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长安高阳原出土墓志考察唐代中下层文官

2019-12-13刘慧娟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文官唐代墓志

刘慧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长安高阳原出土唐代中下层文官墓志的探索分析,从出身、任官途径、品级、地位与升迁、婚配等方面对唐代中下层文官生存环境展开全方位的考察研究,以还原历史真相,更清晰地探析唐代中下层文官生活状态,并对唐代选官制度有更詳细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 高阳原    墓志    唐代    中下层    文官

高阳原位于唐长安城西南郊,北望长安,南枕秦岭,是唐长安城居民理想的身后之所,唐时期墓葬非常密集。2001年—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长安高阳原(今长安区郭杜镇)开展了为期六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墓志110种(含砖志)211石,其中包含大量唐代中下层文官墓志,为研究唐代中下层文官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历史上,对于唐代高层文官的资料记载颇多,比如两唐书、《唐六典》等正史,还有数不清的野史杂记,但对于唐代中下层文官的资料记载则少而零散。当代学者对唐代文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层,对中下层文官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本文通过对长安高阳原集中出土的中下层文官墓志分析研究其出身、任官途径、品级地位、晋升、婚配等情况,以还原唐代中下层文官的生活原貌。

一、唐代中下层文官范围界定

唐代表示官员等级主要用九品官制,从最低的九品到最高的一品,九品中再细分为正、从、上、下,共三十阶。但这种以官品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未考虑到某些官职的轻重。有些官职位卑权重,比如唐代的监察御史,从品级看只是正八品小官,却是皇帝耳目,权力大地位高。因此,根据官职的轻重可以把唐代官员分为基层、中层、高层。基层文官主要有校书郎、县尉、主薄、县丞、参军等;中层文官主要有御史、拾遗、补缺、郎官、县令、录事参军、判官、刺史、都督、长史、别驾等;高层官员主要有中书舍人、侍郎、尚书等[1]。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界定唐代中下层文官的范围。

二、唐代中下层文官的出身

通过对长安高阳原出土的唐中下层文官墓志的考察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出身官宦之家,极少有出身寒门的官员。如唐眉州青神县令牛度,“祖弼,随(隋)河州司马,父宗,随(隋)定州司户参军事”[2]。唐清池县县尉刘腾,祖庆,随(隋)鄜州洛交县令,父善吉,濮州范阳丞[3]。“唐夔州都督府兵曹参军樊大惠”,曾祖方,唐紫金禄大夫、庆善宫大监;祖兴,唐银青光禄大夫、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父修业,唐朝散大夫,齐州临邑县令[4];唐义阳郡长史桓执珪,“魏辅国大将军、靖侯发之仍孙,六代为帝王之师,一家实孔门之秀”[5]。唐光州别驾侯良佐,“公曾祖贞,皇任蔡州长史;王父景,皇任开江郡太守”[6]。唐彭州刺史韦慎名,“周尚书右仆射、少司徒、上柱国、郧国公叔裕之玄孙”[7]。

由此可见,虽然唐代科举制逐渐完善,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做官的途径,但是科举取士规模很小,进士科得第更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新科官员中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只占5%[8]。因此,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入仕的凤毛麟角,官宦子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入职做官。

三、唐代中下层文官的任官途径

从长安高阳原出土唐代中下层文官墓志看,唐代中下层官员的任官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门荫入仕。门荫制度照顾的对象仅限于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六品至九品官的子弟则以“品子”身份服职役。唐德州刺史陆逵即为门荫入仕,其墓志记载:“曾祖谅,资州刺史;祖师贡,越州别驾;父畅,池州石埭县令、赠水部员外。以荫第入仕,释褐为杭州富阳尉,次遂州蓬溪令,转大理评事、安南招讨判官,迁太子通事舍人,知度支邠宁院。”[9]官宦子弟即使才学稍逊一筹,但可以通过担任皇帝或太子的宿卫起家入仕途。唐丹州别驾王珽墓志记载:“曾祖守敳,皇游击将军、右武卫郎将;祖祚,皇朝请大夫、滑州长史。公体仁履道,进德修词。……年廿一,幸得宿卫。”[10]

二是参加各种科举考试,科举方式有明经、进士、制科、博学宏词、书判拔萃。进士比明经清贵,较难考上,即使考上,也要“守选”等候约三年左右才能分配到官职。制科名义上是皇帝殿试,主要试“策”文,考中即可授官,不必“守选”。博学宏词和书判拔萃不必“守选”,但难度最大,3%的录取率,考中者都是唐代士子中的精英[11]。通过对墓志铭的统计分析,唐中下层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以明经科居多,占到中下层文官的80%以上。唐扶风县令韦通理为明经入仕,其墓志记载:“公讳通理,字黄中,京兆杜陵人也。……言必有章,克包大雅之义。工棣传妙,籯金嗣业。弱冠,明经擢第。”[12]唐延安郡司马韦鹏亦为明经入仕,其墓志记载:“公讳鹏,字图南,姓韦氏,京兆万年人也。有黄宪之行,名动京师;有子游之学,才优阙里。弱冠,以乡贡明经擢第,调补睢阳郡参军事。”[13]

三是荐举。唐代荐举制度主要是为地方各级机构遴选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具体做法是由公卿大臣向皇帝推荐各种人才,被推荐者经过考试和皇帝的亲自策问,测试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德行和工作能力。长安高阳原出土唐寿州都督府司兵参军上轻车都尉傅元直墓志记载:“弱冠以公才见遇于相国裴公度,初荐授虔州赣县尉。后为户部侍郎宇文公鼎所重,特奏寿州司兵参军。”[14]唐泗州涟水县丞郑侑墓志记载:“公讳侑,字宽诚,荥阳郡人也。……湖南观察使知公有政能,遂奏为郴州郴县尉。”[15]由此可见,荐举制度在盛唐时期颇为流行,大量士人通过朝中官员的举荐得官,使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中小地主、寒门士人登上政治舞台。

四、唐中下层文官的品级、地位与升迁

唐开元三年,时任左拾遗的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提出了一个制度性的建议,即《新唐书·选举志》里概括的“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多数唐人刚做官,都是从基层做起[16]。从高阳原出土墓志来看,中下层文官在初期任官最常任县尉、主簿、县丞、参军等基层官职,任官年龄约在25岁至35岁。

在唐代,同样的官职,品级地位不同,升迁情况迥异。以县令为例,唐代把县分为赤县、畿县、望县、紧县、上县、中县和下县等不同等级,这意味着唐代的县令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赤畿县令——上等县令;(二)紧望上县令——中等县令;(三)中下县县令——下等县令。上等县令地位最高,一般是拥有进士、明经等良好出身的士人,担任赤畿县令之后就会迁转到中央任高官,升迁较快,仕途通畅[17]。

中等县令属于唐代县令的中间阶层,有的以进士、明经出身,有的通过其他途径任官。其中有极少部分可以回京任高官,但大多数都是一生在几任州县官中沉浮,平庸终老。在长安高阳原出土的唐县令墓志,大多属于中等县令。据唐韦通理墓志记载:“服关,受绛州正平县县丞,转岐州普润县令。……未几,以季父临郡,制除晋州襄陵令。……寻以中表聊事,移秩于潞州潞城令,迁扶风郡扶风县令,加朝请大夫。”[18]终其一生都在各个县令之间辗转,再无升迁。唐彭州刺史韦慎名,“始以地资补孝敬皇帝挽郎。调原州参军事,……转卬州司法、绛州司仓参军,……又为汴州封丘县令,加朝散大夫,……拜梓州刺史,又历彭州,增秩三品。”[19]从基层官员一直做到中层官员,但也仅限于此,进京升迁无望。

下等县令地位低下,资料非常少,唐出土墓志也非常少见,即使有也很简单。长安高阳原出土唐潞州涉县县令席处节墓志是此次出土唯一的下等县令墓志,涉县地处偏远山区,属于下县。席处节墓志非常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其中记载其“起家左亲卫,迁□州司仓参军,□□□□潞州涉县令”[20]。最高官职只做到下等县令。

五、唐代中下层文官的婚配

高阳原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不少官員夫人的墓志,从其中我们可以分析唐代中下层文官的婚配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唐代中下层文官对配偶的选择大多门当户对,甚至攀附高门,几乎没有婚配寒门女子的情况。唐彭州刺史韦慎名妻刘约,“彭城人,帝尧之远系也。曾祖瑗,齐本县彭城令;祖行之,隋常州晋陵县令,……父延祐,皇朝户部右司二郎中、仪州刺史、安南府都护……夫人即府君之第三女也。唐泗州涟水县丞郑侑妻王氏”[21],夫人其先太原人也,江州长史堰之曾孙,河南府河阴县尉倩之孙,婺州别驾曾之女[22]。唐兴元府南郑县尉郑佶妻卢氏,“夫人范阳卢氏,其先姜姓也。……曾祖浑,凤翔宝鸡丞;大父□,宋州宁陵丞,累赠给事中、工部侍郎;父元中,进士上弟〔第〕,后牵复同州长史,累迁秘书少监、太仆卿。夫人即卿之长女”[23]。太原王氏,范阳卢氏都是当时的著姓。

综上所述,通过对长安高阳原出土的唐代中下层文官墓志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唐代中下层文官绝大多数出身官宦之家,主要通过科举考试、荐举、门荫方式入仕,他们大多资质平庸、地位品级不高、升迁无望。但是对于婚配却很重视,绝大多数选择门当户对甚至竞攀高门,希望借此改变命运。这就是唐代中下层文官的真实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赖瑞和.唐代中层官员[M].北京:中华书局,2018.7.

[2][3][4][5][6][7]李明,刘呆运.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9.

[8]蒋爱花.沉迹下僚与竞攀高门:唐代中下层官员的生活样态[N].光明日报,2017-8-25.

[9][10]李明,刘呆运.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9.

[11]赖瑞和.唐代基层官员[M].北京:中华书局,2018.7.

[12][13][14][15]李明,刘呆运.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9.

[16]徐珊.“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唐宋官员选拔中对基层经验的重视[J].党的文献,2010(4).

[17]赖瑞和.唐代中层官员[M].北京.中华书局,2018(7).

[18][19][20][21][22][23]李明,刘呆运.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9.

猜你喜欢

文官唐代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赋与唐代墓志
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的运作成效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