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

2019-12-04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得者二语语境

王 敏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交际法和任务法的实施,外语教学提倡在语境中教学,提供最新真实语料,让学员感受语境化的教学,以提升二语习得者综合语言能力[1]。王初明提出补缺假说[2],从语境角度分析汉式外语和哑巴外语的原因。在汉语环境里学习外语,因为缺乏与外语表达式匹配的真实语境,学习者借助头脑中母语语境知识去补缺,可能激活母语表达式,出现汉式外语,甚至哑巴外语。根据“补缺假说”,笔者认为实现语境化教学的关键是内化外部语境,在二语习得者大脑中构建目的语语境知识,以及与之匹配的目的语表达式。这也是大学英语教育中,提升口语和书面语输出能力的突破口。蔡基刚认为专门化和语境化是解决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主要矛盾的途径[3]。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阶段实现语境化教学,为专门化教学打下基础,具有突出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Van Dijk“语境模型”理论

Van Dijk指出,语境不是客观社会情境,而是交际互动中参与者动态建构的主观经验模型[4]。语境对话语解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Van Dijk把语境模型定义为“在参与社会情境、互动情境或交际情境时,参与者对该情境相关属性建构起来的一种特定心智模型或主观解读”[5]。语境模型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场景、参与者、交际及其他行为/事件[6]。

语境通常被理解为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未被发掘利用[7]。Van Dijk首次提出“语境模型”概念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语境的系统化研究。刘利华指出Van Dijk提出的“语境模型”存在大脑当中,我们无法看到其运作,需要实证研究来证明其可行性[8]。本文拟进行“语境模型”实证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模拟语境教学,深层触及学生内部语境,促成语言形式与语境的结合,以构建学生目的语“语境模型”,从而促进目的语习得。

二、基于主题模拟语境下互动整合教学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语教学中出现“费时低效”的困境,研究者开始引进输出和互动假设理论,探索二语习得模式与外语教学的关系。Gass & Mackey重新阐述了包含语言输入、互动、反馈和输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框架,关注促进二语习得涉及的认知机制,并将这些理论框架整合在一起称之为“互动假说”[9]。该假说继承和发展了二语习得整合模式,还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纳入其中。因此又被称为“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是目前为止二语习得领域涵盖内容最广泛的一种理论假说[10]。戴运财等利用图示化构建二语习得的一体化模式,深化了二语习得一体化模式研究[11]。该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二语习得的过程模式、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模式、二语习得的通用模式。该模式强调语境作为通用模式的因素之一与二语习得过程融合,但却没有涉及语境如何作为认知因素与二语习得过程融合。

本文借鉴二语习得“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和“二语习得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深化“基于主题的语境模拟式大学英语立体教学模式”[12]。在模拟语境下,通过输入、参与互动、获得反馈、到产生语言输出过程环节,帮助二语习得者构建“语境模型”,促进二语成功习得。

教师以“主题”统一性来搜集语境模拟的素材。Van Dijk在宏观结构理论中指出语篇中的话语序列具有统一话题,统一话题是语篇连贯性的基础[13]。这说明整体语篇核心特点为主题,主题为意义诠释提供语境框架。

教师利用与课文主题内容统一的素材,模拟课文所呈现主题之语境;结合相关主题,进行互动教学,借鉴“语境模型”K机制,构建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让学生在模拟语境中完成二语习得的关键步骤。见图1。

图1主题语境模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二语习得者“语境模型”构建

三、具体案例之教学设计

本文选用《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课DrumsinSpace(《在太空打鼓》)为例,进行主题语境模拟大学英语互动整合教学模式实践,并考察二语习得者“语境模型”构建与二语习得相关性。

DrumsinSpace讲述女孩Brenda的梦想是当乐队鼓手,但遇到障碍,无法找到既能练习打鼓又不打扰别人的方法。由于居住在疗养院旁边,练习打鼓会打扰到老人们。Brenda没有放弃,她得知在太空打鼓没有声音,就决定成为所谓音乐宇航员。她制造太空气泡和宇航服,在太空气泡里练习打鼓。最后不仅实现了在乐队打鼓的梦想,而且由政府提供机会去了太空旅行,真正成为音乐宇航员。

我们利用Van Dijk语境模型定义和要素,对文章进行宏观结构主题及“语境模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二语习得的各环节任务,帮助二语习得者进行基于主题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本文主题为主人公克服障碍实现音乐梦想。语境模型的基本要素为:参加者为Brenda Bongos,一名鼓手;事件要素为梦想、障碍、解决方法、行动、最终结果。

根据主题统一性及故事领域的相似性原则,我们选取了华为广告歌曲“Dream it Possible”作为歌曲语境,选取美国电影“爆裂鼓手”作电影语境,将“实现梦想”语境模型具体化。“Dream it Possible”这首歌曲讲述了女主人公从小练习钢琴,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求学进取,最终克服困难成功公演的故事。美国电影“爆裂鼓手”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年轻鼓手,努力想成为顶尖爵士乐鼓手的故事。在教学过程和任务设计中,教师将歌曲、电影结合课文文本,构建多模态的输入方式。让学生通过视、听、读三种方式,完成“语境模型”感知性输入环节。不仅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方式需求,如听觉学习者或视觉学习者的学习偏好,而且让语境化教学更生动形象,增加教学趣味性。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认知语境模式要素,对三个语境进行分析,概念化“实现梦想”语境模型。整个过程的实施步骤如下:二语习得者在具体模拟情境中,首先完成感知性输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视听任务,即二语习得的“理解性输入”环节。其次,有意识地整合其对具体化“语境”认知,构建大脑中“语境模型”。教师以“语境模型”K机制的要素为指南,帮助学生对“语境模型”抽象要素进行概括化,搭建起“实现梦想”语境模型。最后通过说、写任务,利用目的语输出环节,考察二语习得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Dream it Possible”歌曲。任务一:听歌曲,视听理解之关键词填空。属于二语习得中视听输入和视听解读任务,聚焦女主人公对梦想的坚持。关注表1所列歌词文本中关于梦想的表达,如遇到挫折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

任务二:“Dream it Possible”情景模型中语境模型要素提炼。让学生们边看视频,边进行语境关键元素分析:女主角的身份、女主角的梦想、女主角遇到的障碍、女主角的解决方法和行动、最终结果。通过任务二,不仅完成二语习得中视听输入和解读任务,而且围绕“语境模型”进行概括化分析。

表1 “Dream it Possible”歌词中关于追求梦想的表达

英文表达 中文表达I’m undefeated.永不言败so I’ll dream, until I make it real. and all I see is stars所以我们梦想,直到变成真,看到满天星光It’s not until you fall that you fly不怕跌倒,所以飞翔When your dreams come alive, you’re unstoppable当你的梦想成真,你是不可阻挡take a shot, chase the sun, find the beautiful挥着翅膀,追逐太阳,寻找美丽

任务三:进入课文文本语境分析,进行Brenda Bongos追逐梦想的“语境模型”提炼。完成课后课文理解的填空练习,实现语言形式和语境模式的结合。此任务是文本输入和解读任务。

任务四:对文本语境、视频语境,包括歌曲和电影语境,类比分析,进行语境模型构建任务。如表2所示,完成对三个具体情境的抽象化概括,构建“实现梦想”语境模型,其中有共同概念化要素,也有特殊情境要素。

教师列出中文表达,引导学生总结以上事件要素的英文表达法,并列表对应。学生根据表3重点学习,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实现语言形式和语境模型的结合。

任务五:书面输出任务:习作“The Realization of XX’s Dream”。结合课文主题,基于以下提纲,选择一个实现梦想的主人公,进行文章仿写。文章提纲要点为他/她的梦想是什么,他/她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梦想成功实现的原因,尽量使用表1和表3中语言表达。

任务六:口语输出任务:英语复述课文内容,概述Brenda Bongos实现梦想的过程,尽量使用表1和表3中语言表达。

四、实验结果

教师选取本学院同一专业2016级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方法尝试,实验班为服装设计1班,控制班为服装设计2班。教师为同一教师,两个班级在入学时成绩无显著差异。实验班人数为45人,使用语境模拟构建教学法。控制班人数为44人,使用传统语境教学法。利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上述课文的教学。利用问卷调查和日志分析,对比书面和口语输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教学结果比对。传统语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缺乏明确构建内部语境理念,仅关注提供外部语境。在教学实践中,依靠课文文本输入,或者虽然增加多模态外部语境模拟,但任务设计中缺乏内部“语境模型”构建环节。语境模拟构建教学法的特点是旨在实现语境内化,不仅提供多模态类似情景模型,而且指导学生进行认知类比分析,进而完成语境模型构建。

表2 “实现梦想”语境模型

情境语境模态形式参与者 梦 想 障 碍 解决方法和行动 结 果Dream it Possible歌曲钢琴练习者公开演出(钢琴家)水平不够任何时间地点都抓紧练习,如在公交车上空手练习成功公演Drums in Space文本架子鼓练习者公开演出(乐队鼓手)找到既能够练习打鼓又不打扰别人的方法无声练习如在书本和盒子上练习;制造太空气泡和宇航服,在太空气泡打鼓练习,成功公演(成为音乐宇航员)爆裂鼓手电影架子鼓练习者公开演出(乐队鼓手)水平不够任何时间地点都抓紧练习,对教师粗暴态度隐忍和对梦想坚持成功公演

表3 “语境模型”K机制要素及对应表达法

K机制要素 中文表达 英文表达梦想她有大大的梦想,就是......A girl with one big ambition-to ......障碍但是有个巨大的障碍挡住了她的梦想之路One big obstacle lay in her way解决方法她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方法。那一刻,布伦达就决定要成为一个所谓......She always tried to find a way of ......At that moment, Brenda Bongos decided to become a sort of ......解决行动在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了很多书籍、做了很多工作之后,布伦达总算建起了......With the help of a lot of time, a lot of books, and a lot of work, Brenda built a ......结果最终,布伦达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远远超越了她最初的当......梦想。Finally, Brenda was a real ......, and gone far beyond her first ambition of.......成功原因如果我对那些......毫不在意的话,我就不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方法,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If those ......hadn’t mattered so much to me, I wouldn’t have gone to such length to find a solution, and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ever happened.

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日志分析,实验班学生普遍反映由于教师呈现多模态相似主题模拟语境,他们比以前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并概括课文主题。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输入基于“主题”辅助视频资料,并类比分析多模态具体情境,构建“语境模型”K机制,促进了其对课文文本内容理解,特别是对于课文脉络和宏观结构的把握。这主要归功于教学中各项任务的设计将“情景模型”具体展示及“语境模型”的抽象概括相结合。证明了Van Dijk对于“情境模型”和“语境模型”的区分,并证实了“语境模型”作为话语理解的关键作用。

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口语输出和书面输出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实验班学生复用目标语言点频率更高,表1和表3中的表达方式复用率明显增加,基本实现了语境模型的K机制知识与语言表达的结合。如表4所示。

表4 两种教学方式下目标语言表达法复用率对比

班级人数口语表达方式复用率/%书面表达方式复用率/%实验班458793控制班445467

表4说明语境模拟构建教学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关键语言表达法习得和复用。笔者认为传统语境教学法中,由于缺乏内部语境模型构建环节,学生对关键表达方式的习得,与目的语内部语境模型分离,仅仅停留在对中文释义以及词形的简单记忆环节。因此学生对于目标表达方式的提取及复用效率比较低。本研究对“语境模型”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尝试,并初步验证了其效果。

五、结论

根据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有利于学习者文本解读以及口语和书面产出能力提升。本文初步尝试如何结合语境进行输入、互动、输出教学模式实践,帮助二语习得者构建目的语“语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证明此模式有效性。本研究在实践语境模拟教学模式,设计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语境模型”的具体方案上有一定进展。突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互动整合类型的学习任务。今后需要开展更多教学实践,获得实证反馈,改进并完善此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习得者二语语境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
跟踪导练(三)2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知觉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