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中开设现代舞专业之浅谈

2019-11-29王畅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

【摘要】百年现代舞史,从传承到创新,历时百年,艺术家们一边回望思索,一边直面追寻,而今有越来愈多的现代舞教学体系和呈现流派,在世界众多区域演变着。放眼中国,现代舞的教学体系大多是在大学开设,并只针对大学生的训练方向来进行学科建设,即便中国的几大舞院附中有该门课程,也只是作为身体训练的副课,并未将其作为主要学科体系来进行建设和发展。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原上海市舞蹈学校)作为中国最早的舞蹈教育基地之一,在近些年筹备并成立了现代舞专业。这项举措,既有对时下世界现代舞艺术接轨的理念,也挚愿在孩子身上能更早地介入肢体和创作概念,笔者通过现代舞史的开创发展,历时至今,从根源上将这一份实践意味来浅谈剖析。

【关键词】现代舞史;传承和创新;附中现代舞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附中现代舞成立伊始,舞蹈圈中各路专家人士争先询问情况,一方认为过早将该舞种纳入附中学生身上或许会适得其反,难有美的、真实的、现代的那份艺术价值体现;认可一方则表示提前将现代舞形成专业学科进入附中,不论是对身体训练上的尽早解放,还是对未来现代舞发展的路上来说,都将是一次更好的拓展型机遇。

一、舞史中所凝集而成的体系流派

(一)现代舞的形成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崛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创始人是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美国)。19世纪末,逐渐开始走向衰落的古典芭蕾,因为动作单一、表演方式传统而使舞蹈失去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在工业革命的来临之际,艺术家们也更加热衷于回归自然,他们四处寻找一种人性内在的真实和一份感性外生的力量。而此时涌现的便是现代舞,它生于那份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矛盾之下,也破壳于艺术和工业革命的峥嵘相促之中。

邓肯并未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也并未留下传世的巨作。但在随后不久的欧洲国家,大量的现代舞者却相继涌现出来,像玛莎·格雷姆、鲁道夫·拉班、泰德·肖恩夫妇等。通过这些艺术先驱们不断的探索寻求,现代舞也逐渐有了一套属于自身的完整体系,成为一种全新的舞蹈面貌和流派,在各个国家迅速风靡起來。

(二)现代舞步入中国

二十世纪初,作为与芭蕾对立的现代舞,志在打破传统,以破除牢笼、向往自由为先导。霎时间,征者八面响应,应者揭竿而起。而在这期间,中国的舞蹈家们也通过多次机会和西方现代艺术家们相互印证着。1907年师从邓肯的裕容龄,1937年从日本学习后的吴晓邦,1956年从美国学习现代舞后的郭明达,而后有林怀民、曹诚渊等开疆拓土之艺术家等。他们都曾奋力为舞蹈创立一种个性和自由,只是可惜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局中,所面对的是推翻帝制、军阀割据、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上山下乡、抗美援朝、文化革命等,确无空间和时间让艺术家们深入钻研这份艺术。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的潮声响起,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现代舞便于此时泛舟乘潮而入,算是改革春风下烈火如歌般的一片景相。时至今日,中国现代舞有了众多阵容整齐的专业队伍,例如台湾云门舞集、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上海金星现代舞团、厦门城市现代舞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谢欣舞蹈剧场等,百花齐放,颇具规模,众相峥嵘。

二、根据现有成果去洄游根源

(一)建立学科,行入大学

1999年,北京舞蹈学院培养了中国首个现代舞专科班。这无疑是为中国现代舞界注入一次新的血液。其中王媛媛、曾焕兴、郑武、苗小龙、陈琛等优秀舞蹈艺术家在世界各地摘金夺银,亦在中国各地行学身教,开枝散叶。其后,又有吴珍艳、姜洋、费波、董杰等舞蹈名家在王枚教授的挥毫引领之下呼之欲出。而今现代舞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这些前辈为其所做的努力,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优质现代舞作品、现代舞舞者、现代舞舞团也逐渐在世界展露着锋芒,我们紧追着世界现代舞发展的步伐,不仅是从体制建设上,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舞之“根”而创作起舞。而这个“根”一定要通过已是成熟历事的思想才能寻找到吗?笔者不这么认为,相反,觉得这个突破口应更早地从孩子身上去建立。

(二)寻根问源,起点重建

2013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附中的现代舞专业,这是创革弥新之举,也不乏一份实验意味。放眼当时,整个中国的舞蹈艺术院校中,亦未曾有一所院校建立过附中现代舞的专业体系。相信中国的舞蹈界都在对此拭目以待。笔者认为,此乃舞蹈圈一大幸事,因为是从现代舞界的未来根源抓起。为什么总谈到根源?总提起创新?我们常提根正苗红,首先要做的便是重新建立审美和思想,在勾勒全新的身体前,应在思维上也完全革新和重拓,而非一味沿着固有路线和体系去仿照、借鉴,更多的思考应该建立在如何把属于中国人自己味道的现代舞进行道路拓荒,和如何重塑并区别于那些已有外来风格的中国式身体。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舞者,态度先行

中国时下的主流舞蹈圈子看似蔚然成荫,实则自娱自乐,孤家寡欢。这或许是现今大多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已越来越自我麻痹沉迷,孤芳自赏,令时下泥泠,举步难行。例如,但凡是场国人的演出,总会出现许多不友好且难包容的声音,“演员不行,差些意思”“这形式某大师早做过”“是抄袭某艺术家”“哪的团曾呈现过”等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引起人们的争议和讨论也并非坏事,这证明人们确有将其看在眼里而进行审美批判而已。但总如此一味只是欠思考的印象性质疑,而不去从包容递进角度去产生思潮,那便是问题了。演员的呈现力不行,作品没有说服力,观众所失去的感受,目前这三条现象线,常常变成平行且不感染交叉的三个维度,也是而今舞蹈市场里最大的问题之一。故此,才更应迫切希冀着能从根源植入发掘,能在附中的孩子身上去建立和创造属于自己风格及体系的同时,更应该要着重去思考如何根植修养和重塑审美。

三、以回笼姿态起步

(一)附中现代舞的专业学科建设

而今,舞蹈里最科学的素质和肌肉训练依旧以芭蕾基训为最优,故以此课作为主课行进在六年制的学业之中。于是,每天核心的芭蕾基训便不可或缺,无论是肌肉能力的形成到肢体协调的完成,还是仿佛将脚植于地上的根,顶天而立的脊柱直立,都将是如建造房子般的最佳地基;而初期的现代舞基训作为主要辅助课程,先让孩子能从最基本的了解身体,从而到中年级的主要课程时能解放身体,而后于高阶时能活用身体,并最终能在舞台上呈现最佳的身体;中期开始会每一学期更换一门素材课,如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民族民间舞的动律和富有民族属性的素材课程、国标专业素材提炼和动律练习、戏剧表演素材课,这些都是经过多年众多舞蹈先驱研发提炼而成的精华,势必对学生的身体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增设有街舞HIP-POP的动律复合型训练和毯体的体能素质技术等课程,让学生能多元化多方位的训练和发展。而在课程拓展方面,聘请到国内外各大顶尖舞团的现代舞专家前来定期授课,不仅能令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更能让大家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舞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审美和审美态度的培育

审美的建立和独立的思考对于附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审美,它是人类对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它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的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那如何在专业课外的时间来提高艺术审美和表达艺术思想,又如何在一部舞剧、一个电影、一个作品、一个事件上学会从艺术角度剖析和思索,又如何在自我消化和成长的艺术道路上学会自我批判和认知呢……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要去思考和引导的。不好的内容,我们应同学生一起探讨该如何让它变好,什么方法能做好,而非是共同来消极批判,无端否定,而在排斥中也就失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而好的内容又应该如何保持和优化,什么方式去说去讲去实践才会令学生获益,而非高歌猛进式的一味捧杀,应在高效的吸收中进行最优质有效的质性批判,才能促使舞蹈的大环境良性竞争,境况愈佳。这才是而今学生应该真正学到的艺能。

四、以小见大,中国现代舞的未来展望

(一)审思明辩

随着时代变化,物质生活愈加优越起来,而精神食粮上的需求便成为当下人们最迫切的思绪出入口。现代舞是世界人类舞蹈的组成部分,伴随世界舞蹈美学进化而发展,而各个国家各个区域的团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而我们中国现代舞的未来,无数舞者、编导、艺术先驱们对其何去何从都有过自己的看法和愿景,而笔者认为光参考国外现代舞概念和路径,而不顾国人审美和文化的种种方式是难一畅通的。中国现代舞一定要參照中国文化习俗去融合变通。例如,林怀民老师的云门舞团、曹诚渊老师的香港城市当代舞团、王玫老师的众多著作等,无一不在向国人向世界展现着属于中国特有特色的内容跟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时,取精华、去糟泊相结合,从而用真诚的态度去还原艺术的真、善、美,将唯我和自我区分,为世界带来真正属于中国人的艺术味道。

(二)新路启程

时下现代舞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已由开始的无人问津、无迹可寻,到现在的竞相争艳、万花齐放,但真正能进入人视野且占据主流市场的剧作内容仍是少数。证明现在观众的审美和思想,在随着那些世界各地的现代舞团,来华巡演的视觉冲击和市场占据,而迎来了新的艺术瞭望视角。这是一个双面刃,好的方面自然是提高了舞蹈的鉴赏水平,拓宽了艺术视角,了解后在心里已有阶梯式评价,这其中包括团队内容,呈现能力及艺术水准;而坏处,自然变成了恨铁不成钢的“亲娘模式”,感叹国人的舞团如此之多,怎奈好的现代舞剧作就如此难产。回到诉求本身,再回到即将毕业的第一个附中现代舞班和陆续进入该专业的莘莘学子们,他们或许将成为今后现代舞的专业标杆和历史故事,令所有中专舞蹈院校皆以此为模板借鉴参考而能相继开放和发展该专业,也或许会难以开花,溺于襁褓。至于最终会否发生质性的裂变,一切就交由时间来评判。

国家如今繁荣富强,艺术视野如此辽阔,中国的舞蹈艺术也越来越被世界舞坛所认可,甚至赢得世界舞蹈评论家的诸多称赞,这是极其可贵的。我们在根源处挖掘自己的文化特性,更要时刻对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进行发展和传承,也将接受并借鉴世界先进的艺术理念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今后也将所有属于中国的现代舞艺术,绽放于世界舞台之中,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发挥舞蹈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所带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保尔布尔西切.西方舞蹈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畅(1982-),女,汉族,本科,学士,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