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2017-02-28景云
景云
[摘要]:招子鼓原称鼓会,因鼓手背上插有鼓招子,故称招子鼓,盛行于河北南部隆尧县滏阳河、澧河和午河一带,它融音乐、舞蹈于一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花会。招子鼓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普及性强,它以击鼓为主体,配以锣镲,音调铿锵雄壮,气势恢弘磅礴,加上粗犷质朴的舞步,声势宏大,震撼人心,颇具乡土气息,是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花会之一。
[关键词]:招子鼓 艺术特征 传承保护
一、招子鼓的历史起源
(一)招子鼓的历史形成
关于隆尧招子鼓的历史起源,文献上没有记载。民间曾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两种流传最广。其一,李氏创立唐王朝后,李世民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勾心斗角,手足相残,李世民藏在宫内的大鼓之中躲过这场灾难,登上王位。因此,李世民对大鼓特别偏爱,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朝中有什么喜庆之事,均以击鼓助兴。此后,其俗逐渐传回原籍。其二,是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每逢作战必用鼓队擂鼓助威,义军听到鼓声,士气大震,打了不少胜仗。李自成把大鼓系上彩绸,装饰一新,在一片咚咚的战鼓声中凯旋而归。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招子鼓”。
(二)发展繁荣时期
1984年,隆尧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走访了在“招子鼓”活动中资格最老的老艺人牛家桥乡高桂合(已故),据高老介绍,“招子鼓”大约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成型。那时,该县澧河、滏阳河、午河、小漳河一带地势低洼,三年有两年闹水灾,因此不是减收就是颗粒不收。老百姓面对洪水,一方面常常用“招子鼓”的形式,求助上苍祈祷神灵,寻求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另一方面,用“招子鼓”来召集民众,以不同的鼓点说明灾情的大小、急缓;在决口的地方,都要树起高高的招子,让人们明白治洪地点。
二、招子鼓的艺术特征
(一)伴奏乐器
招子鼓的器乐全是打击乐,大致分鼓、锣、钗三类。鼓又分为大鼓、小鼓两种。锣按大小分为4种。钗分钹、饶、钗3种。锣与钗因直径的大小不一,分别发出低、中、高不同的音响,与大小鼓相配,和谐悦耳,铿锵有力,格外振奋人心。招子鼓以鼓招子为主要道具,目标鲜明,招引观众。鼓招子的结构由招子杆、彩盘、掸子座三部分组成。
(二)鼓点套路
招子鼓鼓谱丰富,鼓点简朴雄壮,节奏变化多样,和谐悦耳。大多属战斗性、激励奋进的套路。现在常用的鼓点有鼓头、小鸡上架、大鸡上架等,不同的鼓点说明,当时招子鼓是用来传递信息、说明灾情的重要工具。招子鼓的鼓谱节奏,大都是行进速度的四二拍节奏。鼓谱最明显的特点是休止符较多,十六分音符运用也多。其鼓点没有固定的读法,根据每个人的习惯或老师教法的不同有不同的读法。
(三)表演形式及特点
招子鼓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舞姿优美,不受时间、地点、场地的限制,队伍可大可小,人数可多可少,多则五六十人,少则二三十人均可。具体可分行进表演和定点表演。行进表演时,队伍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一般由四路纵队组成,中间是两队小鼓,两侧各有一队大铙或大钹,总指挥手持令旗,掌握着队伍的前进速度和节奏,另有两名丑角,手持小扇,脚踩鼓点节奏,在鼓队中来回穿花、逗乐,别有一番情趣。第二部分是一部机动车(过去用马车),车上有一面直径约1.5—2米左右的大鼓,由四人轮换击打或同时击打,大鼓两侧有四至六面小马锣,车头上方插一面鼓会的会旗。
(四)服饰及道具
招子鼓传统服饰一般是以明末清初的军队服饰为原型,背插彩色鼓招子,在铿锵的鼓乐声中做精彩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招子鼓服饰在保留原有服装古色古香的基础上,已融入了现代服装的色彩和造型。上衣是红色,裤子为绿色,或一半演员身着绿色服装,一半演员身着红色服装,腰跨小鼓,脚蹬黑色快靴。
(五)角色分配
招子鼓的演员,按行当可分为五种。其中鼓手的角色分配有四种,分别为大鼓手、小鼓手、马锣和大钹演奏手。大鼓手一般由3到4人担任,轮流或合力击打大鼓。小鼓手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五六十人不等,根据表演场合和场地大小情况而定。大钹人数一般与小鼓手一致。马锣人数也是根据需要多少不等,多则几十人,少则四五人。
三、招子鼓的保护和传承
(一)招子鼓的影响力
隆尧招子鼓源于传递信息、祈福、庆丰收、拜神时的民间舞蹈,其社会依存方式主要有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与隆尧民俗紧密相连,自古以来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影响深远,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民间舞种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地挖掘继承、改革发展,隆尧招子鼓多次参加全国性重大比赛和演出活动,现已享誉全国。2009年,招子鼓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婺源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力挫群雄,一举摘得“山花奖”的桂冠。2013年3月,隆尧招子鼓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展演,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连续一周在中央三台《舞蹈世界》欄目中播出。
(二)面临的困境
现在由于招子鼓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隆尧东部的河流已经多年干涸,广大人民群众习俗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样鼓会活动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招子鼓流传至今全凭口传,没有记载,没有文字资料,而是在群众中世代口传身教演变而来。从1982年开始,隆尧县文化馆组成了专门班子,对“招子鼓”进行了挖掘整理,致使原始资料得以保存。另一方面,现在招子鼓的继承人中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几乎没有掌握招子鼓的技艺。所以它属于濒危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所以,虽然说招子鼓濒临危机,但有群众基础。我们现代人在继承招子鼓的同时,应该进行改革和革新,加入现代化的流行元素,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潮流。
(三)招子鼓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态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招子鼓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现存资料的不完整、继承人缺乏、形式陈旧等方面的问题,都严重制约招子鼓的创新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更好的继承传统,使其在生存中求发展,使招子鼓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注:本文为2016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tskfz2016027;2016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编号:XTSK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