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重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2019-12-02张燕
张燕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有效的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应体现思考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情境特征;创设策略
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材和学情出发,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并以此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初中数学应重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认识和思考.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效的数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
有效的教学情境应紧扣教学内容,应有效地帮助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情境应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的实质,使学生知道要思考什么问题,该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之后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导向性,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教师要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的情境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
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尽量创设他们熟悉的或趣味性强的情境. 只有切合学生学情的数学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探究未知知识的愿望. 所以,切合学生学情的数学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克服对抽象的认知活动的畏惧心理,对达成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3.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应体现思考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应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应激起学生思考,不要简单地把数学情境的特征等同于“生活化”“活动化”,而忽视了“数学味”. 我们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更不能上成游戏课,要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让学生收获到知识和智慧.
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1. 钻研教材,明确目标
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要使教学情境有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内容中的具体落实情况.
2. 了解学情,选择资源
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 所以,教师可以搜集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一定是学生熟悉的,能够被理解的. 教师要收集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包括校内、校外、自然、社区的课程资源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并从中篩选出最适合的用于创设的有效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深层次价值,以提高利用率.
3. 设计情境,做好预案
对于设计的情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能反应. 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同一个教学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出现与我们预设的轨道毫不相干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课前要尽量考虑周全,做好预案.
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有以下策略
1. 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也呼唤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 初中数学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但在这抽象的背后常常能找到它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我们要做有心人,要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有效的教学情境资源.
案例1?摇 教授“代数式”一课时,笔者撷取了以下生活素材.
(1)(伸出自己一只手)我这只手有几根手指?
(2)(指着自己的外套)我的外套原价m元,打八折时买的,花了多少钱?
(3)(随手拿起学生的笔盒和书)一个笔盒a元,一本书b元,我买了2个笔盒和3本书,一共多少钱?
(4)(从黑板这头走到那头)这段距离为3米,我每步走a米,要走几步?
(5)(我拿着一穗有玉米须的玉米)这穗玉米有很多须(学生笑,课堂气氛轻松),但你们知道有多少根吗?
(学生愣了一下,后来一位学生创造性地用字母x来表示,笔者对他大加表扬,并以此为例揭示了字母代替数的优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式子:5,0.8a,2a+3b, ,x. 对这些式子进行分析,能自然地揭示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的概念和注意点.
“代数式”一章对初一学生的认知来说是一个难点. 但是,这堂课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 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在短暂的迷茫后,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对新知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 从背景资料中撷取素材,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蕴含丰富的“背景”资料,包括数学故事、数学典故等,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 这些素材有的反映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的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案例2?摇 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笔者给孩子们讲述了大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 欧拉躺在床上苦苦思索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发现了一只虫子被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它抓住了. 欧拉受到启发,恍然大悟:“啊,我可以像蜘蛛一样,利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 接下来,笔者切入正题:确定物体位置关系的工具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类似这些丰富的资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不但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而且再现了数学家忘我探索的精神,能激发学生献身科学.
3. 借助数学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较多探究、研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3?摇 讲“相反数”一课时,笔者在讲完相反数的概念后,创设了以下情境:
以一组学生为数轴,中间一位学生为原点,并确定正方向,让处于互为相反数位置的学生握手. 这时,学生纷纷走下座位,运用刚学的知识,迅速找到自己的相反数,课堂气氛很活跃. 此时笔者发现位于原点的学生不知所措. 笔者表扬了其他学生后又提出问题:位于原点的那位同学需不需要握手?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0有相反数,是0,所以那位学生应该自己与自己握手.
在这个利用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强调了“0的相反数是0”这个易错点.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手、脑结成了联盟,多感官得以调动,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所以这个教学情境是有效的. 新教材本身也设有较多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4. 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水平之间制造“认知冲突”,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悱愤境界.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会空前高涨,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案例4?摇 讲授“利用程序求代数式的值”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心中想好任意一个数,先乘5,再减去6,结果乘2,最后加12,算出答案. 即把想好的數经过如下程序进行运算:
学生算好后,笔者任选几位学生,让他们报出答案,笔者马上就猜出他们心中所想的那个数,而且猜得百发百中. 学生都感到非常惊奇,迫切地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笔者让他们用字母x代入,看运算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动手开始探究新知识.
程序知识原来是高中的知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堂课笔者设置了一个悬疑性的问题情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于是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能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而无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只会浪费时间,甚至干扰学生的思维. 所以,我们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有效性,要让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