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9-12-02刘桂梅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优秀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和良好的习惯,这对班级的管理是非常有用的。本文通过作者及同仁的实践经验,以作者学校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要求为依托,从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突显班级特色三方面来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分享一些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班级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班级文化建设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进入21世纪,班级文化建设更成了热门课题,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以我校为例,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相继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探索,而且效果非常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对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些做法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同。但是,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流于形式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推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呢?现以我校我所任教的G119班和学校的做法为依托,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一、 “班级文化”的定义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很难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根据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可理解为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在校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外化的各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等。
何为“班级文化”?冀丽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陈相雨、侯波等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一套价值与制度体系,也包括反映、表达、折射、维护这些价值观念的物质环境与设施。而根据顾明远先生编著的《教育大辞典》,班级文化被定义为:“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班风等为其主题标志,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以及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可以被理解为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校园的一部分,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由性,但又受到学校的制约,有其被动性和依赖性,又应该是反过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独立性和主动性。班级成员形成一致认同的价值信念,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成员间相互的情感依恋与班级归属感——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所在。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做法与尝试
鉴于班级文化建设既依赖于学校,又要有各自班级的特色,我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问题上,对班级文化建设强调核心三点:环境育人,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文化育人,内化班级精神;突显班级特色,打造优秀特色班级。针对这三点,来谈谈我班在践行我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引领下的一点做法与尝试。
(一) 环境育人
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由班级成员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教室环境、物质设施。它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表现,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班级物质文化包括教室墙壁的布置、桌椅的擺放、环境卫生状况等,也包括环境的氛围和熏陶,它不仅表现在教室的整洁、美观、温馨,更重要的是环境的教育功能。以我校G123班为例,在其班主任高老师的带领下,努力践行“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理念。对教室的墙壁做了不同功能的划分,将墙壁装饰美观,用于张贴班级的各种奖状,学习之星的照片,还有学生们的习作等等。根据不同的主题,整体设计,让班级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
教育不仅体现在校内还延伸至校外,我们有“感恩父母日”。在那一天,鼓励孩子为自己的父母烹饪一道拿手好菜在群里面进行分享。也有感恩“教师日”,以宿舍为单位,给每位任课老师制作一期手抄报,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每周四班级大扫除的时候,教育同学们要有他人意识,将桌椅搬出来后,待搞完卫生,再教育同学们一起合作将桌椅归位,从一开始就这样要求同学们这样做。与此同时,还教育同学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德育渗透无时无处不在,让学生们身处其中,自然被感染,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二) 文化育人
内化班级精神。每个班级都会根据各自班级的特征,制作本班的班训和班规。针对班规,将其细化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循序渐进,将这些点滴内化至每位同学的心里。布置教室外的漂流书架,上面陈列着贴近同学们生活的各种课外读物,有实习老师捐赠的当下值得一读的各种书籍,也有家长委员会购买的关于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书籍,更有同学们踊跃捐赠,用来分享的各种主题的小说,杂志等。让同学们在课间小憩之余,花上3-5分钟进行随手翻阅,换换心情和脑力。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如此。针对每周一的班会课,本人除了按照学校要求的主题进行一定的文化渗透外,还会结合同学们的实际,实时的召开主题班会。譬如,对于我们2018级的新生,面临新高考政策的冲击,因而对生涯规划也就早早提上了日程,鉴于此,结合学校组织的关于大学和专业的探索活动,作为班主任,我就召开了一次“我的大学我做主我的专业我清楚”的班会,以现身说法向同学们讲述了师范院校及相关内容,提醒同学们要及早做准备和规划自己的高中三年。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互相影响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
(三) 突显班级特色
每学期,我校都会要求每班立足于自身,让同学们提出本学期的奋斗目标以申报本学期的特色班级。以G119班为例,本学期由于面临着分班的问题,所以,在班委的合计下,我班因此申报了“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班集体,期望同学们在本学期要多读书,为自己的选课做准备。在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的时候,结合本班的特色班级申报,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专门拿出一块软木板,结合本班主题,进行了布展。我们从同学们军训开始,将他们所参与的一系列大型,重要活动的照片打印出来的同时,宣传委员添加了一些简短的文字介绍和鼓励性的话语,表达了我们这一路走来,G119班的同学一直在成长。
三、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在我校从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突显班级文化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是一个整体,但是往往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观性太强甚至会是片面的,用局部代替整体。评价标准因评价者不同导致标准不一,或碍于情面执行不严,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或是为了应付了事。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时,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使得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连续性
学生自进入学校起,根据分班考试组成一个班集体。但是,不到一年,因为高考改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学校再一次分班,这样,就使得学生刚适应原始班的班级文化,却又不得不因为分班的原因转而重新开始适应另一个班级文化,尤其是实行走班制后,学生对原生态班级的重视程度及归属感的弱化,这无形中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再者,因各班主任理念多少有些不同,班级文化建设的连续性很难持续下去,而且时间成本也挺高的。高中3年,至少会分班3次,这种现实的存在,是阻碍连续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
俗话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殊不知,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但由于分班带来的不连续性,给学生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困难。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不断追问其對学生的教育意义,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将三年当做一盘棋来下,才能保证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 班级文化建设的社会合力
班级文化建设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熏陶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条例管理,也能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教育本身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我们需要将班级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不仅需要在班级开展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活动,还需要借助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共同建设,让班级的建设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家校合力,家校共育,是班级文化建设强有力的保障。
四、 总结
总之,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前沿阵地,应该具有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层面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班主任而言,更是需要长期经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冀丽.塑造班级文化,完善班级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2]陈相雨,侯波,姜俊玲.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概念、方式与原则[J].教育研究,2009(10).
作者简介:
刘桂梅,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