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12-03曾宝国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融通产教园区

曾宝国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探索构建基于政府、产业园区和教育园区、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多元合作机制,构建“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及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促进多链衔接、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一、“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关于职业教育,国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是校企协同育人治理结构的关键要素。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往往通过订单培养、实验室建设等资源配置手段实现利益耦合,很难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实施“一园一院”工程,即每所学校或下属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产业园区及教育园区,在传统合作治理结构中加入政府、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等驱动要素,创新“政产学”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如图1所示治理结构。

图1 “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模式下校企合作的治理结构

在新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中,利用政府和产业园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约束机制,由产业园区、教育园区、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在产业园区共建产业分院,实施“园区主导、企业和学校支持”的人才培养,满足学生企业实践、职业技能认证需求;利用政府和教育园区对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约束机制,在学校内共同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实施“学校主导、园区和企业支持”的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员工学历提升、短期培训需求。通过改革治理结构,发挥校内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园区产业分院的双轮驱动力,促使“政、行、园、企、校”产学互动,为共建长效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构建“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坚持围绕物联网产业发展,致力于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把专业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厂区,零距离为物联网园区及周边企业培养亟需技术技能人才。

“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其内涵及实施路径包括:“政、行、园、企、校”五方联动构建理事会,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构建“平台+方向”课程体系和“宽基础、专技能、学岗融通”的实践课程及第二课堂;与园区合作,在园区建设产业分院,在学校内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夯实合作育人实践基础;通过学校与园区的融合,共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园区产业分院和校内跨企业培训中心,推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实现“学岗融通”。

图2 “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三、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实践

近年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现代工业和省市经济新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一园一院”工程,着力深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

1.五方联动搭建理事分会

学院物联网专业发挥联合行业办学优势,联合成都市经信委、成都物联网产业联盟、电子科大(成都)研究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兴通讯等单位构建理事分会,打造“政、行、园、企、校”产学互动决策中心,指导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共议财务、人事、学术资源配置大事,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共同受益的运行机制。

2.根植工业定位培养目标

紧扣天府新区、高新区、龙泉驿区等周边“5+5+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发挥学校传统优势,彰显专业支撑作用,将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天府新区及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是物联网软件开发;服务龙泉驿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是工业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5G战略,重点是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根据培养定位,确立了工程施工管理、售后技术支持、物联网软件开发等3 个核心岗位及物联网项目工程造价、售前技术支持、市场营销、软件测试等4个关联岗位。

3.三标耦合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理念,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7个岗位进行分析,确立17 个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归纳16个行动领域。纳入“园院协同、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平台+方向”的“宽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平台”课包含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以及3 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包括传统物联网专业所需的电子、网络、通信、软件、营销等所有课程,主要安排在第1~3 学期上,以学校老师授课为主。“方向”课特指工业物联网系统集成、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物联网软件开发等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安排在第4~5 学期上,以企业工程师授课为主。在“平台+方向”课程体系架构下,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和突出创新创业,专业还构建了“纵向四层次、横向八模块”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纵向四层次”指将学生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夯实、专业强化、综合提高和应用创新”四个层级,“横向八模块”指“基础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大赛、技术创新”八大模块。

4.园院协同共建实践基地

根据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方向培养需求,以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引入中兴通讯,投入3.4 亿元在校内建设“成工职院·ICT 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支撑4G、服务5G”的IPRAN、PTN、OTN实训室及技术服务中心。根据工业物联网系统集成方向培养需求,对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及智达远方等企业,在研究院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分院”,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厂区,为园区及周边企业订单培养亟需人才。

5.校企互通建强师资队伍

将物联网专业一分为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夯实师资队伍。为破除校企师资互通壁垒,学院实施了“常岗优酬”和“人才共享”政策,学校不直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而是在企业设立兼职教师岗,由企业统筹安排工程师授课,并由校企双方对教师岗进行绩效评定,作为计发岗位津贴的依据。目前,专业已在中兴通讯设立教师岗2个,在电子科大研究院人工智能基地设立教师岗2个。作为对等合作,中兴通讯及电子科大研究院人工智能基地也在学院物联网专业设立相应兼职工程师岗,让老师们尽可能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6.双轮驱动实现工学交替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专业积极探索“3215”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3”是指前3学期,依托校内实践场所开展理实一体课程教学,让学生熟悉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2”是指依托园区的信息产业分院,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生产实践训练,提升职业岗位所需专项技术技能。通过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厂区,推动教学、实训、实战三位一体,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实现“学岗融通”,打通学生上岗“最后一公里”障碍,零距离为产业园区及相关企业培养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1”是指顶岗实习,主要面向产业园区及企业旗下的价值客户。“5”是指五个假期,统筹安排“八横四纵”实践环节及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校外“信息产业分院”和校内二级学院的双轮驱动,保障学生在校三年收获满满。

7.“引培孵”助推创新创业

发挥园区及下属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大力构建“教育引导、校内培育、园区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构建以《创新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门创新创业理论课为支撑,以“技能大赛”“技术创新”等X 个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为重点,以“创新讲座”“项目路演”“众创空间”等Y个创新创业专题研讨及实战孵化模块为拓展的“2+X+Y”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其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组建由学校技术专家、政府职能部门主管、园区创业培训讲师和企业家组成的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整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资源,围绕智能家居、软件开发等重点领域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通过加强校内培育,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最后,发挥“一园一院”工程产教融合优势,积极争取产业园区的工商注册、代理记帐、财税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启动资金支持等创业就业服务政策,探索园区孵化,助推创业项目成长。

四、结语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物联网专业为试点,通过实施“一园一院”工程,改革政府、产业园区和教育园区、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合作的治理结构,创新以“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在学院召开,学院以《校企同频 共振培育现代工匠》为题作交流发言;同年8月,教育部官网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题,专题报道学院产教融合成果。实践证明,基于“一园一院”构建“园院协同 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可充分利用“政、行、园、企、校”的利益相关性,整合多方资源共育人才,从而促进多链衔接,推动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

猜你喜欢

融通产教园区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园区的开放样本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