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的分析与体会

2019-11-27朱金梅冯霞安建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朱金梅 冯霞 安建春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心理护理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医院的治疗。

【关键词】小儿急性白血病;心理护理干预;预后影响;治疗依从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占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0%以上,具有较低的治愈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治疗费用比较高昂,对患儿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学界不再只关注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身体治疗,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局。本文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分析,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25例患儿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是3岁—14岁,平均年龄是(8.67±2.09)岁;病程是4个月—35个月,平均病程是(16.28±5.34)个月。在心理护理组25例患儿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是岁—13岁,平均年龄是(8.25±1.94)岁;病程是3个月—37个月,平均病程是(15.84±6.0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没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遵循医嘱看护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和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巡查,并进行通风和消毒;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膳食结构的合理;定期清洗患者的身体,保持其大便通畅,避免出现肛周脓肿的情况;饭前饭后让患者进行清洗和漱口等,避免细菌的侵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1]。

1.2.2 心理护理组护理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主要有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探视管理等。病房管理是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一个温度湿度适宜、干净整洁和舒适安全的病房,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壁纸、壁画和贴图等,对病房进行适当的改造,让病房更加适合患者居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住院体验,还可以在病房内放置适宜的玩具、画册和书记等,进一步降低患者对病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让患者更快地适应病房生活。健康教育是由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图片、录像、小视频或者模型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各种知识,帮助患者和家长正确认识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解答患者和家属对于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疑惑。心理辅导是由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可以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患者治疗,给予患者充分支持。探视管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探视时间,允许患者的家属、同学和老师等前来探视鼓励,帮助患者排解心中的苦闷,树立治疗的信心。集体治疗是由护理人员将条件允许的患者集中在一起,由治疗情况良好或者治愈后的患者进行宣讲,向患者讲述自己的起身经历,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互之间交流治疗的经验,利用相互之間的影响、指点和帮助,让各成员对疾病有更加清晰的治疗,帮助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可以建立治疗小组,让治疗小组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小组亲密信任的气氛,可以让患者可以更加畅所欲言,疏解内心积蓄已久的负面情绪[2]。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记录患者的治疗依存性,比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本文录入的资料进行处理,用t进行检验,用x?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用(),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心理护理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

3 讨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通过药物治疗、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战胜疾病,为患者延续生命。

但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痛苦,当患者确诊接受治疗后,由于患者对医院、病房和治疗具有恐惧感,随之产生心情低落、恐惧不安和焦躁心烦等情绪,对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加用心理护理,通过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探视管理等,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更好的接受治疗。

在本文的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心理护理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医院的治疗。

参考文献

周霞.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746.

李荣,刘军,蒋蓓.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前、中、后各阶段的临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7,35(4):78-8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成人重度烧伤后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
围生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