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5-20刘彩凤
刘彩凤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 每组30例。药物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 (P<0.05)。结论 红外线照射治疗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红外线;临床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据报道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1]。对于DPN患者如能早发现早治疗, 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的发生率。目前还没有针对DPN的特效药物, 而基础治疗方法效果一般, 治疗时间长[2, 3]。红外线治疗是近年来被尝试用来治疗该病症的一种方法, 通过红外治疗仪发射的单波红外线照射患者病患部位, 可以促进血管扩张, 改善微循环和局部代谢, 从而对DPN患者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DPN患者取得了不错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DPN患者60例,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诊断及入选标准: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DPN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神经传导速度< 40 m/s。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 各30例。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6.3±8.9)岁;药物治疗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5.7±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 μg, 1次/d;静脉滴注丹参酮60 mg, 1次/d;肌内注射甲钴铵500 μg, 1次/d;辛伐他汀20 mg/d, 睡前口服;治疗时间14 d。
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红外治疗仪(波长为890 nm, 脉冲为270 Hz, 平均照射强度为0.42 MW/cm2), 20 min/ 次, 2次/ d, 2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传导改善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4]判定DPN程度:Ⅰ级为(轻度)7~12分, Ⅱ级(中度)为13~29分, Ⅲ级(重度) 为30~45分。以治疗前后计分下降程度判断疗效, 计分下降率≥80%为显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 分析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红外线照射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及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约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 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 6]。目前, 该并发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推测与高血糖状态下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引起周围神经缺血缺氧以及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7, 8]。针对DPN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 辅助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纠正脂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等对症治疗, 但疗治一般。红外线治疗仪释放的单频红外线能量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中被吸收并转变为热能, 从而使毛细血管扩张、物质代谢增强, 促进组织和细胞再生[9-11]。本研究中红外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显著, 证实了红外线治疗联合药物治疗DPN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安, 侯建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中国临床研究, 2012, 4(5):116-118.
[2]郭凯霞, 高华. 自配脉乐冲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人民军医, 2001, 44(3):152-153.
[3]谢董悦, 何春丽. 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5):336-337.
[4]贾建平. 神经病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01-102.
[5]Garcia-Compean D, Jaquez-Quintana JO, Gonzalez-Gonzalez JA, et al. Liver cirrhosis and diabtes: Risk factors,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3):280-288.
[6]Martina V, Bruno GA, Trucco F, et al. Platelet cNOS activity is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IDDM and NIDDM. Thromb Haemost, 1998, 79(3):520-522.
[7]Franek A, Krol P, Kueharzewski M. Dose low output laser stimulation enhance the healing of crural ulceration ? Some critical remarks. Med Eng Phys, 2002, 24(9):607-615.
[8]Gupta R, Walunj SS, Tokala RK, et al. Emerging drug candidates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 IV) inhibitor clas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rug Targets, 2009, 10(1):71-87.
[9]Kennedy JM, Zoehodne DW.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diabetes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eal aspects. Diabetes, 2002, 51(7):2233-2240.
[10]Moghtaderi A, Bakbshipoor A, Rashidi H. Validation of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lin Neurol Neurosurg, 2006, 108(5):477-481.
[11]Flitney FW, Megson IL, Thomson JK, et al. Vasodilator responses of rat isolated taft artery enhanced by oxygen-dependent, photochemical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from ironsulphur nitrosyls. Br J Pharmacol, 1996, 117(7):1549-1557.
[收稿日期: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