁题刻、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秭归屈原故里等涵盖其中,既可以避免单个遗产点的激烈竞争,又可以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多方共赢。

2.3 可获得国家支持

近年来,世界遗产的申报竞争日趋激烈,跨区域联合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成为方向[10],如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土司遗址等都是联合申报成功的范例,众多的核心遗产点联合申遗有一定的联合优势。当前,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是长江上游的核心生态区,申报世界遗产更能获得中央、各部委和国家文物局的优先支持。

3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面临的主要难点

3.1 联合申遗协同机制不健全

重庆市有白鹤梁题刻、天坑地缝(重庆奉节)、南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和湖北省联合)四项入选最新修订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未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将由此产生。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主要由湖北省主导,重庆市的有效参与度不高,推进速度缓慢,有效组织协调程度低。重庆市目前申遗的重点是合川钓鱼城和涪陵白鹤梁,没有把重点放在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上来。目前,两省市联合申遗领导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设立必要的办事机构,协调机制、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经费保障等都较为欠缺,尤其是湖北省与重庆市各遗产点所在的省级、区县级协作机制尚未建立。

3.2 申遗必备要件资料不完善

根据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明确规定的要求,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按规范要求编制申遗文本以及文化遗产管理保护规划,是申报世界遗产必备的三大要件资料。目前,除白鹤梁题刻有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申遗文本、文物本体保护规划之外,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大部分遗产点没有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没有编制申遗文本,尤其是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的文本、保护管理办法、文物本体保护规划还不完善,统筹推进、联合编制存在不小难度。

3.3 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不深入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名胜、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数量众多、区域分散,隶属不同部门,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大,加上科研机构、专门研究人员少,这些都增加了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难度。目前,还没有较全面、系统和清晰的对其文化与自然遗产基础、价值特征、文化内涵和比较分析研究,离《世界遗产名录》价值评判标准以及提炼具有说服力的突出普遍价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得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独特魅力和价值没有得到多元化展示与阐述,不能支撑申遗工作的需要。

3.4 申遗宣传力度欠缺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没有建立专门的申遗网站,没有创办申遗工作简报和发布申遗相关新闻,整体申遗的氛围不浓厚;网络、电视、媒体等新媒体宣传不够,对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的展示和长江三峡风景名胜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展示宣传不足;原创电影、电视剧、歌曲、舞蹈、文学作品宣传展示也比较薄弱。

4 推进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的具体建议

国内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有很多成功的典范。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内众多的遗产点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可以选择中小大3种路径。①中间路径:即为原定方案,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区域,也就是《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划定的区域及遗产点的联合;②小路径:即为奉节县提出的白帝城大遗址为核心,整合天坑地缝,联合申报,只相当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一小部分。但要为其他遗产点后续申报预留空间;③大路径:即为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扩大范围,上起重庆朝天门、下至三峡大坝。无论选择中小大哪种联合申报路径,都必须着力破解联合申报的相关难题。

4.1 建立“两省并行、区县联动、多方参与”的联合申遗工作机制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报世界遗产,重在联合申报机制的建立。

(1)成立联合申遗办公室。已经入选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天坑地缝位于奉节县,该县2017年自行启动白帝城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上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夔门都位于奉节县,建议以奉节县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成立联合申遗办公室,具体负责联合申遗的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奉节县县长担任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各核心遗产点当地政府主要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奉节县人民政府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保障正常办公条件。

(2)设立联合申遗专项基金。主要由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划拨的专项资金和各遗产点所在区县(市)人民政府提供的专门经费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申遗必备要件的编制发布以及办公活动。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重庆市、湖北省文物部门、核心遗产点管理机构、申遗办公室组成。原则上每半年在一个核心遗产点所在区县(市)轮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推进联合申遗工作进程。

(4)完善协调机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成员单位考核内容和重点目标。明确责任人,建立月报制度,撰写《申遗工作简报》,实时通报推进情况,确保申遗工作有序推进。

4.2 抓紧编制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联合申遗的要件资料

目前,需要统筹编制、多方联动、各司其职,抓紧编制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遗产文物本体保护规划;组织和委托专业机构编写申遗文本,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并提交国家文物局审定;由地方政府颁布各遗产点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同时,也要抓紧风景名胜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普查、保护与传承工作。

4.3 深入挖掘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自然历史人文价值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1],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1)搭建研究平台。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设立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2)设立专项委托课题。尽快启动发布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重大专项研究课题,邀请国内外专家,组织研究工作。

(3)深化研究内涵。对联合申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三峡地区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深化考古、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内容。出版相关研究专著、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等,夯实申遗研究成果。

(4)召开专题学术会议。常态化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召开相关领域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推进申遗工作凝聚智慧、建言献策。

4.4 系统开展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推介宣传工作

宣传推介是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强化居民地方感[12]、扩大遗产点价值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解决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宣传弱化问题,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1)建立申遗网站。抓紧设计制作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遗网站,并及时维护更新相关内容。

(2)制作申遗宣传片。加快宣传片的制作,利用电视、网络广泛对外传播,多元化展示与阐述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3)举办申遗推介会。创作高质量的歌曲、舞蹈剧目,前往各兄弟省市举办申遗展演推介会,扩大社会影响。

4.5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有利条件

由于申报世界遗产竞争日趋激烈,逐步演变成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行政区划、跨地域联合申报,更是要充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

(1)向人大、政协递交提案。由重庆市、湖北省籍的全国人大、政协代表提交相关提案,力争获得国家文物局的优先支持和推荐。

(2)邀请专家指导工作。邀请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和重庆市、湖北省文物管理局专家指导工作。邀请国际国内评审专家前来讲学、指导工作。

(3)借鉴联合申报的成功典型。借鉴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土司遗址等联合申遗的经验。

5 结束语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将会更加凸显其重要的自然、历史与人文价值,有力推动其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能对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通过构建联合申报的机制,来推动具体工作,以保证联合申遗成功和相关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长江三峡名胜区世界遗产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
《长江三峡》比喻手法的妙用
民国时期首次科学勘测长江三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