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学生“规则意识”
2019-11-27陈晶
陈晶
一、创生规则, 奠定规则意识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在学生的内心种植下“规则”的种子,从而助推学生奠定规则意识基础。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不能依靠外在的灌输,必须是学生内在的生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生规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只有当规则为学生认同时,规则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创生规则,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规则的生成、生长和生发。只有经历规则的创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规则、认同规则、践行规则。游戏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调动学生制定规则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展开无规则的游戏。比如体育游戏《破渔网》,由学生扮演小鱼,开始由两位学生手拉手作为渔网,由于渔网比较小,而鱼儿比较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渔网不能捕捉到鱼儿。学生纷纷创新规则,提出一系列意见。比如有学生认为,开始的渔网应当大一些;有学生建议,鱼儿应该在一定的范围(河塘)内活动,不能越界,跑到地上去;有学生说,一旦鱼儿触碰到渔网,就应该融入到渔网中,这样鱼儿会越来越小、网会越来越大。只有这样,才能将池塘中的鱼儿捕捉完毕。创生规则,使学生不再是体育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谋划者、创造者。
“无规则无以成方圆。”只有学生积极地制定规则,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规则意识。对一个人来说,学校体育中的活动规则,会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伴随学生的一生。如此,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就会自觉地遵守规则。
二、学习规则,明确建立规则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为什么要奖励规则,建立规则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建立规则有什么作用?这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深入学习的。学习规则能让学生明确建立规则的意义。有些体育规则,是先于学生的体育活动、运动过程而存在的,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通过学习规则,学生能感悟到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只有当学生明确建立规则的意义,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形成对规则的自觉守护。
对这种潜在的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介绍等,引导学生学习规则、理解规则、认同规则、遵守规则。比如教学《50米的接力跑》,有学生为了自己小组获胜,往往对规则置若罔闻。比如,有学生还没通过击掌传递,就提前跑出;有学生还没有跑到终点就折返回来;比如有学生甚至在跑的过程中抄近路,等等。如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习规则。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违反规则的体育学习现象视而不见,就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甚至社会生活中践踏规则,无视规则的存在。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学生少年时代接受的规则教育是分不开的。可以组织学生反思: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违反规则,这样的体育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呢?体育游戏公平吗?可以组织学生研讨:对违反规则的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话:怎样更加完善規则,让规则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如有学生提出,可以在终点用杆子拉一根线,如此终点就变得触手可及;如有学生认为,可以用接力棒代替击掌,这样避免了学生的不击掌现象;如有学生提出,对抄近路的学生,应当取消参与活动的资格等。
体育教学应当成为规则枝头绽放的自由之花。体育规则,不是存在于纸面上的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必须从“纸面”走向“地面”。体育规则,不仅仅是贴在墙面上的规约,而是学生体育活动中释放开掘体能、技能的利器。通过规则的学习,能让规则入脑入心,让规则落地生根。
三、延展规则,深化规则的实践执行
规则应当为学生体育活动服务。在学生体育学习中,随着对规则的深入践行,有些规则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就需要延伸、拓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规则的实践执行。体育运动、体育活动规则的科学性、艺术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只有不断地延伸、拓展规则,才能让体育规则永葆生命活力。
比如学生展开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对游戏规则,学生非常熟悉。由于活动的多次开展,学生渐渐丧失了对游戏的兴趣、激情。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延展规则、创生新的游戏规则。比如原来是“老狼”喊到几点,就反过来捉“小羊”,拓展、延伸后的规则是小羊背后都编上号码,老狼喊几点,就回头捉几号学生。比如原来是小羊问、老狼回答,改变成老狼问,小羊小羊几点了,然后小羊回答,老狼来抓;比如有学生根据“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规则创编、延展出其他的相关体育运动游戏,如“荷花,荷花几点开?”等。体育游戏规则的延展、创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通过规则的延伸、拓展,学生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公正性、合理性,且具有观赏性、愉悦性。只有当学生感受、体验到体育规则的美好,才能认识到体育规则不仅是一种真、一种善,更是一种美。◆(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