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淮花灯传统制作工艺研究

2019-12-09张志雁

创意设计源 2019年5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发展

摘 要 秦淮花灯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以其绚丽多彩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南京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积淀。秦淮花灯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品种丰富、色彩绚丽、技艺精湛的特点。秦淮灯彩把审美性和实用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人们对器物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全国灯彩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2006年被选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追溯秦淮灯彩艺术的历史渊源,探寻秦淮花灯艺术的传统制作工艺。

关键词 秦淮花灯;制作工艺;发展

引用本文格式 张志雁.秦淮花灯传统制作工艺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9(5):32-35.

Abstract Qinhuai lanter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andicraft. It shows the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kills in Nanjing with its colorful and colorful posture.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 Qinhuai lantern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featuring rich variety, colorful colors and exquisite skills. Qinhuai lantern skillfully combines aesthetics and practicality, which not only satisfies people's material needs for utensils, but also meets people's spiritual needs.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national lantern industry and was elected to the country in 2006. The first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rough the trace of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Qinhuai lantern art,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process of Qinhuai lantern art was explored.

Key Words  Qinhuai lantern;Production process;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7年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学发展项目——民间美术专业教学与“非遗”文化传承(项目编号:2017XZJFB03)阶段性成果。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秦淮文化是南京文化的代表,而秦淮灯会作为南京老百姓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更是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已经举办了三十余届灯会,每年的秦淮灯会都会吸引众多海内外游人前来参观,它已经是南京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本文将着重探讨秦淮花灯的工艺制作特点,尤其通过展示其代表性作品荷花灯的工艺制作步骤,来展现其虽繁缛但精妙的细节魅力。

一、秦淮花灯的发展历史

花灯,又名灯笼,在古代主要是起到照明的作用,骨架通常使用竹子或木条制作,外皮通常由纸或者绢制成,中间放上蜡烛或油灯而成为照明工具,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特色。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集扎灯、赏灯、闹灯于一体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它是在秦淮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节日民俗文化现象。根据文献记载,其实在南朝的时候,南京就曾经举办过元宵节灯会。东晋时期,匈奴部落率领部队入侵,中原大乱,一些豪门贵族为了躲避匈奴的侵害,便迁移到今天的南京。每年到了元宵节的时候,这些北方迁过来的豪门贵族便开始效仿宫廷过元宵节的做法,开始张灯结彩地过元宵。只是这个时期的花灯,只是使用丝织品在火把和灯具上进行修饰,无论是花灯的结构还是造型都还处在初级演变阶段,极其简陋。到了宋代,造纸术迅速发展,为秦淮花灯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为了彰显盛世景象,竭力提倡灯节之事,每年到了元宵节的时候,老百姓便走出家门赏花灯、猜灯谜,秦淮灯会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每到夜晚,秦淮河的画舫上便悬挂花灯,形成了我们通常所称的“灯船”。到清朝时,秦淮灯会达到了鼎盛时期,每到元宵节前后街上便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热闹。[1]再到后来由于朝代更迭,特别是日本侵略南京后,给秦淮灯会造成很大影响,秦淮灯会日渐衰落,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恢复。如今秦淮灯会的名声已经享誉世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秦淮灯会也成为南京人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盛大节日,基本是南京市民人人都参与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2006年5月20日,秦淮灯彩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淮花灯的制作工艺特点

秦淮花灯形制各异,扎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就其组成要素来看,离不开具体的结构骨架、外表、灯源设置和整体美化等基本要素。传统的秦淮花灯主要包括大型组灯和手提花灯两大类,其中手提杂耍花灯类,如荷花灯、兔子灯、金鱼灯、狮子灯等,其骨架材料多用竹、木、藤等天然环保材料制作,外皮用纸、布等进行裱糊装饰;具有故事情节的大型组灯,灯型巨大、构思精巧、花样繁多,适合在灯会期间观赏,其骨架多用钢丝、铁丝等金属材料制作 ,外皮用丝、绢、绸等纺织材料进行裱糊装饰。

作为秦淮花灯的代表性作品,荷花灯的制作工序有62道之多。包括选、扎、托、贴、裁、配、染、扎、刻等,平均每个流程都又包含了5至7道工序。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可以把秦淮花灯的制作工序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以荷花灯为例,介绍一下秦淮花灯的制作工艺特点。

(一)选择骨架材料

选用的竹子要比较柔韧,富有弹性。将选好的竹子进行加热处理,一般蒸煮半小时左右取出,置阴凉干燥处晾干,注意竹子不能过分干燥,特别是不能在太阳光下暴晒。待干湿度适宜时,将竹子劈成一根根大小一致、粗细均匀的竹片。然后刨皮裁度,刨去竹子外面粗糙的表皮,根据灯笼的大小裁取竹蔑所需的长度。

(二)扎制骨架

作品的基本骨架,旧时用竹片制作,现在为了方便操作,改用打包带或铅丝制作,更有利于其形状的稳固。用竹子制作花灯,要选用加工好的竹篾,把裁度好的竹篾弯成圆形,注意接口的地方用传统的纸捻子缠绕后用自制浆糊粘牢。传统纸捻子的制作方法是将宣纸裁成条状,搓成纸绳,利用宣纸自身的柔韧,使扎口牢固,一端留出一到二公分的纸头,用浆糊粘牢。骨架上口是圆形,下口也是圆形,上下口之间的距离根据荷花灯的大小而定,一般常用的荷花灯尺寸控制在5cm左右,然后以底部为圆心,扎制四个或六个竖着的半圆,使之形成一个碗的形状。

(三)打底子裱糊

先将自制的浆糊均匀地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将拷贝纸或宣纸剪成合适的形状裱糊在骨架上,纸张裱糊完以后,用同样的方法裱糊红色玻璃纸。(图1)这时候要注意,刷糨糊用的刷子要平整干净,裱糊的纸也要平整干净才好。

(四)制作灯身

在骨架裱糊好后,就要开始制作花瓣。首先将白色的宣纸剪成豆腐块一样大小,一叠可以是五百张或者双倍地叠放在一起,浸泡在调制好的颜料染缸中,具体浸泡时间没有统一的要求,都是根据颜色深浅以及渐变的效果来确定。这一过程要有多年實践经验的师傅才能把握好,这也算是染色的秘诀,一般不对外人讲。染色好的花瓣纸还要进行晾干,而晾干的过程也要讲究,只能在阴凉干燥处阴干,不能放在太阳下晒干。一般来说,梅雨季节容易发霉不宜晾晒,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又容易褪色也不适宜晾晒,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温度适宜,可以大批量晾晒。

纸张晾干后,还需要进行压模才能形成荷花花瓣和叶子上的一道道“筋络”,这需要专门的压模工具。首先,把10张左右染好的花瓣纸缠在特制的木棍上,用铜丝均匀地缠绕,铜丝缠绕的均匀与否决定着花瓣纹路是否美观,所以缠绕的距离要力求均匀。其次就是利用模具进行压模,铜丝均匀地缠绕好以后,用力进行压模,在压模工具的作用下,刚刚缠绕铜丝的纸上便会形成一道道均匀、精致的“筋络”。(图2)在进行这一步骤的时候注意压模的速度和力度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力度不到位,“筋络”便出不来,前面的功夫也就白费了,这也只能靠艺人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花瓣的筋络压制好以后,还需要艺人用嘴巴对着被按压紧实的花瓣进行吹气,吹气讲究的是巧字,要会用巧劲才能把层层花瓣吹开间隙,(图3)不是用蛮劲就可以吹开的,吹开层层间隙的花瓣还要进行分片,就是把花瓣纸一张一张分开。(图4)

分片好的花瓣纸虽然具有了均匀的“筋络”,但形状依然是长方形。艺人要把它的一头做成荷花瓣的尖头形状,这时要用细铜丝紧紧地缠住花瓣纸,需要做花头的那一边。然后再剪去多余的铜线头和花瓣纸边,一片栩栩如生的荷花花瓣便诞生了。(图5 )花瓣做好后,为了体现出更强的立体效果,还要对花瓣进行卷曲,然后用浆糊黏贴在花灯的骨架上。

当然,荷花灯的尺寸大小不同、层次不同,贴花瓣用的片数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荷花灯贴三层就够了,(图6 )一般用30片花瓣;中等荷花灯要贴40~50片花瓣;大荷花灯需要贴7层,要用到56片花瓣。当然,荷花灯还要有荷叶和花头的装饰,一般来讲,每个花灯会分别配6~8片荷叶和花头,荷叶之间的距离平均,并贴在花瓣下面。小荷花灯的花头是上面4个,下面2个,大荷花灯的花头可以上面4个,下面4个,数量根据造型美观的需要确定,没有统一的要求。花头的颜色也是根据荷花的主体色调来挑选,一般来讲大红色的荷花灯可以配浅蓝、浅粉等颜色的花头,粉色的荷花灯可以配嫩黄、粉绿等颜色的花头。

(五)装饰灯身

荷花灯身制作完成后,艺人还要对其进行细节的装饰,如花灯底部还要有藕、莲蓬、荷叶,甚至小青蛙、小蜻蜓等作为装饰。最后,在灯里面点上蜡烛(现在多用LED灯代替蜡烛),用竹竿或小木棍挑起来,这样一盏传统的秦淮荷花灯就做好了。(图7)

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淮花灯

随着2006年秦淮花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流传了1700年的古老技艺在传承中也迎来了勃勃生机。技艺是人类的独创,体现了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的阶梯和文明创造的特质。秦淮花灯传统制作技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历史价值

秦淮花灯作为民间艺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南京民间艺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人在世代的繁衍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美。作为流传千年之久的秦淮花灯,堪称南京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地方传统民俗与节气内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价值

秦淮花灯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双重需求的产物。首先它作为器物的实用性能存在,符合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其次,它作为一种元宵节代表性的艺术品形式存在,满足了人们寄托自己良好愿望和美好意境的心理需求。秦淮花灯艺术在与传统灯彩艺术的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创新,在汲取传统灯彩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现在的时代特征,挖掘自身价值,创作出了一批批新的作品。[2]

(三)艺术价值

秦淮花灯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灯彩作品相比较而言,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工艺品种方面,都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传统的秦淮灯彩工艺精巧,造型雅致,体现的是与金陵秦淮人文风格相融合的特质。秦淮花灯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步成熟,无论在形态方面还是精神文化方面都产生了许多新的观念,逐步向高雅艺术与实用器物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文化价值

第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灯彩工艺及其文化传统上具有独特的价值。秦淮花灯扎根于南京秦淮地区,千百年来,其工艺传统世代相传,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二,在民族工艺水平方面,体现出在传承中创新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秦淮花灯在材质和造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纸、竹、木是传统的灯彩所用材料,现在逐渐被塑料、丝绸、亚克力等新型材料所代替。其实只要使用方便,花灯的制作材料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现在用打包带做骨架,省去了竹子的加工过程,柔韧性更好,不用加热基本可以做成各种弧度的造型,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三,秦淮花灯作为具有千百年传统的民间工艺遗产体系,其生存空间、工艺特征、传承谱系、传统文化内涵等保存完好,同时丰富了地方节庆民俗,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和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价值。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在秦淮花灯被列入非遗名录后,对它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民间的自发性保护,而是上升到了政府层面,对秦淮花灯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在不断加大。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秦淮花灯,经过历史的孕育与时代的滋养,在现当代的文化星空下更加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旸.宗法意识下的秦淮花灯艺术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63.

[2]廖明君,陶思炎.沉醉于民俗艺术的园田——陶思炎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3:17-21.

张志雁

南京大学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发展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区域发展篇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图说共享发展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