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温克族《母鹿之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

2019-11-29阿莉曼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鄂温克族传承保护

【摘要】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在鄂温克族聚居区广为流传,其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鄂温克人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鄂温克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日益严峻。作为鄂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民歌,其传承和保护现状正是笔者想要迫切了解的。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详细调查,探讨这一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关键词】《母鹿之歌》;传承保护;鄂温克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的传承目前主要以口头传承和参考文献学习传承为主。2003年,联合国提出了保护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使当代人意识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种类一样历史久远,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继承和发扬是我们的使命。鄂温克族在历史进程中经过了数次的迁徙,战胜各种困难生存下来,仍保留了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艺术文化。

一、鄂温克族《母鹿之歌》的传承方式

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传承主要有民间的口头传承、文献传承、社会活动的传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专门机构等多种传承方式。

(一)民间口头传承

在鄂温克族叙事民歌的传承中,民间口头传承体现为师徒传承为主,老师是传承的“基石”,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源泉。师徒传承多为“口传心授”方式,学生基本是通过聆听、模仿来学习,因为《母鹿之歌》在传承过程中每个人的演唱方式因人而异,又加之装饰音较多,又因在传唱中散拍子居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先给学生讲解鄂温克族叙事民歌的故事起源、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在感同身受的启发下学习,也是传承者与被传承者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

(二)文献传承

文献传承是文字记录最为重要的手段。目前,通过诸多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搜集整理了多部关于鄂温克民歌的歌曲集以及文献资料,如《母鹿之歌》目前被收录在莫日根布和、巴图苏热编译的《鄂温克民歌》(1983年);《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1989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1992年);黎明的《鄂温克民歌100首》(1992年);乌日娜主编,布仁巴雅尔、伊利执行主编的《鄂温克民歌全集》(2017年);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重点项目的《鄂温克族民歌精选》(2017年)等歌曲集中。这些成果的出版发行,对传承及保护工作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活动传承

社会民俗活动是传承民歌的主要方式之一,如鄂温克族的“瑟宾节”中的演唱。鄂温族音乐人乌日尼成立“鄂温克音乐网”,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场所,成立鄂温克民歌学习班,特聘老师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传承人宝音、特木尔孟和、乌娜、阿荣等教授民歌并成功举办了两届“赞达拉嘎”鄂温克民歌音乐会。

(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21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使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可在媒体、新闻、网络信息传播,并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少数民族文化。

(五)建立专门机构传承

建立专门的机构通过音频、录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整理,同时记录其历史、产生以及演唱和谱例进行分类整理、留存。

二、《母鹿之歌》的传承现状

2008年,《母鹿之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项目介绍中列出了五代传承人的介绍,可以看出,早期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记录较为简单,在了解传承人方面不够透彻,目前老一辈传承人大多已故。在二十世纪初,《母鹿之歌》在传承方面并不显著,只列出了五代传承人信息,其中最早期传承人信息不详(其后四代传承人分别是赫喜格杰尔格勒;第三代拉格达;第四代布仁;第五代吉雅)。据调查和访问老一辈人和鄂温克旗文化馆,得知记录《母鹿之歌》的传承人就是赫喜格杰尔格勒和拉格达老师。可以说,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从此被重视起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在2008年至2018年的历史进程中,鄂温克叙事民歌传承人的数量明显增多,以《母鹿之歌》为主的叙事民歌也被重视起来,但在三万人口中比例还是少之又少。据笔者统计,当代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传承人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居住地、级别如下:

(1)乌日娜(女,硕士,师传和挖掘整理,北京,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乌娜(女,本科,挖掘整理、早期音频以及老人传授,鄂温克旗,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宝音(男,大专,挖掘整理以及早期音频,鄂温克旗,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特木尔孟和(男,初中,挖掘整理及早期音频,鄂温克旗,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萨仁格日勒(女,大专,母亲以及老人传授,鄂温克旗,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经笔者调查,将现有的《母鹿之歌》的传唱人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传承方式、居住地、学艺时间整理如下:

(1)芳芳(女,本科,挖掘整理,呼伦贝尔,2017年)(2)阿荣(女,本科,音频学习,鄂温克旗,2017年);(3)满嘎(牧民)(男,中专,师传“宝音”,鄂温克旗,2017年);(4)兴安岭(男,大专,师传“特木尔孟和”,鄂温克旗,2005年);(5)温泉(牧民)(男,初中,音频学习,鄂温克旗,1999年)。

通过调查,关于《母鹿之歌》的传唱人在民间还有很多,在叙事民歌传承人乌娜老师成立的鄂温克旗小鹿艺术团中,有两个鄂温克孩子迪拉甘和希温妮也可以演唱《母鹿之歌》,迪拉甘可以演唱全部小鹿歌唱的部分,希温妮可以演唱四至五段。《母鹿之歌》(狍子之歌)演唱版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乌娜老师学习并演唱的是拉格達老师演唱的版本,因为鄂温克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口口相传的方式,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每个人对处理歌曲时都会不同,在演唱过程中会加很多的装饰音,所以在每个人的装饰音也会有不同。还有,鄂温克族聚居地相对广泛,如伊敏苏木、辉河苏木、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查岗、阿荣旗等地区传唱,风格也各不相同。乌娜老师在教孩子们演唱时,会相应减少很多装饰音,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三、制约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传承保护的因素探析

通过以上列表可以看出,虽然《母鹿之歌》已经有一些传承人和传唱人,但是人数仍旧很少,挖掘和抢救《母鹿之歌》迫在眉睫,除了现代化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影响了《母鹿之歌》的传承。

(一)语言流失导致文化传承困难

在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尽管屡受挫折,但一直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如今老一辈和新一代情感各异,现当代年轻人学习鄂温克民歌最难的地方在于鄂温克语言,年轻的一代人很多已经不会讲鄂温克语,会唱鄂温克民歌的人也越来越少;再加上鄂温克族本来就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一首古老的民歌,我们利用汉字、蒙文以及拼音记录,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风格,押韵不对、味道也不对了。千百年来,鄂温克民歌在民族文字缺失的状态下,凭着口传心授,流传到今天的古老的民歌和文化,那才是我们民族最淳朴的文化艺术,我们不能让这种民族文化流失。鄂温克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宝音老师说:“我在起初学习鄂温克民歌的时候,学习到的是鄂温克民歌的味道,那不是简单的装饰音,是鄂温克族独特的唱法,是来自大森林的声音,有山川河流,有鸟语花香,不是音符能够代替的,然而现在年轻人学习鄂温克民歌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唱出了音符,并受到口传和地域地区的影响,一首古老的民歌传承下来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味道!”所以,我们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只有学会本民族语言,才能学到其精髓,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民族文化认知不足

鄂温克族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上都有变化。鄂温克民族音乐受外来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传统的民间音乐日渐消失。目前,中国已经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签约国,我们更应该抢救和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那是历史留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改革发展,现代人经常会追赶时代的步伐,但传统的民族文化是现代发展的根脉,正所谓根深叶茂。鄂温克族古老的民歌,旋律质朴、宽广而悠扬,我们应该正确去认识鄂温克族的民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发展。鄂温克族人口较少,目前能讲鄂温克语言的鄂温克人也逐渐减少,年轻人大多适应时代发展外出学习,自己的语言慢慢退化;再者就是年轻人没时间学习或对本民族民歌不感兴趣,导致鄂温克民歌存在“稀有化”现状。

四、结语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资源,是口头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口传文化,鄂温克民歌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这与历鄂温克人的传承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应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歌。

参考文献:

[1]A.M.艾森施塔特编,乌日娜译著.鄂温克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2]安晓霞.达斡尔族音乐志及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4).

[3]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重点项目.鄂温克族民歌精选[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阿莉曼(1990-),女,鄂温克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音乐学年级16级研究生,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鄂温克族传承保护
浅谈《鄂温克的拉玛湖》中的“情”与“趣”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艺术探究
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美容文化研究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鄂温克族之柳条包工艺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