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2019-11-27邵卫春
⦿邵卫春
概念是数学的基本细胞,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认识、理解并应用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本质以及概念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的,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从生活实例引入 教学中,教师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学新知识的欲望。
我在上《一亿有多大》这个实践活动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曾经见过的最高的楼房是多少层,大约有多少米?”学生说过以后我再追问:“30层楼房高吗?30层楼房大约100米。我们经常使用的1元硬币厚度大约2毫米,你们猜一猜,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跟30层比,谁会高一些呢?”学生纷纷猜测,在学生兴趣充分调动的情况下,我带着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大约高200000米,大约是30层楼的2000倍。这样学生对“1亿”这个概念有了一个直观感受。
(二)从直观操作引入 有些概念只有在操作中引入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在上《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图形进行对折,找到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然后在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而再揭示“对称轴”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理解。
(三)从旧知迁移引入 旧知识迁移是我们数学课经常采用的方法,比如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这个概念,学生就能通过知识迁移得出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四)从情景设疑引入 丰富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这件兵器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你们知道它正常在孙悟空手里大约多长?变小藏在孙悟空耳朵里又是多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箍棒的秘密。
通过这样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很自然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五)从动手计算引入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个概念时,我首先就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把200元钱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元?学生通过计算发现问题,直接引导出“循环小数”这个概念。
其实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有很多,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笫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基本教学策略是当好一个“助产师”的角色,围绕教学目的,紧紧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立足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程序、手段与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小学数学概念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用图画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描述的方法说明概念;用下定义的形式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还有一些概念从一年级起就开始逐步渗透,直到中高年级才给出定义。结合这几种呈现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应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视数学概念之间内存的联系;二是概念教学应注意在直观与抽象之间搭建桥梁;三是概念的建立应采取多种学习手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概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