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

2019-12-13计毅波马保青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十九大

计毅波 马保青

摘    要: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极其重要的一次大会,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长远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十九大    高校思政课教学    融入路径

党的十九大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勾勒出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应对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

一、融入的必要性

十九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研讨并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将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巩固,可以及时地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党的最新大政方针和路线政策,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理论动态,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当前一批批“90后”“00后”新生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思政课堂随之发生变化。思政课教师要首先取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要在教材的专业性、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现实生活三个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当代大学生每天被碎片化的网络新闻包围,对逻辑化的理论有实际的需求,需要思政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体系为他们答疑解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专业化的教材理论体系和实际生活之间搭一座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回应现实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概论课教师不能只是高高在上地空讲理论,需要拉近经典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把十九大精神的最新理论体系融入概论课中有助于解决这问题,可以丰富教材的理论体系,丰富教材的现实细节。

二、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思考

(一)把十九大关于“新时代”的论断融入思政课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国情世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一系列全方位的重大成就,进行更广泛的更深层次的全面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在社会主要矛盾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在发展阶段上,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在收入水平上,我国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国际形势上,我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3],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底气参与国际事务,同时面临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伟大理论,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订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新时代方位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建设的行动指南。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充分学习、讨论和把握“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原因、标志,以及党在“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诞生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才能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方向,进而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向学生讲清楚,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中。

(二)把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述融入思政课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版思政教材已有相关的章节,应作为重中之重向学生讲授,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突出重要地位。新的时代意味着中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論断指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尤其是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深层次变化,以及这个新变化给我们的工作方针和战略带来的调整压力。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人民的物质需求问题,不再是吃得饱、穿的暖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巨大进步,但是人民对于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求更强烈,对于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对于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有了更高的追求,集中体现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强烈。因此对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应该融入“概论课”中,和党的八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历史的比较研究,讲清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入了解,理解我国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国情。

我国虽然进入新时代,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基本国情的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因此要顺利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要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握住这个生命线、幸福线,又要不断推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推进政府结构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深化制度改革以保障人民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由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融入思政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章节中,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论述,进而理解习总书记关于新“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规划的科学性。

(三)把十九大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内政外交的战略融入思政课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应对新变化所部署的战略举措,主要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4]。其中重点论述了建设和改革的总布局,明确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基本方略中,提出了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论述了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深化改革和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思想。这些战略举措涉及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因此要把这些建设和改革的总目标和布局融入思政课中。在思政课中,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重点和难点,安排的学时较多,讲解的难度也比较大,知识点很多。把十九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战略布局融入思政课中,非常必要,意义重大,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和当前深化改革最新理论的把握。

关于新时代外交工作的部署,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中国共产党具有全球视野,不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愿意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因为当时中国很穷,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各方面条件比过去好得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习总书记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习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可以融入思政课的外交部分,使学生了解我国最新的外交战略及具体内容,开阔全球视野,培养自信开放的心态。

(四)十九大精神的其他方面

十九大精神还有其他重要的论述,例如“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领导一切等,可以和“两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战略放在一起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正是在党制定的宏伟蓝图下,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转变[6]。让学生在雄辩的事实中切身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融入的方法

(一)思政课教师应集体学习和备课

要想把十九大精神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充分的学习研究和讨论交流。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十九大报告充分研读,对十九大精神深刻领悟和吃透,确保做到原原本本解读不走样不变形。在各省的宣讲团已经对十九大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宣讲之后,高校思政课各教研室和教师之间应开展集体学习与交流,各抒己见,把十九大精神充分融会贯通并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融入。

教师要想上好课,讲好十九大精神,保证其原汁原味,需要自己先反复研究学习十九大报告,把握理论体系和精髓。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对社会产生推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因此思政课教师先对十九大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然后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融入教材中、课堂中及学生的头脑中,做到如脑入心,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教学方法

除了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材的框架和体系中,也可以把十九大报告做成专题教学讲授。在当前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问题导向进行专题式教学,把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分类做成专题,分别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章节中。这样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建设实际,把理论与丰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事实论证道理,既避免单纯说理的枯燥,又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情况,导向明确,针对性强。

(三)其他方式

除了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进行融入之外,还可以通过展板形式展开宣传,把十九大精神通过展板在校园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集中摆放,让学生充分了解党最新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通过展板宣传图文并茂、色彩醒目、文字醒目、标题突出、一目了然,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人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此外,还可以通过“概论课”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网络思政进行宣传,推出十九大专题解读,做好政策宣讲,化枯燥为幽默,化抽象为具体,全方位的推送。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QQ、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如果把十九大精神通过各种平台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行推送,就会让他们更易于接受,达到全方位多层次融入的效果。

四、结语

把十九大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融入思政课中,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新进展,理解当前时代的新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把握历史前进的脉络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面对时代重大问题时通过自主思考找到答案,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和政治认同感,进一步认清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的未来。最终实现习总书记强调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思政课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2016.12.09.

[2][3][4][5][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2017.10.19.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JDS ZK064。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十九大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