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9-11-27刘彦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治疗效果

刘彦

【摘 要】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100名患儿作为实验主体,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实验组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治疗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60%,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治疗满意度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66%,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中,是显著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患儿的生命健康质量,又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大部分的患儿在医院治疗疾病时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药物的治疗,医护人员在进行患儿疾病治疗时[1],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常会由于儿童的血管过细、难以常保持身体的动态,进而导致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注射时而困扰,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渐渐的更多的医护人员采用在患儿头部进行静脉注射方式,由于儿童的治疗周期较长,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心理承受压力逐渐增加,患儿遭受的疼痛也逐渐增加,稍有差池,便会引发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纠纷,严重危害了医患关系[2],也在某些程度上加大了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儿作为实验主体,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临床实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有50例实验患儿。研究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在8--25个月,平均年龄(16.5±1.8)月。参考组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在6--26个月,平均年龄(16.3±2.2)月;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无较大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以往的静脉注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1)在进行扎针前,首先明确患儿的身份,并给予家长进行详尽的解释,医护人员应进行一定的清洁工作[3],防止患儿出现感染情况。(2)在患儿进行扎针之后,医护人员应固定患儿的倒针管,并留下详尽的信息与操作时间。并随时观察患儿可能出现的红肿情况,患儿接受以保证患儿接受最好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其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种方式,以此分析两组治疗方式的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儿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经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模式下,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60%,组间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我院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治疗满意度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治疗满意度66%,组间数据具有较大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2。

3 討论

儿童的身体健康问题是在社会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患儿的治疗质量,在医学水平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医护人员更应该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进步,将人性化治疗模式更多的停留在儿童治疗中[4]。在临床的实验中,对于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在于,(1)首先,对于患儿来说,静脉置留针的弹性较好,对于患儿的刺激较小,在一定情况下减少了患儿的治疗痛苦。(2)其次,一般在患儿使用静脉置留针时,鲜少出现堵塞的情况,患儿只进行一次的扎针处理,不会出现反复的治疗困难问题,有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治疗压力。(3)最后,治疗方式简单,简单便捷,有效的缩短了护理的时间,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根据本文研究表明,在对于患儿的静脉置留针的治疗模式下,其应用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有利于医学领域儿科治疗护理模式的推进[5],有利于患儿治疗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中,是显著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患儿的生命健康质量,又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李伶俐,宿美玲,张美慧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应用方面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350-351.

邱勤.60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0):91.

李岩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16-217.

邢金莹.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1):186-187.

魏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93.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治疗效果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