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2019-11-27肖美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药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肖美玲

【摘 要】目的:探究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和B组(常规治疗),各37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B组的72.97%,A组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B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候评分

【中图分类号】R25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排除其他外在因素影响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感觉异常、疼痛、肌力减退等,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改善其临床症状,对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51-81岁,平均(65.8±2.1)岁,病程1-25年,平均(13.3±1.7)年;B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65.6±2.2)岁,病程2-25年,平均(13.4±1.6)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给予甲钴胺(生产企业:Kashima Plant of Eisai Co.Lt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1123)0.5mg,口服,每次0.5mg,每日3次;取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加减,由当归15g、天花粉15g、赤芍15g、川芎15g、黄芪20g、丹参30g、红花12g、桃仁12g、地龙10g、延胡索10g、川牛膝10g等组成,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B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均同A组一致。

1.3 研究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参照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显效:患者经治疗,其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改善10%;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5%-9%;无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体征、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症候评分参照糖尿病患者症状进行评定,包括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咳、自汗、便秘、心肌、尿红等,总分50分,分值越低表明症状越轻[3]。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数据。数值变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療总有效率对比 A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35/37),高于B组的72.97%(27/3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候评分对比

A组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B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患病后不仅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状态[4]。以往临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血糖控制及神经营养支持,甲钴胺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病常用药物,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给药后可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并使延迟的神经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减少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单独给予甲钴胺治疗整体疗效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本虚标实、血气瘀阻导致,针对其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5]。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是中医常用药方,由当归、天花粉、赤芍、川芎、黄芪、丹参、红花、桃仁、地龙、延胡索、川牛膝等中草药组成,联合入药可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养阴,有效促进机体内评分稳定,促使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A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B组的(72.97%),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郝国华, 曹思明, 翁文采.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 2018, 40(6):633-635.

杨春玲, 关蓬.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8):37-43.

陈秀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J].西部中医药, 2017, 30(5):124-125.

池艳茹.探讨针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06):186-187.

于慧玲.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5):138-140.

猜你喜欢

中药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中药汤剂对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