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原突发性耳聋就诊时间、血液粘滞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2019-11-27范文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高原

范文建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与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0月一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对其按照血液粘滞度进行分组,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的血液粘滞度为(140≤Hb<160)g/L、(3.5≤RBC<4.8)×1012/L、(0.45≤Hct<0.55),B组患者血液粘滞度为Hb≥200g/L、RBC≥7.0×1012/L、Hct≥0.70,两组患者患病之后分别不大于3天进行治疗及大于30天进行治疗,治疗主要应用的是银杏达莫注射液,并配合吸氧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以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划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患者血液粘滞度划分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以就诊时间划分之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与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强相关性,血液粘滞度较低的患者在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尽早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极大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听力的恢复,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原;突发性耳聋;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

【中图分类号】R76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种疾病病情十分复杂,对其治疗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此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直接损害患者的听力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1]。患者就诊时,临床中将其作急症看待。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与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0月一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对其按照血液粘滞度进行分组,均分为A、B两组,A组及B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分别为31例、27例,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34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均在19-70岁,均龄为(47.32±3.52)岁,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18-53岁,均龄为(50.33±3.76)岁。两组患者的病程均在1-7天,平均病程为(3.54±1.24)天。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之后,相关的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20ml银杏达莫注射液+5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静脉滴注,1天2次。100UCoA联合40mgATP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天1次。使用100ugB12进行1天1次的肌肉注射。5mg地米进滴注,1天1 次,治疗3天后,需患者进行口服每次0.7mg,每天3次,治疗一周之后调整为1天2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2,每天3次。并在治疗中配合吸氧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进行1疗程为期2周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以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划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显效:患者治疗后听力逐渐明显恢复,偏于健康水平;有效:患者治疗后听力可达到30db;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听力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应用的是SPSS20.0,计数资料:[n(%)],检验值为,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以血液粘滞度划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血液粘滞度划分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以治疗时间划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就诊时间划分之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相关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耳聋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①患者出现血管方面疾病,主要为痉挛、闭塞;②病毒导致;③患者的内耳出现水肿[2];患者在高原地带,地势上具有他一定的特殊性,其具有低氧、气压低、寒冷、温差大等显著的特点,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会随着地势的逐渐提升而显著增加。患者出现听力障碍会随着低氧及红细胞数量的逐渐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就是改善患者的低氧及微循环情况,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液粘滞度,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动静脉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管阻力,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改善患者症状[3];还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充分的降低患者的血液粘滞度;应用时能够配合吸氧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氧含量及氧张力,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血氧扩散量,进而调节患者内耳的低氧状态,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患者血液粘滞度划分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以就诊时间划分之后,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A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可知,血液粘滞度、就诊时间与高原突發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强相关性,血液粘滞度较低的患者在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尽早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极大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听力的恢复,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峰.地塞米松联合长春西汀和胞磷胆碱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2):2417-2421.

黄小段, 钟翠萍.高原地区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J].海南医学, 2017, 28(19):3160-3162.

张琼敏, 李斯斯, 张杰,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和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6):668-673.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高原
Jokes Today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