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工尘肺肿块及结节病灶的MRI 表现特征分析

2019-12-06张效杰唐上坤史爱法黄翠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尘肺块状肿块

张效杰,唐上坤,史爱法,黄翠媗

(1.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 阳春 529600;2.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放射科,广东 阳春 529600)

煤工尘肺是我国尘肺职业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目前尘肺的诊断和分期仍依靠X 线胸片。虽然大部分尘肺根据临床病史及X 线平片、CT 均可明确诊断,但对少数病史不明确及尘肺合并结核或肺癌者,仍需进一步鉴别诊断。目前,有关尘肺的MRI 诊断报道较少,笔者着重从尘肺病灶的信号改变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2018 年来阳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 例煤工尘肺患者,均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且均行1 次及以上的胸部CT、MRI 检查。均为男性,年龄45~73 岁,平均57 岁。粉尘接触史9~20 年,其中Ⅱ期尘肺5 例,Ⅲ期尘肺5 例。临床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的相关症状及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的非特异表现,部分Ⅱ期及所有Ⅲ期患者具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CT 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所有患者近3 年内CT 示病灶基本稳定,无重要合并症。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Signa 1.5 T HDxt MRI扫描仪,体部8 通道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包括轴位扰相梯度回波T1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快速自旋回波T2WI 压脂序列及冠状位T2WI 压脂序 列。扫描参数:T1WI TR 140 ms,TE 取最小值;T2WI TR 1 800 ms,TE 90 ms;FS-T2WI TR 8 000 ms,TE 85 ms。层厚5~6 mm,FOV 400 mm×400 mm~420 mm×420 mm。T1WI 及T2WI 采用屏气扫描,FS-T2WI 采用呼吸门控。

1.3 图像分析 由3 名从事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病灶信号强度的描述参照张涛等[8-10]的研究,与胸壁肌肉信号相对照,分为稍低、等、稍高、不均匀4 个等级。

2 结果

10 例共14 个肺部肿块及结节,其中双侧4 例,单侧6 例,均伴双肺弥漫多发。病灶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块状,肿块最大径2.0~5.5 cm,边缘欠光整,周围伴不同程度纤维条索,T1WI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 及FS-T2WI 以等低信号为主且多不均匀(表1),大部分为稍低信号肿块内分布更低信号斑片,其中1 例各序列均可见局灶小点状高信号,结合CT 分析可能为细支气管黏液像(图1)。结节病灶最大径0.2~0.5 cm,T1WI 多呈等信号,与增粗的肺纹理间质相伴,T2WI 多呈等低信号,结节数量及增粗的纹理显示较T1WI 明显减少(图2)。此外,MRI 可清晰显示胸膜增厚。

表1 14 个肿块结节的MRI 信号表现(胸壁肌肉为参照)个

图1 男,58 岁,煤工尘肺Ⅲ期 图1a MRI轴位T1WI 示右肺上叶纤维钙化团块呈等高信号为主,信号欠均匀 图1b,1c 分别为T2WI及FS-T2WI 示病灶呈不均匀等低信号,轮廓不清晰;各序列团块内均见小点状高信号灶(箭),肿块周围可见条索状影,相邻胸膜增厚,FST2WI 显示较好 图1d CT 纵隔窗示块状纤维化内伴斑点状钙化灶 图2 男,54 岁,煤工尘肺Ⅱ期 图2a MRI 轴位T1WI 示双肺弥漫多发小结节呈等信号,伴肺纹理增粗增多 图2b,2c 分别为T2WI 及FS-T2WI 结节数量明显减少,病灶信号较低 图2d CT 肺窗显示双肺多发结节病灶

3 讨论

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在岩石掘进或采煤、运煤、制煤过程中长期接触矽尘或煤尘所致的常见职业病,多为煤和矽混合尘肺。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肺泡细胞吞噬粉尘后形成的煤矽结节、间质纤维化及块状纤维化病变。间质纤维化以外周间质(包括小叶间隔)为主,中轴间质也可受累。块状病变周围常有较长条索状改变及肺气肿表现。此外,还常伴胸膜增厚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等。块状纤维化病灶内亦常见钙化成分。尘肺由职业病专业机构负责诊断与分期,目前仍以高千伏X 线胸片作为评判标准。

绝大部分尘肺根据临床病史及X 线平片、CT 即可诊断,但少数不明确及尘肺合并肺结核或肺癌者,由于尘肺结节及纤维化肿块与其他病变存在密度及形态方面的影像重叠,仅凭CT 或X 线平片有时难以明确诊断,需进一步鉴别,如尘肺纤维化肿块与肺癌或结核球,以及尘肺结节与转移瘤、肺泡癌、结节病等。文献[5-6]报道,CT 是鉴别尘肺结节与肺转移瘤的主要方法,其显示的结节密度、分布均匀度、钙化、叶间裂增厚、肺气肿、多发结节小空洞等有鉴别诊断意义,但仍有较多重叠。

目前胸部MRI 扫描可获得较优质的图像,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及肺内病变的显示均有优势。近年来许多学者[11-14]对肺癌的MRI 表现进行研究,但关于尘肺的MRI 文献较少,国外学者目前在尘肺块状纤维化与肺癌的MRI 鉴别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5-16],但国内仅见张涛等[8-10]的报道。

本研究与张涛等[8-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尘肺块状纤维化及结节病灶在T1WI 上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 以低等信号为主,且块状纤维化信号不均匀,在低信号病灶中可见更低信号斑片影。其中1 例各序列均可见局灶小点状高信号,与张涛等[8-10]所描述的典型液体信号不同,结合CT 表现分析可能为细支气管黏液像。上述信号特点与尘肺结节及肿块的病理改变相对应,因为块状纤维化及小结节的病理基础均以单发或多发粉尘结节为核心,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1],其含水量较少,导致T1WI 比T2WI 信号偏高。另外,粉尘或钙化的存在,导致T2WI 及压脂序列呈更低不均匀信号。关于尘肺块状纤维化的T1WI 信号表现,研究[10,17-18]结果有差异,Jung 等[18]认为与个体判断差别及所吸入的粉尘中各种成分比例不同相关。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应排除不同扫描序列带来的差异,如自旋回波或梯度回波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信号差别。尽管对尘肺肿块的T1WI 信号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与肺癌等表现相对重叠较多,但尘肺肿块的T2WI 呈较低信号却是大多学者基本一致的观点,有别于肺癌及炎性肿块的高信号改变[8,19-20]。李妹等[11]较新的研究显示,42 例肺癌中,T1WI 大部分呈等信号(64.0%),T2WI 大部分呈高信号(97.6%)。

总之,尘肺肿块的T2WI 较低信号与肺癌等肿块的较高信号表现不同;尘肺结节在T2WI 上由于信号较低而导致显示数量少于T1WI 图像,而肺癌结节一般T2WI 显示更显著。但本研究样本较小,同类文献亦不充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论证。

猜你喜欢

尘肺块状肿块
尘肺矿工的肺癌筛查情况及肺癌的发病和预后影响因素▲
影像科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高分辨率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汉语特色块状语英译认知研究*
——时政文本视域下的翻译能力调查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含稀土元素的低碳高纯钢块状相变研究
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中血清IL-6的检测意义研究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