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对开卷考试的策略
2019-12-02徐济健
摘要:中考《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考试,顺应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旨在考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概括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开卷考试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要想在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非易事。
关键词:端正态度;夯实基础;提升解题能力
作为一位毕业班一线任教的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考生在中考复习和开卷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粗浅探讨应对开卷考试的策略,希望有助于同学们在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考生及家长普遍对开卷考试的性质、特点及要求认识不够清,重视不够,普遍存在“考前突击复习、考试时照抄照搬即可取得不错成绩”的侥幸心态。这是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问题。因此,考生要提高对开卷考试的认识,精心准备,认真复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开卷考试允许携带资料要有正确认识,这些资料只是考生考试的参考依据,考生不要寄望于从中找到原题,直接将答案复制粘贴到试卷上。考生所携带的资料只能起到提示和借鉴作用,考生要依据具体的考题背景、借助相关课本和材料,提取相关知识点,再结合生活实际,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才能形成答案。
二、 夯实基础,将知识系统化
由于重视不够,不少考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点都相当陌生,更别提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吸收了。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准确和透彻,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必将导致考生在提取、整合及再现运用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准确回归教材。如果考生熟悉课本,能对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系统化地理解,无疑将大大提升解题速度和考试成绩。
决定中考道德与法治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是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种种能力的考核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尤其在新课学习之初,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杜绝侥幸心理。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不少考生在考试中盲目照抄照搬,感觉自己都找到了,但结果是都找错了;或者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当看到考试成绩时才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对待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待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要着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全面掌握重要知识点和原理的内涵;复习时,考生要依据考试纲要,诸项过关,避免遗漏。二是形成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 增强文科综合素养,提升解题能力
道德与法治卷面上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如对试题材料的中心意思把握不准确、审题不清,看不懂题目要求、语言表述不规范,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等,其根本原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是因为考生文科综合素养差、背景知识不丰富,导致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不足造成的。
文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实就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视野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将目光从书堆里抬起来,多关注社会,而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要有意识地抽出时间多看一些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有关的文章、报纸、杂志等,多学习一些语文历史地理等大文科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科综合素养。这样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较为准确地使用学科术语、核心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更好地避免学生常见的答案“口语化”。
四、 突出重点,关注热点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殊性,时政内容在中考道德与法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既有专门时政测试,又有以时政内容为背景材料的非选择题。所以,考生不要怕费时费力,可从平时就开始关注时事道德与法治,不要寄望于临时抱佛脚,同时要善于将时政背景与教材知识点准确结合。
五、 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规范性
同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考生在进行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阶段也要精心选择练习题,进行科学的训练,把握道德与法治的解题思路,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才能在考场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對于选择题,考生要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题干与题肢有正确联系的答案。对于组合式选择题,通常可以采用排除法,找到一个错误答案排除即可。对于非选择题,我们可以“见菜下饭”,一般题目的分值和所需的考试时间是成正比的。如果题目分值较小,我们就要速战速决;如果题目分值较大,我们则要仔细思考,认真组织,分点分层回答。
首先,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是开卷考试答题的思路。无论考试题型、题目如何千变万化,都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千万不要脱离教材进行盲目判断,东拉西扯,不涉及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口语解答试题肯定是有缺陷的,但也不能在没有理解问题的立意下,就盲目照抄照搬教材内容。其次,要正视“发散”。发散思维不是漫天撒网、更不是张冠李戴,必须紧扣试题的要求和论述的观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要力求完美。在找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这既包括一般要求,如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晰、合乎逻辑等,还包括如何使答案更全面、更深刻。
作者简介:
徐济健,江西省瑞昌市,江西省瑞昌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