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50 例临床体会

2019-12-03谢克举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疝环耻骨补片

谢克举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普外科,绍兴 浙江 312000)

腹股沟疝在我国每年发病率为0.36%~0.50%,6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20%[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达到修补耻骨肌孔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疝修补手术术式[2]。目前,常用的标准化术式有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本研究对绍兴市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的LIHR 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手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0 例,分为TAPP 组(26 例)和TEP 组(24例)。其中,男42 例,女8 例,年龄45 ~72 岁,平均60 岁;斜疝42 例,直疝5 例,股疝3 例;右侧30 例,左侧20 例。根据中华外科学疝与腹壁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3],将腹股沟疝分为四型,Ⅰ型疝10 例,Ⅱ型疝30 例,Ⅲ型疝7 例,Ⅳ型疝3 例。主要症状:下腹部可复性包块、站立位明显,仰卧肿物消失。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两组中各2 例发生血清肿,TEP 组中1 例出现腰部慢性疼痛。

1.2 手术方法

行静脉全身麻醉,术前留置导尿,TAPP用Dion YM技术[4],TEP 用 Mckernan JB 技术[5]。采用聚丙烯补片,所有患者均未用固定器,使用康派特医学化学胶固定。

1.2.1 TAPP取头低脚高位(15°~30°),在脐上1.0 cm 做一1.0 cm 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将10 mm 套管由此插入,接气腹管,压力为12 ~14 mmHg,在双侧腹直肌外缘平脐放置第二、第三套管(健侧可略低)。进入腹腔,在脐内侧皱襞外侧内环口上2.0 cm 至髂前上棘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切开腹膜,向外侧分离Bogrus 间隙,内侧分离Retzius 间隙。一把分离钳抓住疝囊向头侧牵拉,另一把分别将睾丸血管和输精管(子宫圆韧带)与疝囊分离,精索腹壁化(或称追平腹膜线)6.0 cm,置入15.0 cm×10.0 cm 裁剪补片,内侧超过耻骨联合1.0 cm,外侧达髂前上棘下方,补片下侧距腹膜反折1.0 cm,康派克胶水固定,术毕。

1.2.2 TEP在脐下1.0 cm 偏患侧做一1.0 cm 纵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切开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拨向外侧,显露后鞘,将10 mm 套管由此插入,接气腹管,压力为12 ~14 mmHg,用镜头对准耻骨联合,镜推法进入Retzius 间隙,在脐与耻骨联合三分点各放置第二、第三套管。沿Cooper 韧带向外侧分离Bogrus 间隙,游离疝囊近端至腹膜反折,追平腹膜线6.0 cm,置入15.0 cm×10.0 cm 裁剪补片,内侧超过耻骨联合1.0 cm,外侧达髂前上棘下方,术毕。

1.3 腹股沟疝分型

Ⅰ型:疝环缺损不超过2.5 cm,疝环周围组织完整性好,腹股沟管后壁坚实;Ⅱ型:疝环缺损超过2.5 cm,疝环周围组织完整性尚好,腹股沟管后壁还坚实;Ⅲ型:疝环缺损超过2.5 cm,疝环周围组织不完整;Ⅳ型 :复发疝、股疝[3,6]。

2 结果

本组50 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 ~190 min,平均(120±11)min;住院时间2 ~5 d,平均3.8 d;术中出血量15 ~ 35 ml,平均(28±4)ml;1 例 TEP 中转 TAPP。并发症 5 例,4 例患者并发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占8.00%,术后5 d 复查腹股沟区B超,局部血清肿形成(图1),给予B 超下抽吸(图2),术后7 ~30 d 积液消失;1 例TEP 出现腰部疼痛,占2.00%,考虑为分离Bogrus 间隙时分离间隙过深导致(图3)。1 例误将髂外静脉作为疝囊钳夹(图4)。无1 例感染,随访无复发病例。

图1 局部血清肿形成Fig.1 Local seroma formation

图2 B 超下抽吸后Fig.2 After the suction guided by ultrasonic B

图3 分离Bogrus 间隙且分离间隙过深Fig.3 Separate the Bogrus gap and the separation gap is too deep

图4 髂外静脉作为疝囊钳夹Fig.4 The external iliac vein mis-removed as a hernial sac

3 讨论

LIHR 对于观察嵌顿疝肠管血运较传统开放术式更有优势,其对双侧疝、隐匿性疝和裤样疝(马蹄样疝)等复合疝更不易漏诊,且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7],已被欧洲疝学会推荐为最佳手术方式[8]。LIHR 主要术式有TAPP、TEP 和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本文根据笔者对50 例患者行TAPP 和TEP 临床治疗的经验,进行初步手术经验总结。

3.1 术式的选择

凡无器质性疾病和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笔者均建议选择LIHR。根据腹股沟疝的分型标准,建议Ⅰ、Ⅱ型腹股沟疝患者选择TEP,Ⅲ、Ⅳ型疝选择TAPP,与曾冬竹等[9]研究相符。但笔者认为,耻骨联合至脐部距离< 10.0 cm 者,操作空间明显受限,也建议行TAPP。

3.2 手术空间的建立

笔者进行TAPP 手术时发现,孔位置选择在脐部上方10 mm 最佳,若选择脐部下方,因部分患者脐部内侧皱襞肥厚与镜头过近,会影响术野。进入腹腔后,观察左右腹部有无粘连,在直视下置入第2、3 Trocar孔,能避免损伤腹壁下血管和肠管。打开腹膜前间隙,置入15.0 cm×10.0 cm 大小的补片以修补耻骨肌孔缺损。TEP 手术时,脐下10 mm 偏患侧作为观察孔位置最佳,位置靠中线易损伤腹膜,影响空间的建立。切开皮肤、皮下、腹直肌前鞘,钝性拉开腹直肌,显露后鞘,置入 Trocar,接 12 mmHg 气腹压,充入 CO2气体。采用镜推法分离Retzius 间隙(耻骨膀胱间隙),此间隙为“蜘蛛网”样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引导缓慢推向耻骨联合。如果平面分离过浅,因层面位于腹直肌层与腹横筋膜浅层间,易损伤腹壁下血管,肌肉渗血,术野不清晰。如果分离平面过深,超过耻骨疏韧带下方2.0 cm 以上,易损伤耻骨后静脉血管,引起出血。沿耻骨疏韧带向外侧分离,在接近髂外静脉腹膜前环时,如损伤死亡冠,会出现止血困难,将被迫中转开腹,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不建议用镜头强行向外侧分离过多,因深浅难度难以掌握[10]。本文1 例患者非腹腔进气引起的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操作孔与操作孔、操作孔与观察孔均互相干扰,被迫由TEP 转为TAPP,进入腹腔发现Trocar 位置不佳,所有Trocar 均斜行进入操作空间,腹膜破损严重,患侧脐内侧皱襞与“天花板”分离,严重影响操作,增加手术难度。改进方法:①选择适合TEP 手术的患者,如果身材矮小、耻骨联合至脐部距离< 10.0 cm,建议行TAPP;②Trocar 进入时,一定要垂直进入腹膜外间隙;③行TEP 时,耻骨联合至脐部距离短者,首先应参考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置入第一Trocar,以防止补片难以展平;第二Trocar 应在观察孔与第一Trocar 中点位置为宜。另1 例患者沿耻骨疏韧带向外侧分离间隙时,误将髂外静脉当成疝囊钳夹,险些造成不良后果。改进方法:熟悉局部解剖,仔细辨别腹壁下动脉走行,从外侧髂窝间隙进入较安全。如果不慎损伤髂外静脉,应及时请显微外科专业医师缝合。用普利灵血管缝线缝合,防止空气栓塞及术后静脉血栓风险。

3.3 疝囊的分离

斜疝疝囊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外侧,直疝疝囊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内侧,股疝疝囊位于髂耻束与耻骨疏韧带之间。在分离斜疝疝囊时,首先应进行“滚筒式”分离,左手提无损伤钳钳夹腹膜,右手用分离钳或吸引器钝性分离,使疝囊与后壁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之间间隙分开。然后,将覆在疝囊上的纤维组织向腹壁推拉,单纯牵拉疝囊较整束牵拉疝囊组织相对容易,且可以降低损伤输精管动静脉、精索血管和后方髂外动静脉风险。不要强求完整剥离较大疝囊,这样既延长手术时间又增加血肿发生率[11]。可以结扎离断疝囊,远断端止血,但在腹腔内过早离断疝囊,腹膜张力会很大,无法覆盖补片。解决血肿方法:完整剥离疝囊或横断疝囊后,腹膜前放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积血及血清肿发生[12],降低感染概率[13]。腹膜前直疝与股疝疝囊分离较容易,但疝环如大于2.5 cm,笔者建议,用倒刺线或鱼骨线关闭或缩小疝环,可以降低术后积液和复发的概率。

3.4 补片的固定

本组患者均使用聚丙烯补片,大小15.0 cm×10.0 cm,15.0 cm 长相当于耻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距离。行TAPP 时,在疝环上方2.0 cm 切开腹膜、“做门帘”1.0 ~2.0 cm,疝环距补片上缘4.0 cm,加上下缘精索腹壁化6.0 cm,即为10.0 cm 宽度。补片固定内侧超过耻骨联合10.0 cm,防止腹壁疝的发生,内侧下缘插入耻骨膀胱间隙1.5 ~2.0 cm,康派特胶水固定,直视下关闭腹膜,防止补片底边翘起,引起复发。防止复发的方法:局部分离范围要够大,补片要铺平,完全覆盖耻骨肌孔。本组50 例患者均无复发。

3.5 术后并发症

3.5.1 腹股沟区血清肿有文献[6]报道,血清肿的发生在LIHR 操作中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发现Ⅱ、Ⅲ型疝横断和完整剥离疝囊均会引起血清肿,可能与术中过多使用电凝或补片刺激有关,一般术后7 ~30 d 积液会吸收并消失。解决方法是:术中仔细止血、在腹膜前应用负压吸引球,术后腹股沟区沙袋压迫,血肿较大者可多次B 超引导下穿刺抽吸。

3.5.2 复发LIHR 术后复发的原因多是补片过小、疝囊分离不够和补片固定不佳。本文应用巴德公司3DMAX 15.0 cm×10.0 cm 轻量型大网孔补片和强生公司生产的超普平片15.0 cm×10.0 cm 修补,发现3DMAX 补片耻骨联合处M 标志略偏移,随访1年无复发。应重点注意补片下缘距内环口6.0 cm 以上,这样不会因为补片过小导致补片移位、卷曲而复发。

3.5.3 术后慢性疼痛50 例患者中有1 例术后出现腰部疼痛,2 个月后疼痛消失,考虑行TEP 时,分离Bogrus 间隙(亦称腹股沟间隙)过深,引起腰丛神经分支(生殖股神经与股皮神经)损伤,其多为暂时性,术后3 个月不缓解则转为慢性疼痛。随着时间延长,疼痛评分越低,疼痛对日常活动影响越小[14]。

本研究在行TAPP 时使用3-0 可吸收缝线关闭腹膜,减少倒刺线或枪钉的使用,节省了手术成本。

综上所述,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LIHR 安全可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环耻骨补片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疝环缝合联合单点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孕产妇要小心耻骨联合分离
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 价值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