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子调查研究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03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题项量表问卷

马 敏 杨 光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培养的学生数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当前职业教育已然进入了重内涵、重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未来发展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带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初级阶段提升至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媒介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的进阶阶段,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加具体地探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笔者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调查,下面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及分析等进行说明。

一、研究设计

依据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现状与评价问卷》,课题组设计自编问卷——《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从TPACK 的角度设计,问卷主要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包括高职教师基本情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两个部分,共计68 道题。问卷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含被调查者姓名、性别、学科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主要根据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两大因素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划分,涉及信息化教学的动机、信息化教学理论认知、相关培训、信息化教学条件及对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自我评价等等。其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条件”“教学观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评价”五部分的测量采用里克特五点测量量表。

二、问卷分析

1.调查样本统计及构成情况

问卷由问卷星创建,于2019年4月通过微信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发放,回收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收集问卷后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调查样本的特征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特征统计

2.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问卷所有量表的信度系数克龙巴赫(Cronbach’s Alpha)如表2所示,大于0.9,说明问卷量表信度非常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合用于大范围的调查应用。

表2 问卷的信度统计

问卷中所有量表的效度采用KMO 和Bartlett 模型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KMO 值为0.871,P 值为0.000。其中P 值小于0.05,即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KMO值大于0.8,说明问卷量表的效度较好,能够测出实际水平。

表3 问卷的效度统计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探究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这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1.适用条件检验

整理问卷,对量表中的题项进行共同度分析、因子载荷系数判断和题目偏度系数分析等检验,删除效度较低和因子对应关系严重偏差的选项后,确定了37个题项,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P值小于0.05,KMO值大于0.8,因此认为本量表题项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效度结构较好,其结构能够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4 量表的适用性检验

2.公共因子提取

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7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为了突出主因子的意义,以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结果如表5和图1所示。

根据表5中的特征值初始总计项,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六个。

如图1所示的碎石图曲线可知,前六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且下降趋势明显,第7 个因子特征根为0.901 接近1,无明显下降,且后面因子特征根值趋于平缓。考虑到前六个因子的累积总方差解释率为71.109%,大于70%,说明提取前六个因子相当理想,因此认为前六个因子可以解释37 个因子的总方差。

表5 因子分析统计量

根据共同度、贡献率及前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因子反映的情况进行命名,将前六个因子依次命名如表6所示。

图1 碎石图

表6 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子共同度、因子载荷及贡献率

续表6

从探索性因子划分上来看:

第一公共因子是行为技能因子。

该因子在 Q18-8、Q18-6、Q18-10、Q18-7、Q18-4、Q18-5、Q18-9、Q18-13、Q18-14、Q18-11、Q18-1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在线课程制作、在线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获取有效资源等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行为技能因子被教师们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公共因子是思维认知因子。

该因子在 Q10-8、Q10-6、Q10-7、Q10-10、Q10-9、Q10-5、Q10-3 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典范、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培养等方面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思维认知因子成为影响排名较高的因子,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公共因子是应用拓展因子。

该因子在 Q16-7、Q16-6、Q16-2、Q16-3、Q16-4、Q16-8、Q17-1 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在信息化课题研究、信息化教学比赛、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能力应用拓展方面影响着信息化教学。应用拓展因子排名比较靠前,也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公共因子是教学实践因子。

该因子在Q17-12、Q17-11、Q17-6、Q17-2、Q17-3、Q17-9、Q17-4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在教学改进、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信息化教学实践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因子排名也比较靠前,也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五公共因子是政策氛围因子。

该因子在Q9-2、Q9-3、Q9-1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在信息化教学氛围、信息化教学培训、学校鼓励政策等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政策氛围因子排名比较靠后,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较为重要因素。

第六公共因子是环境保障因子。

该因子在Q9-10、Q9-4 题项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硬件条件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环境保障因子排名靠后,但也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较为重要因素。

四、分析与思考

1.能力因子在TPACK层面的解释

TPACK 理论中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不仅仅是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三者的交互融合与应用能力。文中根据回收问卷数据分析出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六个因子,在TPACK层面的解释如下:

(1)行为技能能力因子

该因子是对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技术基础,占总影响因素的21.13%。对应TPACK 理论框架中的信息技术要求,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2)思维认知能力因子

该因子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要求,是信息化教学开展和实施的先决条件,占总影响因素的14.28%。对应TPACK 理论框架中的教学法知识要求,强调了教学法知识对信息化教学的指导作用。

(3)应用拓展能力因子

该因子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提炼与提升,是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依据,占总影响因素的12.55%。对应TPACK 理论框架中融合能力的提升,强调了教学反思改进的重要性。

(4)教学实践能力因子

该因子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要求,是将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法知识融入学科知识教授中去,占总影响因素的12.03%。对应TPACK 理论的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三者融合应用,强调了信息化教学的方向目标。

(5)政策氛围因子和环境保障因子

该因子这两个能力因素则是TPACK 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基础保障,占总影响因素的11%,是TPACK理论能够实施的外部条件保障。

从以上分析来看,六个影响因子作为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因子,在TPACK 层面呈现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侧重点。从能力因子的百分比来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点仍然在行为技能和思维认知,而应用拓展和教学实践则是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2.影响因素划分

根据以上对行为技能、思维认知、应用拓展、教学实践、政策氛围、环境保障六个因子的分析,为了更加明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这里依据每个因子特点又将其分类为内因和外因,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

从内外因的分布上来看,教师们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主要部分来自于内部因素,源于教师自身行为技能、信息化思维认知、信息化应用拓展和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提升,内部因素占总影响因素的比例为59.99%,与文献中基于TPACK理论的信息化能力维度划分,较为一致。当然,外在因素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方面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信息化政策氛围,作为外部因素中影响排名最高的因子,说明教师觉得学校的政策和氛围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信息化教学环境作为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也影响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五、结论

在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情况研究工作,应用SPSS 统计软件,根据回收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六个公共因子,经TPACK 层面解释后,得出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外因素,进一步明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子,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向提供思路。研究中所用量表对于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分析、提升以及培养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题项量表问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问卷大调查
CTT、IRT、FT:体育科学量表编制中的应用
——以《特质流畅量表》为研究例证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