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2016-12-26尹咏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

尹咏

[摘要]:“鸡公鞋”又称“乘海鞋”或“登云绣鞋”,是过山瑶特有的一种鞋子,拥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是为纪念瑶民出海化险为夷的经历及感恩怀念盘王护佑所制,鞋的样式男女不一,男式鸡公鞋,以红色为底,蓝色为花,鞋头稍平直。女式鸡公鞋以黑色为底,红、蓝两色为花,鞋头尖翘。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对鸡公鞋的样式、文化溯源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过山瑶; 鸡公鞋; 鸡公鞋样式; 文化溯源; 制作工艺

过山瑶是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之一,据史载已有一千多年,因其族民不断迁徙“这山过那山”的生活习性而得名。鸡公鞋是过山瑶特有的一种鞋子,因鞋头尖翘形似鸡公的嘴巴,而被瑶民形象地称为“鸡公鞋”,穿戴者主要为湘桂交界处的过山瑶民。瑶歌中亦有鸡公鞋的唱词,翻译成汉文大致意思是:“手拿银针系上绳,精制鸡公鞋一双,送给知心情阿哥,愿哥拥起情妹心。”

1、鸡公鞋样式

鸡公鞋有男女之分,无论是男式鸡公鞋还是女式鸡公鞋,鞋身均大致呈龙船形,鞋头尖若鸡嘴,但在样式上还是有些微的差别。男性穿的鸡公鞋,鞋头相对来说较为平直,鞋面以红色为底,镶有蓝色海涛纹,女性穿的鸡公鞋,鞋头更为尖翘,鞋面以黑色为底,镶有红色勾云纹和蓝色海涛纹。鸡公鞋上的花纹,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蓝色海涛纹象征了海洋,红色勾云纹寓意了希望。

2、文化溯源

关于鸡公鞋的起源,相传在遥远的古代,过山瑶民走出大山,乘坐龙船漂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漂流了多天都无法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了,这时,有部分瑶民们跪在龙船头上许愿:“请盘王保佑儿孙能平安过海,靠岸后定感谢盘王。”许愿后不久,便渐渐风平浪静,船也很快靠了岸。因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六,又正好是盘王的生日,为了纪念这段传奇的经历和怀念始祖盘王便有了龙船形状的鸡公鞋,所以鸡公鞋又称“乘海鞋”或“登云绣鞋”。

3、制作工艺

鸡公鞋的样式看似非常简单,但它的制作工艺确是十分讲究,从鞋帮到鞋面再到鞋底,均是由心灵手巧的过山瑶妇女手工制作,制作一双鸡公鞋一般需要花费十多天的时间。鸡公鞋的鞋帮是用布夹着纸,再用浆糊一层层地粘贴的,鞋帮一般要贴五到六层这样的布夹纸,因此非常牢实耐穿。瑶民妇女勤俭朴素,制作鞋帮用的布料一般为家中的旧衣物、旧被单等。鸡公鞋的鞋面看似是一个整体,鞋面上没有任何借口,但其实是两块底布和图案布拼接而成的,聪明的瑶族妇女将图案布镶放在两块底布的上面,利用图案极其巧妙地隐藏了底布拼接的接口,且接口在鞋后跟。鸡公鞋,鞋面上的图案是由一代又一代的过山瑶妇女剪成纸样,世代传袭下来的,重复至今是已经定型的规范化传统纹样,不得有任何改变,因此每双鸡公鞋上的纹样其实都是一样的。鸡公鞋的鞋底虽纳得非常厚,但确很轻,穿起来非常舒服,鞋底共有十八层,其中上六层和下六层都为布,中六层为棕毛[ ],将上六层布和下六层布分别相缝在一起后,再要将棕毛包裹缝起来。据过山瑶妇女说鞋底中间用棕毛,其一,是因为棕树(即棕榈树)在大山里随处可见,是一种非常方便取得的材料;其二,是因为棕毛构质相对来说较为疏松,使得针线更方便穿插,缝制起来更为容易;其三,是因为棕毛轻巧又透气,且结实还可以防水。在将棕毛用布包裹缝制好后,还要再用麻绳将鞋底一针一针密密地缝牢。麻绳所纳成的针脚要深深的嵌在鞋底里,只有这样麻绳才会不直接接触到地面,鞋底才能更加耐磨、经穿。制作鸡公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麻绳将鞋帮和鞋底缝线固定在一起。

结语

过山瑶民穿着鸡公鞋外出赶集、走亲访友,他们穿行在杂草丛生、遍处碎石的山间,尖翘的鞋头在行走不小心踢到硬物时有缓冲保护作用,可以使穿者脚趾免受伤害;而且鸡公鞋上翘的样式与瑶族建筑屋檐上翘有异曲同工的涵义,都是瑶族人民信仰和崇拜上天的结果。鸡公鞋不仅具有实用的保护功能,还融入了过山瑶族的历史与文化,是过山瑶民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保佑的护身之物,因此直到现在还很好地被传承着。

[参考文献]:

[1]孙健.永州边界行.第048期过山瑶鸡公鞋[DB/CD].优酷视频,2015.

[2]李彦.湖南瑶族服饰文化[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110-111.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简论宣纸文化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