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摭议

2019-12-13舒敏萍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

舒敏萍

摘    要: 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指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选课在课程结构、课程质量、管理机制等方面比较薄弱,如何利用网络课程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改革,改变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现状,提高公共选修课程管理水平是关系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MOOC教学    教学管理

一、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江苏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围绕该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课门数、类别分布及选课人数、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传统课堂教学和MOOC教学进行对比分析。

1.学校近几年公共选修课开课门数、类别分布及任课教师情况。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需求性、开放性、创新性和特色性原则,一直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公共选修课依据教学内容划分为哲学伦理与人道情怀、中外文化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政治法律与公民意識、社会人生与生存智慧六大模块。

根据高校开设公选课的宗旨,一般高校公选课的类别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三个类别。从学校公选课课程类别结构来看,在引进网络课程之前,课程资源较少,数量紧缺。因大部分文科专业集中在离市区较远的分校区,愿意在分校区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师很少且随着学校改制,不招生专科生,本科生人数变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繁重,申报开设公选课的教师越来越少,结构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随着学校引入大型网络课程,增加各类别课程的门数和选课人数,一定程度上解决类别结构失调问题。

从开设课程的门数看,在2016年—2017年(一)学期之前,对公选课教师申报课程不存在遴选机制,教师只要申报,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开课。2016年—2017年(一)学期之后,增加遴选机制,对所有申报的课程要求提交教案、大纲,申报公选课的教师人数急剧减少。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学校积极引入MOOC课程,如表一的开课班数由一学期73个增加到120个,增加了64%,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选修课程开设门数不足的问题。

从开设传统课程和网络课程门数的变化来看,随着大型开放课程门数的增加,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中网络课程选修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每学期都接近100%,有部分教师积极申报传统公选课课程但因学生选课人数未达30人,最终无法开课成功,如实践类课程“舞蹈”“合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从选课人数来看,在引入网络课程前期,开设门数和选课总人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网络课程的普及和推广及网络课程有学习时间自由的先天优势,网络课程的选课人数逐年增加,到2018年—2019年(一)学期,网络公选课的选课人数占总人数比例高达100%。

从任课教师的职称分布来看,该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队伍存在年轻化、低职称化现象。每个学期讲师职称及以下人员开课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75%以上,副教师职称人数逐年递减。很多积极申报课程的教师偏向于新进教师及刚进校的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成为新任教师的练兵场。

2.公共选修课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笔者于2018年对该校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目的、选课偏好类别、对所选课程了解程度、选课满意度、旷课原因、教师授课质量和考核方式等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涉及大二、大三、大四的2200多名在校本科生,占选课人数的50%左右,数据覆盖率高。

从学生对公选课的认知和满意度看,70%以上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为了扩大知识面、了解社会发展选修课程的,更偏向于人文素质与修养类别的公选课,但有11%的同学在完全不了解课程的情况下完成选课,50%的同学仅凭课程名称或学长学姐的指点选择课程,在普及网络课程后,课程种类和门数更新快,学生更没有了解所选修课程简介及任课教师的途径和渠道。

从教学方式看,传统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以PPT讲解为主,且大部分课堂时间为播放视频,老师上公选课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目的。刚开始推行网络课程的时候,选课人数仅30%。经过一年时间的普及,到了2019年,公选课网络课程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82%的学生对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感兴趣,且有50%的学生喜欢课程讲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且96%的学生认为在线论坛、问答交流对课程学习很有帮助,在线答疑及时有效。

从教学内容看,传统课堂教学以灌输跨专业知识为主,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学生自发学习能力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在线课程的内容启发性更强,且课程见面课都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跨校直播互动,课程内容设计合理,且贴近生活。如“妙语人生”这门课程中,有学生在学后感中写到“这门课教会了我很多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社交的语言、礼仪、面试技巧等,之前在学校课堂上难以集中系统地学习到”。

从教学资源方面看,近几年该校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中,正高级职称的占比仅为3%,副高级职称的占比为20%左右,大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缺乏。自学校与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合作后,开设的网络课程很多选自著名高校的优质国家精品或精选课程,同时增加课程的门数,满足学校各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

从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看,有54%的学生认为因在线网络课程缺乏交互性,43%的学生因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的原因,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更有甚者出现一些网络课程代刷课服务,高年级学生因忙于实习或者就业,通过付少量佣金请人代替完成网络课程学习,获得学分。

从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看,该校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课堂考核形式比较随意,大部分公共选修课采用开卷考试或者提交一篇小论文的方式,缺乏过程性评价。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现象很常见,学生听课随意、隐形逃课现象异常严重。网络课程考核包含学习时长、章节测试、课程讨论次数及期末考試,但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网络学习缺少面对面的交互性及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但从最终教学质量满意度来看,传统课程有70%的学生持满意看法,网络课程有98%的学生表示满意。

二、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笔者基于多年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实践,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公共选修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校对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优质课程,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选课盲目、学习态度不端正。传统课程教学监控不力,处于无人听课、无教学过程的状态,MOOC课程的课程评价存在缺乏监控标准,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程质量等问题。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公选课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成立公共选修课领导小组委员会,委员成员涵盖各二级学院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形成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团队,打破公选课管理权限仅限于校级层面的现状。并由委员会成员提出现有公选课管理办法的改进措施和课程建设规划,针对我校公选课MOOC教学实施情况,及时出台《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和管理办法》,严格评审,高质量引进校外优质课程,实行引入课程的动态管理,及时淘汰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作业考试陈旧、教学互动环节偏少的课程。对于申报的讲授课程,组织试讲听课,保障实体课的开课质量。

2.细化公共选修课课程目标,建构合理稳定的网课和传统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公共选修课,旨在开阔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批判思考的习惯。核心课程由7大模块组成,且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含10门以上相关课程。目前该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涵盖6大模块,需进一步细化学院现有公共选修课6大模块的课程目标,针对每个模块的课程目标,对应相关学科及固定的几门高质量经典课程。如中外文化与世界视野模块涉及文学与历史学科,可以从现有的引进的MOOC课程库选择跨学科文化经典类课程,以此类推。课程体系一旦确立,保持相对稳定,并及时更新引进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课程。

3.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工作,下放课程开设权利,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教务管理部门加大对公共选修课的宣传力度,在选课开始之前,对每门公共选修课的培养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主讲教师、是否为MOOC课程等做较为详细的说明,网上选课时将课程相关内容与课程名称关联链接。编制规范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对于公共选修课的宗旨、选课类别、选课操作流程、MOOC课程的上课方式等问题详细解读。每学期初,可将选课指导手册和本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教务处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给全校学生。

在网络课程的开设课程选择上,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更多课程权利是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改革中一个亟待强化的关键点,尤其是在公共选修课课程决策过程中,失去课程学习主体—大学生这一重要的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人员的课程权力的表达,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共有”。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和MOOC平台的融合度正在日益加深,MOOC课程开放性和校际之间的共享,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不再受限制。学校可以在公选课课程决策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由学生主体决定各学期网络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与否。

4.挖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MOOC教学模式进入课堂,打造线上线下“金课”。

目前学校MOOC课程为学生完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生自主在网站或APP上观看视频,参加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但是教师行为数据几乎为0。随着网络课程学习规模的扩大,学校急需挖掘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公选课在线开放课程专项资金,将公共选修课参与度作为教学十佳等评选活动的评选指标之一,提高公共选修课工作量计算系数,鼓励教师先以助教身份参与学校引进的东西部联盟共享课程,学习“川大模式”,具体来说,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一学期至少要安排两次面授课程,第一次是在课程的初始阶段,主要向学生接受所选网络课程的课程内容、性质、学习方法和考核形式。第二次是在学期期末,对学生一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考试复习提纲。由现有的完全在线式课程、完全课堂讲授课程向翻转式混合式课程转换,学生以MOOC课程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课,线下课程强化课程知识点和难点答疑,以讨论互动为主,实现传统课程教学与MOOC教学的相辅相成,促进教师教学相长,帮助教师建立在线开放专业课程建设,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5.与校外在线课程平台深度合作,邀请名师进课程。

为推进学校公共选修课在线课程教学应用,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学校可加大对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投入,与校外平台深度合作,继续挖掘现有平台的其他功能,如与公司协同完成学校专业教学助教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在线学习引导、论坛互动和答疑,增强教学效果,如制定本校专属试卷,完成线上考核,因材施教,因材考核,增加考核个性化和难度,如与公司共同完成名师进校园线下授课,或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讲座专题等,加强线下见面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MOOC教学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监控体系。

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听课制度、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评估等,包含传统课程教学和MOOC教学两种不同的监控标准。对MOOC教学在线课程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出发。学生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中可以对课程、教师进行评价,在学习结束后将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反馈给教学教师,对教师教学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一方面方便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在MOOC教学平台上与学生互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改变传统课堂学生与教师零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可视化图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实时监督,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黄伟力.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40):128.

[2]江灿艳.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新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78-82.

[3]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13):99.

[4]郭地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20-23.

本文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管理研究重点项目“基于MOOC教学模式的高校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管理研究”(编号:JSSNUJXGL2019ZD01)。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