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2017-11-27陈甬军

党政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十九大中国梦

陈甬军

〔摘要〕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受到总体发展目标的牵引,表现出目标导向的特征。十九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解决不平衡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充分表现了倡议、战略、项目的“三位一体”联动特点。因此,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这三个特征的互相交融和协调配合,成为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在决胜和追梦过程中的三重奏。

〔关键词〕十九大;中国经济;现代经济体系;中国梦;“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7)06-0013-04

回眸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都有其光荣与梦想,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现当代中国也有决胜与追梦,这就是1840年以来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决胜与追梦”成为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真实写照。所谓决胜与追梦三重奏,就是说它有三重含义:第一它是名词,规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两个目标及其中间发展阶段;第二它是动词,决和追,就意味众多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出台,如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和新战略;第三,它代表了一种气质和精神状态,舍我其谁,众志成城,一鼓作气,直达目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决胜与追梦三重奏,又代表了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经济的三个特征: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意味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总体发展目标的牵引。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首先是在2020年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两个百年目标就从总体上决定了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也就是要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出发来实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安排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广度,从而努力使经济发展适合这两个目标发展的要求。比如,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个目标就决定了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是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继续保持在6.5%-7% 区间的增长,把就业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同时把保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一批与小康社会建设有关的产业发展。 还要看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就决定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经济发展要有沿续性、承接性。这个时期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要为向第二个目标的冲刺打好基础。 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第一个时期结束的203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中国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也相应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特征是系统平衡。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平衡发展的。但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又必须控制这个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和时间。十九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解决不平衡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十九大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要继续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之外,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现代经济体系,就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功能齐全的综合体。十九大报告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場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日益明显。一批科学技术在经过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市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挥了特殊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供给与需求匹配不平衡问题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平衡问题中,除了经济和社会政策,努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微观效益,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提高宏观效益。这个将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特征是联动开放。这个特征不仅是由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还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担当有关。 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内外联动,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共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充分表现了倡议、战略、项目的“三位一体”联动特点。通过回顾这几年的实践, “一带一路”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从构想到正式提出倡议,再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最后又落实于指导各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发展过程。它来源于实践,上升为理论后又作用于具体实践,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又遵循了科学的决策规律。它的定义也随之不断丰富。 首先,“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倡议。因为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提议,需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商量,平等合作达成共识后进行合作建设。在这个过程及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国与国之间没有高下之分,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不管是小国还是大国,都要平等协商,以实现互利共赢。所以它是一个倡议。 其次,“一带一路”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团体,乃至于个人,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它是粗线条的,方向性的,但又一定是长时期的、覆盖总体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这样的战略。近年来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七一讲话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纲领来定位和布置,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性质。 再次,“一带一路”对企业是国际合作项目。参加合作的各方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签约履约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一带一路”的定义是“三位一体”的,它既是倡议,又是战略,也是项目。三者之间从不同的维度,反映了“一带一路”的特定内容、战略定位和具体作用。“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那么,又怎么理解“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新的定位呢?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其内在的赢利机制。 为什么说“一带一路”提供了历史上没有的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模式?就在于它的内部存在这个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的机制,可以给全世界提供发展的“一带一路”红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发展了,不可能也不会去搞200年前大英帝国的炮舰政策,通过殖民政策去推销产品;但也不是富得流油,可以到处去“砸钱”,免费提供建设资金。中国自己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还有5000多万人口要脱贫,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所以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来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合作,其核心就在于我们上面分析的这个机制。这个模式在理论上是能够走通的。这里主要是进行抽象分析,先把非本质的因素排除掉,只分析最本质的部分。如果能够成立,再把排除掉的因素放进去考虑,看怎样能够解决。如果理论本质上都讲不通,实践也是走不通的。 总之,“一带一路”是一个顶层设计的、是由高层推动的、关乎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战略。它具有内在的盈利机制,这个盈利机制就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两大效应来决定的。一个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长,另一个是长期支持经济发展,它们同时产生协同效益。“一带一路”抓住了中国供给基础设施的技术、资金以及外汇储备和劳务能力,而合作国家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个“牛鼻子” ,然后进行空间地理上的某一项目的实际合作。经过五年、十年建设,双方各得其所,获得双赢。 从更高的层次看,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更要求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经济。 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这三个特征的互相交融和协调配合,成为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在决胜和与追梦过程中的三重奏,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大合唱而贡献基础性的声部。

【责任编辑:朱凤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十九大中国梦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