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理想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04姚本先
张 灵 姚本先
(1.绍兴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是个体根据现实而对未来美好状态期望的心理状态[1],包括理想情境(excellent situations)和理想人格(excellences of character)[2]。它以观念的形态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并反映着人的需要,对人的生活有着激励和指引作用,没有理想、抱负、目标的生活实际上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生活[3]。除此之外,个体理想发展还会影响个体以及他人的行为,影响个体的健康和未来发展[4],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时期,是理想形成和发展期[6],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要时期,理想的发展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7]。已有的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的理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西方国家的父母普遍认为当代青少年缺乏远大理想、冷漠,只对物质的获取或自己小圈子的东西感兴趣[2];中国的青少年也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发展,理想中的务实成分增多[8]。因此,如何正确指导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是当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着眼点。
目前国内关于理想的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还鲜有学者对青少年,尤其中学生理想的心理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已有研究多是涉及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理想发展是个性心理发展的一部分,不同时代青少年理想追求的目标和愿望都会有些变化,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不仅对社会、道德、生活有了美好憧憬,对教育理想、学业发展、自我取向、理想自我等都有更美好的期盼和希望,青少年理想发展呈现显著时代性。同时,已有研究对于青少年理想发展影响因素探讨相对较少,更少涉及自我动机、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学校类型和教师指导对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调查中国在校青少年理想现状,并对所调查当代青少年理想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青少年理想现状及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水平: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形象理想。青少年理想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理想的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就理想的内容而言,它包含一定的社会意义。根据理想所含社会意义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可以把理想分成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由于这四种理想涉及个人生存所必须的内容,因此它们是理想中最基本的,是适合所有人的。但是针对具体的、不同层次的人群,理想的内容结构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此四种,例如,针对学生而言,其理想的内容就应该包含学业理想、自我理想,而且学业理想和自我理想也应该成为其理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从理想的内容结构方面看,生活、职业、道德、社会等理想普遍存在于所有群体。本研究把青少年理想心理结构主要描述为六个方面:1.自我理想,主要涉及自我品质、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展望。2.职业理想,主要涉及对未来职业类型的态度以及择业观的设想。3.社会理想,主要涉及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的设想和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测。4.生活理想,主要涉及对父母、自我生活态度、美好生活面貌的期望。5.道德理想,主要涉及文明素养、感恩、孝道等方面的期望。6.学业理想,主要涉及获取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学业追求的目标[9]。
以往关于青少年理想发展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对于理想现状特征主要集中于受教育理想、职业理想、未来取向等调查,研究者多从性别、年龄方面考察理想的发展状况,例如,陈幼平、郑涌关于中学生职业抱负调查,结果表明女中学生的理想职业抱负低于男中学生、高三学生的现实职业抱负低于初三和高一学生[10]。刘萍等研究发现,性别、性别角色、职业兴趣对高中生职业抱负都存在不同程度影响[11]。说明在不同理想方面,男女之间、不同年龄段发展也不一致。为了全面考查青少年理想发展规律,有必要了解青少年理想发展的性别特征和年龄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当代青少年理想内容包括生活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学业理想、自我理想等因子。
假设1b:当代青少年总体理想和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假设1c:当代青少年总体理想和各维度存在显著年龄差异。
(二)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了给干预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影响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其他影响因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指导、家庭月收入、生源地、选择动机等可能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1)个体因素对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
所谓个体因素实际是指个体自身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兴趣、自我效能感等。不同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对中学生理想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12],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影响个体的理想、职业理想和职业决策的困境、效能、障碍,在职业理想和期望上存在差异更多的是高成就动机的女生。低学业成就的学生理想和期望差异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和感知更多的职业障碍[13]。除了性别和年龄因素影响青少年理想的发展,其它的个体因素也会对理想发生作用。例如,自我效能感、职业动机等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理想。因此个体的认知能力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个体的理想抱负,甚至情绪也是影响个体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家庭环境的质量对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家庭承担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收入对中学生职业抱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张家勇等人的中日比较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教养,父母期望、经济、教育等都对中职生自我期望产生很大影响。在对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和父母职业以及社会背景关系分析中发现,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受到父母职业类型和父母期望影响,更倾向于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类型,职业观念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倾向于将社会上的热门职业当做自己理想的职业[14]。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理想发展重要因素[15]。父母的期望与指导对青少年儿童的理想、抱负形成有很大影响,父母指导在学生的理想养成教育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理想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父母的指导与认可,这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家校的合作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指导到底如何影响中学生理想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探讨。
(3)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在青少年理想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主要场所,理想是受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影响青少年理想发展的主要因素[16]。国家不能为所有孩子提供理想教育,国家也不能确保培养所有孩子都能很好地发展理想。同时,有些父母缺乏足够教育,没有信仰追求,父母不能很好地提供给孩子理想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就要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学校有责任提供有利于学生的理想教育。教育者作为道德和理想的榜样,就要真正践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导向以保证其在教育和影响青少年教育中的杠杆作用,指导青少年树立理想、发展理想。因此,探讨不同学校类型对青少年理想发展影响,探讨教师在青少年理想发展过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对青少年理想发展如何指导,以及指导效果如何,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以往研究虽然从理论上探讨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影响,但有些理论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没有给予实证证明,更缺乏实证研究系统考察哪些因素对哪些理想类型有预测作用。
假设2a: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家庭月收入、选择动机等变量和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呈显著相关。
假设2b: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家庭月收入、选择动机等变量对青少年理想发展呈显著预测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收集程序
本研究自变量是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家庭月收入、选择动机等,因变量是青少年理想。本研究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并确定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5省份的相关初中、高中进行调研。由研究者亲自前往进行调研、进班施测。所有学校的施测得到校领导(院领导)、班主任和所测学生的同意,由主试采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要求填答问卷。完成问卷后,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安徽省以外的问卷采用邮寄的方式寄给研究者。共发放2 000份问卷,共收回1 737份有效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具体(见表1)。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当代中学生理想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9]。该问卷经过严格的问卷编制程序编制而成,包含22个题项,其中一道是测谎题。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等。问卷采用Likert五级评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主要指标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110,CFI=0.90,TLI=0.88,RMSEA=0.04。该问卷结构良好,符合心理学问卷的要求。
为考察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理想发展影响,研究设计了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家庭月收入、选择动机等题项。其中是否独生子女计分方式1代表是、2代表否;学校类型以公办还是民办为划分标准,计分方式1代表公办、2代表民办;居住地1代表大城市、2代表中等城市、3代
表1 当代青少年理想的正式问卷被试构成情况
变量变量含义人数 百分比 /% Missing性别男909 52.332女828 47.668年级初一212 12.205初二337 19.401初三329 18.941高一251 14.450高二244 14.047高三364 20.956是否独生子女是726 41.796否1 011 58.204学校类型公立998 57.455民办739 42.545家庭居住地大城市89 5.124中等城市510 29.361城镇331 19.055农村807 46.459家庭类型家庭完整1 681 96.776父母离异38 2.188丧母或丧父18 1.036父母指导指导1 355 78.008未指导382 21.992教师指导指导1 196 68.854未指导541 31.146家庭年收入/万<143 3.352≥1<2180 14.129≥2<3285 22.214154≥3<4239 18.628>4536 41.777母亲受教育程度从未上过学153 8.808初中及以下1 094 62.982高中或中专407 23.432大学及以上83 4.778父亲受教育程度从未上过学18 1.036初中及以下976 56.189高中或中专559 32.182大学及以上184 10.593选择动机纯粹外在压力17 0.979外在压力和内在动机都有645 37.132是自己认可的497 28.613内心最渴望的578 33.276
表城镇、4代表农村;父母文化程度计分方式1代表从未上过学、2代表初中或以下、3代表高中或中专、4代表大学或以上;父母指导和教师指导以是否经常指导为标准,计分方式1代表经常指导、2代表从未指导;理想选择动机计分方式1代表纯粹外在压力、2代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机都有、3代表是自己认可的、4代表是内心渴望的。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基本状况
调查统计表明,青少年理想包含六个因素,依次是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学业理想。验证了假设1a,六个因素平均得分在(3.56~4.71)之间。同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自我理想、学业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的平均得分差异显著(p<0.001)。青少年理想的各因子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自我理想、学业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见表2)。
最后的契机,罗塞蒂与威廉·诺曼·亨特、约翰·艾弗莱特·密莱斯等伦敦的学画青年在一起翻阅有关于早期意大利公墓壁画的画册时,发现拉斐尔之前的作品虽然生拙,却充满单纯质朴的美感,这种迥异于他们已经厌倦的学院式作品便适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和艺术理想,1848年,也是英国宪章运动迎来高潮的一年,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立。
(二)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差异状况
(1)当代青少年理想的性别差异
分别以青少年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学业理想平均得分作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计算效果量指标d值。结果表明(见表3),青少年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存在性别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学业理想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平均得分,验证了假设1b。
(2)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年级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作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结果表明(见表4)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理想差异非常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六个年级,青少年理想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职业、社会和生活理想维度上,六个年级学生平均得分极其显著(p<0.001);在自我、道德和学业理想维度上六个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5);在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维度上初二、高三学生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平均得分(p<0.05),验证了假设1c。综合以上结果发现,初二和高中三年级两个阶段青少年理想发展相对较快些。
(三)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影响因素状况
(1)当代青少年理想与各影响因素相关
对青少年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居住地、家庭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家庭月收入、选择动机与青少年理想以及各维度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5)。
表2 当代青少年理想各因子的平均得分
因子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学业理想4.46(0.53)3.56(0.79)4.23(0.72)4.54(0.56)4.71(0.43)4.45(0.59)t70.3446.9481.44113.15150.97104.39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当代青少年理想的性别差异比较
题项男生女生tPd自我理想4.39(0.56)4.50(0.48)-4.48<0.001-0.21职业理想3.49(0.94)3.66(0.72)-4.88<0.001-0.20社会理想4.18(0.77)4.28(0.66)-3.02<0.01-0.14生活理想4.45(0.62)4.62(0.46)-6.48<0.001-0.31道德理想4.67(0.48)4.75(0.36)-4.00<0.001-0.19学业理想4.38(0.65)4.52(0.50)-4.93<0.001-0.24
从表5可知,在青少年理想总分上,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以及选择动机等5个变量与之相关显著,部分验证了假设2a,因为居住地、家庭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变量与之相关不显著,所以在下面的回归分析中就不予考虑。还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与青少年理想相关系数均小于0.75,这说明影响因素在回归分析中不会出现多元共线性的问题,适合做回归分析。
(2)当代青少年理想与选择动机、学校类型、父母指导和教师指导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以及选择动机等5个变量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分别以青少年理想6个因子为效标变量,以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以及选择动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中的逐步回归法(step wise)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力和预测力(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以及选择动机等5个变量在预测青少年理想时,5个预测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方程式,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054,即这5个影响因素能联合预测青少年理想形成5.4%的变异量,验证了假设2b。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学校类型的预测力最佳,解释量为2.4%;其次是教师指导解释量为1.3%;选择动机解释量为1.0%;父母指导解释量为0.7%;父亲受教育程度预测力较弱,解释量为0.3%。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选择动机、父亲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3个因子的p系数为正,表示这3个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父母指导和教师指导的2个因子的p系数为负,表示这2个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是反向的。
表4 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年级差异比较
题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FPη2自我理想4.37(0.62)4.47(0.52)4.40(0.51)4.42(0.56)4.44(0.49)4.53(0.47)3.47<0.010.010职业理想3.74(0.76)3.66(0.78)3.50(0.77)3.50(0.83)3.49(0.83)3.51(0.77)4.74<0.0010.014社会理想4.28(0.61)4.35(0.67)4.35(0.65)4.24(0.59)4.03(0.79)4.45(0.78)9.73<0.0010.027生活理想4.51(0.56)4.66(0.47)4.54(0.55)4.46(0.65)4.45(0.62)4.54(0.51)5.27<0.0010.015道德理想4.63(0.44)4.77(0.45)4.67(0.43)4.73(0.45)4.69(0.44)4.76(0.39)3.79<0.010.011学业理想4.38(0.62)4.53(0.54)4.37(0.65)4.43(0.66)4.46(0.57)4.49(0.523.39<0.010.010
表5 当代青少年理想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影响因素维 度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学业理想理想总分独生子女-0.0320.0150.043-0.001-0.023-0.0050.002学校类型0.0730.1850.1510.0870.0010.0590.149居住地-0.067-0.0030.0420.024-0.035-0.030-0.017家庭类型-0.0130.015-0.004-0.018-0.015-0.022-0.009父亲受教育程度0.1220.014-0.0160.0090.0710.0560.059母亲受教育程度0.0930.016-0.068-0.0070.0580.0250.028父母指导-0.076-0.091-0.090-0.084-0.035-0.059-0.107教师指导-0.066-0.174-0.170-0.073-0.025-0.111-0.158家庭月收入0.0890.002-0.0370.0650.0410.0540.046选择动机0.1250.052-0.0150.0860.0670.0900.100
表6 当代青少年理想形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多元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增加解释量△R2标准化回归系数Pt青少年理想选择动机0.0100.0090.0100.1004.193父亲受教育程度0.0130.0120.0030.0552.306学校类型0.0370.0350.0240.1556.547父母指导0.0440.0420.007-0.035-1.374教师指导0.0570.0540.013-0.126-4.835
从选择动机、父亲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与青少年理想各因素回归分析可知,选择动机、父亲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对青少年理想发展都有直接作用。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影响因素与青少年理想之间关系,也为了检验假设2b,以学校类型为效标变量,以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为预测变量,进行第二轮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
以父亲受教育程度为效标变量,以学校类型、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为预测变量,进行第三轮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学校类型、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
以选择动机为效标变量,以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父母指导、教师指导为预测变量,进行第四轮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教师指导。
以父母指导为效标变量,以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教师指导为预测变量,进行第五轮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教师指导。
以教师指导为效标变量,以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父母指导为预测变量,进行第六轮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学校类型、父母指导。
对模型路径进一步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
1.直接效应:学校类型、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对当代理想发展都有直接作用;父亲受教育程度、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对学校类型有直接作用;选择动机、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对父亲受教育程度有直接作用;教师指导对选择动机有直接作用;教师指导对父母指导有直接作用。
2.间接效应:父母指导通过学校类型或父亲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理想产生正向间接作用;教师指导通过选择动机或学校类型对青少年理想产生正向间接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假设2b,也进一步说明各种因素对青少年理想发展影响是复杂的,青少年理想教育不能采取直接灌输、干预方式进行,否则教育结果会适得其反。
图1 父母指导、教师指导对青少年理想间接影响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五、理论贡献与教育启示
(一)理论贡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a、假设1b、假设1c和假设2a、假设2b均得到了实证验证,中学生理想是多维动态发展心理结构,包括自我、道德、职业、生活、学业和社会理想,进一步丰富了理想理论研究。由于青少年认知、心理发展水平有差异,因此理想发展也是有层次的,青少年处在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学业理想发展阶段,对职业的目标还不是太明确,因此职业理想水平最低,青少年正处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之中,培养青少年理想,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内驱力,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男生的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平均得分。青少年处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时期,是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形成理想的发展阶段,在各个年级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初二和高三年级青少年理想平均发展水平达到两次高峰,能否说明初二和高三两个阶段是青少年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总体来讲,青少年的理想发展水平,一方面受到自身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他们进行选择动机的培养,调动他们追求理想的热情和动力。另外教师和父母在进行理想教育和指导时要尽量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而不是机械地灌输教育目标。
(二)教育启示
青少年理想教育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能主动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评价。理想教育过程要把教育对象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来看待,展现给对象的目标世界,必须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世界,而不能是一个固化的世界。青少年理想教育目标应该包含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学业理想等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理想目标培养。不同时期,青少年理想的发展也不同。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理想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持续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品德形成规律入手,调动其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地把国家及社会对其要求变为自身内在需求,激发其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的过程。
青少年理想发展受到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影响,各种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动态、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动态立体发展系统,因而青少年理想教育就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个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以网络教育为最新载体,以自我教育为最终目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理想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