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澧水流域古城镇街巷公共空间中环境行为研究

2019-12-05聂进

艺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聂进

摘要:历史街区是我国古镇的文化象征之一,是街区里美好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回忆,在城镇化进程中对老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我们传承街区的历史的文脉,更要保护好那份乡愁,保留历史街区原有居民的原生场景,激活历史街区古老文化生命力,历史街区风貌的变迁才能与中国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谐发展。

关键词:澧水流域 古城镇街巷 公共空间 环境行为

古城镇街巷是文化积淀的载体,街巷空间形态是古镇历史文化缩影,是古镇昔日生活场景、文化特征的历程呈现,记载古镇时代变迁过程中有意义的生活及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真实写照,中国现代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城镇更新也出现大拆大建的建设问题,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古镇的文化基因逐渐消失,有些过于冒进的行为让土生土长古镇街巷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以及带来不适应、不习惯、不自然现象在居民内心产生,以上所产生的种种问题,现在我们的政府已意识到这会带来社会发展问题,所以就风貌保留上老城区的改造设计,老建筑不只是进行立面修缮,仅仅对建筑原貌恢复或改造,对相对陈旧的老街区生活环境质量和居民的行为活动并未做更多创新和保护。

一、白蚌口古镇历史街区的发展脉络

我省西北部的白蚌口古镇位于澧水流域的常德与益阳两市交界处,在一百多年前是澧水河畔最负盛名的水运物流和商业古镇。昔日为澧水中下游物资集散地,湘西北古城镇的缩影和象征。如今白蚌口作为重要码头的历史一去不返,主街区内也留下不多老建筑,是因白蚌口地理位置较偏,幸运地保留下完整的街巷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1]。

二、对白蚌口古镇街区的调研

1.使用人群的调研

深入了解白蚌口古镇街巷居民现状生活状况,居民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行为特征了解,与当地居民生活相处,与之采用生活交流体验、分段时观察调研、数据收集分析等方式开展基础调研,对生活在该街巷年久的老居民、新迁入居民、街巷店商铺老板和小商贩农户等,另外对早、 中、晚不同时段人群的活动和数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经过对古镇街道上活动人群的分析,该街主要服务于古镇街道居民,为居住在古镇上的居民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为改善白蚌口古镇居民邻里之间交往空间,古镇居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为解决历史文化古镇街区缺乏公共空间问题提供参考的范例。

2.街巷环境的调研

白蚌口古镇街巷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往没有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好,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活动场所,激活老街居民邻里之间更好的交流活动场所,以此对老街居民产生吸引力。一是老街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木结构穿斗式为主,沿街建筑首层主要以商铺使用二层居住的商住两用建筑分布,街巷深处有院落式围合建筑零星分布,给人展现出一幅具有典型的湘北水运特色的商业古镇老街区;二是老街特色街巷内有好几条具有传统工商业价值的街巷空间,通过对老街巷的保护和改造,更好的再现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航运商业古镇的街巷肌理;三是老街特色文化历史街道以“一条麻石路,百年老街道”为题,述说着白蚌口是百年历史文化古镇的缩影;四是老街特色街道尺度适宜,不同时代建筑的融合,记载着这里曾是不同时代文化脉络清晰的历史文化古镇。

3.现状问题的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街道的本身环境质量很好,但是历史建筑没有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街巷空间过于单一,调研发现澧水流水走向,形成了白蚌口古镇街巷形成狭长型空间形态,所以街巷空间缺少疏密有至、开放自如的局部放大空间,缺少人与人交流的的公共场所(为街巷的居民提供如聊天、生活舞蹈等活动空间) ,需要营造街巷的参与性和文化性空间;二是邻里之间交流休憩小品数量较少,原有街区是老的街巷空间形态,以往不会有公共交流场所,因此也不会设计休闲坐凳等公共小品,通过对老居民访谈式的调研,被调研的人群大多都认为街区缺少邻里之间交流休憩的家具, 古镇居民的生活是邻里关系的融洽度,平时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古镇居民邻里之间是一种乡里乡帮的人情氛围,交流空间的休闲坐等体系缺少减少了历史古镇街道的活力;三是古镇街道建筑形态布局需要清晰有效的业态布局可激发街道潜力,吸引更多周边区域人流,传统的居民生活建筑空间和商业模式,仅仅是满足古镇的老居民生活作用,不能激活古镇生命力,老街区空巢化、老龄化、城镇化严重影响人流量,更应该以建筑活化保护和文化推广,带动古镇旅游业发展,形成有古航运特色商业古镇。

三、白蚌口古镇环境行为研究

1.街道与古镇之间的环境关系

街道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骨架,它们是形成街区肌理的基础,街巷里的工字形街道互相连接着古镇的主要道路与街巷,我们置身于最繁忙的古镇主街行走,我们经常会从古街巷与小巷子的交界口进入各自私密的居住环境和空间,体验古镇空间变化和人的行走感受,是对古镇相对开放的公共空间到个人生活空间环境不同变化的体验,在在我的心理感受中,这是空间场地变化和街巷环境带来的心理需求感受,街巷的尺度空间决定了人在感受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胜过轨迹变化, 我们通过一天认真的观察和体验会觉得很有意思,更深层次体会到历史街巷的保护对原住民的生活重要性,原有居民的生活习惯通过时间变迁,生活环境场景决定街道的空间性质,历史形成的舒适环境和街巷空间影响老居民的生活质量,自然而然形成具有普遍性的邻里之间交流,增加生活的趣味性,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街区的空间随着时代发展的而瞬息万变,古镇老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没有随之变化太快,对于新的生活节奏需要适应的过程  对白蚌口古镇活化保护更新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留下鲜活的历史空间,古镇生活好坏的外在体现是街道的环境质量,通过更新改善老街區的居住环境,在遵循原有生活环境之下,才能使原住民更好地在老街区里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实现历史街区的生活价值。

2.营造美好的交往环境行为空间

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户外活动有日常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2],白蚌口古镇在改造之前环境质量差,对古镇居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对古镇的改造可以改变脏、乱、差的局面,恢复现有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被保护和再利用、历史街道的风貌重现、生活空间环境质量提升,可激发了古镇居民在优质环境中的自发性活动。古镇街巷不同于城市中的道路,作为乡镇古街道机动车车流量不大,对原有居民出行影响不够大,古镇居民行走更便利的穿梭于街巷每个地方,相对于机动车数量,对古镇居民生活出行其生命安全性日益显现,通过优化交通设计,让机动车通过古镇外部道路交通完成运行,营造古镇更好的慢行系统和原住民慢生活形态,提供内部街巷安全感的生活空间,居民在历史文化古镇街巷有更多交流和生活;古镇街巷内没有机动车行驶的空间里行走,人的行走速度感明显降低,古镇居民始终保持原有生活行走节奏,欣赏古镇两边的的建筑风貌,与古镇的乡亲乡邻相互开心交谈,与穿梭于古镇的陌生人打招呼,也变得更轻松更生活化场景,这样的空间营造氛围使人的日常性活动转变成自发性的活动;古镇活动空间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以及适合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尺度、舒适环境、自然绿植,浓浓的湖湘历史文化古镇街巷氛围,保留完整的历史街区和古镇慢生活可以吸引更多周边快节奏生活的居民,有利于激活古镇人气和古商业街气氛,更好的提供我们慢下来生活,留足时间欣赏景色,留给原住民之间邻里交流、情感沟通、激活古镇生命力,由然而生形成良好的自发性公共活动空间。

3.营造宜人居住的环境行为空间

根据现在历史文化街區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很多的街区变化是缓慢的、有延续性的,我们现在对事物的发展从认知程度受到大环境的制约,如果换着微观角度去认知,古镇的日常生活环境变化是快速的、具有弹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生活环境认知和习惯,因此现在生活方式在古镇也有不同的环境行为方式出现,在白蚌口古镇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营造可持续生态、休闲舒适而宜人居住的公共街巷空间,有以下几点因素。古镇街道的功能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白蚌口古镇由于拥有自身的文化的河流古商业优势,因此把其定位为河流区域性文化街区,可以营造出具有沿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街区内涵公共交流空间;白蚌口古镇本身的街道尺度很容易营造出邻里之间的交流空间、生活空间、传统居住空间,即古镇街道的沿街建筑高宽比例就是一个围合感舒服的的街区,给人带来极其舒适的安全感,与城市空间相比较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距离,有利古镇居民的自发性活动更有效率,古镇两边的老建筑由于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高低、新旧不同而早造成街道的不整体感,现在我们通过对新建筑高度的控制,设计景观绿化种植树木的高度和局部建筑景观构造的过渡处理,完善缺乏围合感的街道;优化街道边界空间的渗透和处理,设计半封闭性的交流空间,提供古镇居民在该空间停留时间,自发性空间的形成,有利于人们更多交流和人情的沟通;通过古镇沿街历史文化建筑的独特风格再保护和活化设计,引起人们对这条古街的兴趣,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审美的需求。白蚌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营造对于人们不仅仅是一个街道,是文化艺术的作品,提供人们愿意白蚌口古镇而来,停留更多的时间在街道上欣赏具有河流地域特色的古商业建筑。

4.街区环境行为的景观细节设计

街区的景观的细节设计对于历史街区是完善功能的作用,更好的提升历史文化环境氛围,街区的景观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景观绿化空间:绿植营造的作用是美化环境,改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在人与人交流和生活公共空间的需要处,设计出街区半公共性的绿化区域,容易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配套设施小品:在历史文化古镇街区的边缘处设置交流休憩的座椅,方便散步的古镇居民歇脚,居民在接到的休闲活动时间可以延长,配套设施的位置考虑应结合历史街区人们生活习惯和景观节点的考虑,以便于古镇居民和外来游客从较佳的角度去欣赏和感受古镇建筑艺术;街区雕塑景观:古镇的雕塑街道空间点缀的艺术品,提升街区的整体艺术性,对街道整体的环境质量增加人文艺术氛围。雕塑不仅可以反映出街区历史演变、文化脉络、人文艺术、民风民俗等,还是对古镇发展和保护的艺术呈现。

综上所述,历史古镇老街区微更新保护和活化,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同时,需要关注人们的心理行为需求,设计并营造出以人文气息的历史街区,让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鲜的活力,通过自己生活并成长的街道改造实例,通过现场建筑调查、居民调研访问、资料收集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为白蚌口古镇人们营造更好、舒适的交往空间。

参考文献:

[1]蔡继福.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因探原 [J].上海大学学报,2003(7):31-35.

[2] 扬·盖尔,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11:13-55.

责任编辑:黄丽玲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
公共空间突发事故灾难逃生应急导识研究现状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设计要素分析
让光在城市中跳舞
公共视觉传达系统在历史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分析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