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素养
——假设策略实践与反思
2019-11-29汪元贵特级教师
汪元贵(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0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策略
师:今天班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想把自己最光亮的一面展示出来。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有)那就开始吧!首先来展示一下同学们解方程的能力。
(课件展示,分组完成)
师:正是由于我们的头脑里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才使得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师:在例1学习过程中,我们假设把720毫升的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者全部倒入大杯,结果发现杯子的数量改变了,而果汁的总量没有改变。这里运用了假设的策略。其实,这里的“策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掌握“策略”的人,这个最重要的人是谁呢?让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得以见证。
二、探究新知,掌握策略
1.教学例 2。
师:大家都知道,足球运动是我们小学的一大特色,昨天我们的体育老师特地为学校订购了80个球,在快递装盒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请看大屏(课件出示):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全班齐读例2,审题)
(1)“5个同样小盒”说明了什么?
(2)这些球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几个盒子呢?
(4)大盒与小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根据这个关系,你能列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试试看:
①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5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0。
②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8=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
③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大盒、小盒的关系弄得非常清楚了,这是我们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
师:请观察思考,这里有几个未知量?(2个)出现了2个未知量,用一般的方法来解决就不太方便了,我们能不能学着例1的方法通过假设来把大盒小盒换一换再解决呢?
2.展示并讲解作品。
预设:组1:假设全部是小盒。
(80-8)÷6
=72÷6
=12(个)……小盒
12+8=20(个)……大盒
组2:假设全部是大盒。
(80+5×8)÷6
=(80+40)÷6
=120÷6
=20(个)……大盒
20-8=12(个)……小盒
组3:解:设每个小盒装x个球,则每个大盒装(x+8)个球。
(x+8)+5x=80
6x=80-8
x=12……小盒
12+8=20……大盒
组4:解:设每个大盒装x个球,则每个小盒装(x-8)个球。
x+5(x-8)=80
x+5x-40=80
6x=80+40
x=20……大盒
20-8=12……小盒
师:我们的计算结果对不对呢?还要做进一步的检验(符合题里的所有信息)。
师:想一想:我们在装果汁和装球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回顾对比,反思策略
(课件出示例1和例2情境图)
预设:
生1:可以通过假设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
生2:例1是杯子的个数改变,果汁的总量不变;例2是盒子的个数不变,而球的总数改变。
师:你的发现真有价值。
四、巩固练习,强化策略
1.商店里的数学。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到黑板上完成。
(1)
(2)“练习十一”第6题。
每个大瓶比每个小瓶多装油2千克,每个大瓶装油多少千克?小瓶呢?
师:数学总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森林公园里的数学吧。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完成。
2.自然界中的数学。
(1)
(2)
(3)
3.我们身边的数学。
六(5)班杨阳同学参加了一场数学竞赛,一共10道题,每题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杨阳同学最后得了64分。你知道他答对几道题吗?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有了大胆的设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你是不是发现“假设法”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问题呢。
五、总结全课,提升策略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创设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本课堂理念的充分体现:
1.策略要让学生悟。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方法的获得。思想方法的获得不能靠外部的输入,而要靠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还在于学生的“悟”,这样获得的方法才根深蒂固。在本课教学中,当数量关系完全理清后,我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领会和感悟,体会在假设策略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变与不变中“悟”出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2.策略要让学生选。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在充分的交流探讨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某种策略好呢?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探究获得不同的解题策略,在优化策略时,我再次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讲解自己在感悟中所获得的策略体验,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明白,原来解这道题还有这么多的策略。在众多的解题策略出现之后,我又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分析各种策略的优劣,通过甄别达成共识,最后优选出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3.策略在用中提升。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基于此,精心设计练习也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把课后习题进行了整合,归为三类:即商店里的数学、自然界里的数学、我们身边的数学。这三类习题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高效课堂。
总之,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是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