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童趣课程,推开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门

2019-11-27郜小燕

小学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童趣法治道德

⦿郜小燕

在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都觉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探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选择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启发学生智力,能增强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策略,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童趣,这样就能让学生激发参与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组织活动,自主建构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组织学生展开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互动中。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笔者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能获得共同进步。

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喜与忧”的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团队合作调查的活动,尝试了解一下这些年科学技术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并思考它对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启迪。如有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关注了智能软件“阿尔法狗”,并提出它的出现给传统围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后可能很多棋手都下不了棋了。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正如汽车的出现不能阻碍人们对于奔跑的追求一样,智能软件的出现只会提高棋手的素质。”更有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出了创新观点:“如果能将其预测功能运用在医疗方面,判断癌细胞的转移方向,那就对人类有很多的帮助啊。”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然后在活动中生成新的经验,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游戏探究,潜移默化

教育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能采用游戏加教学的模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笔者鼓励学生参与到闯关游戏中,在游戏中将各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融入到闯关的项目中,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展开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这一课的时候,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分成哪些不同的种类,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资源。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夺宝奇兵”的活动,在学生的面前放置很多小旗帜,上面标注了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各种资源,学生可以抢夺这些“资源”,并在成功抢夺后回答一个和该“资源”有关的小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回答:“石油是取之不尽的吗?石油资源还够采集多少年的时间呢?”“如何保护森林资源?你有办法防止森林火灾的出现吗?”将问题回答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究各种知识点。

转变学习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顺应学生童趣心理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展开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各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

三、整合资源,丰富情感

整合资源也是一种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好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融合了生命、健康心理、爱国主义等其他领域的知识,然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合理整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在教授“金字塔下留个影”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资源融合到教学中。首先可以将民俗学、文化学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在埃及有哪些独特的风俗,能否从金字塔中看到古埃及文化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将历史学科融合进去,让学生了解一下埃及的历史是怎样的。除了学科知识以外,还可以将生活知识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安全地去外国旅游呢?”“在国外,如果信用卡丢了,你该怎么办呢?”“如果在国外遇到迷路、遭遇歹徒等突发情况,你该如何自救呢?”“你知道如何购买火车票和飞机票吗?”这些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和生活知识融合到了教学中。

在教学中除了可以将生活知识、健康心理、安全知识等整合进教学中,还可以将语文、历史等其他的学科也整合到教学中。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符合童趣的教学策略之一。

童趣课堂指的是顺应学生身心特点,从儿童观察生活的视角出发,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感受真实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童趣教学法,构筑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提高学习能力,感受到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猜你喜欢

童趣法治道德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童趣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