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偶发事件处理的几点思考
2019-11-27王美华
王美华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幼儿园,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偶发事件的处理,通常能反映出教师的应急能力、教育机智、理论修养等方面的水平。教师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探讨和尝试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如何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新亮点,让“精彩”在意外中绽放。
一、关注需要,判断价值
幼儿的偶发事件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这些活动伴随着幼儿的理解水平自然展开。偶发事件类型有很多种,教师要快速判断偶发事件是否有与幼儿共同探究的价值,这是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的前提。
偶发事件出现时,往往会打乱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计划。此时,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以幼儿为主体”“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积极回顾幼儿的兴趣、兴奋点、近期生活以及主动参与等情况,确定该偶发事件是否具有与幼儿共同探究的价值。如果认定事件具有探究价值,教师应对幼儿的偶发事件进行有效引导,及时调整原有方案或生成新的方案,从而发挥偶发事件的积极教育效果。
二、因势利导,妙用策略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常常遇到个别幼儿所说的话语难以理解,做出出乎成年人意料的事,一时语塞,尴尬莫名,给集体教学带来影响,甚至中断教学去处理这些事件。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也无法事先估计到偶发事件的发生,所以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冷静、积极地作出反应,采取科学、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妥善解决。事后冷静思考处理偶发事件时存在的问题,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教育。笔者认为,处理幼儿课堂偶发事件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幽默化解”法
偶发事件常会导致一定的尴尬局面,让教师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幽默来化解。幽默,不仅能够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是教育的利器。教师可根据特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制造幽默气氛,使幼儿感到幽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一名幼儿因为对家长有强烈的依恋情结,突然大声哭闹,扰乱了课堂氛围。这时教师幽默地说:“哎呀!让老师看看你的眼睛怎么总是冒‘汗珠’呢?让我来帮你擦擦吧。”这名幼儿听了不禁破涕为笑。这种幽默的处理方式,会削弱幼儿被批评、指责带来的逆反心理。再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将看完的图书、玩具摆放整齐,但有两名幼儿却随手把图书往书架上一扔,引得周围的幼儿议论纷纷:“老师你看,他们真讨厌!把书都弄乱了!”看到这种情况,教师面带微笑地告诉幼儿:“听啊,小图书哭了!是谁把小图书的肚皮露在外面了,它觉得很难为情呢!(图书的封面夹在了书中间)哎哟哟!小图书站不稳要倒下来了!”教师边说还边模仿图书快倒下的样子,幼儿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教师紧接着说:“小朋友们,小图书都有美丽的小脸蛋儿(指封面),它们最爱站得直直的,瞪着大眼睛和你们一起学习。它们最不喜欢把‘小屁屁’(封底)对着小朋友!小图书们喜欢和你们一样整齐地排队!”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幽默的话语使幼儿学会了正确摆放图书的方法。教师巧妙的比喻及幽默的言语远胜过说教,还能使幼儿感受到人情之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借题发挥”法
偶发事件的类型有很多种,许多事件往往蕴含着教育契机。教师要快速判断该事件是否有与幼儿共同探究的价值,这是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的前提。教师应对偶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时调整原有方案以生成新的方案,这就是所谓的“借题发挥”法。
在创意美工坊里,一名幼儿把彩泥分割成小块,一块块穿在筷子上,他对旁边的幼儿说:“看,这是新疆的羊肉串!”其他几名幼儿非常感兴趣地跑过来说:“新疆羊肉串!好吃吗?”“星期天我爷爷还带我吃过了呢!”马上幼儿们一起投入到做羊肉串的情境游戏中。幼儿们热情高涨,他们有的做“羊肉串”,有的卖“羊肉串”,有的买“羊肉串”,热闹非凡!此时教师并没有打扰幼儿们的兴致,但像这样在街边卖食品的小商小贩很多,那些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教师灵机一动,扮演了一位购买羊肉串的客人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吃”过羊肉串以后,边捂着肚子边大声喊:“救救我,我的肚子好疼啊!”接下来教师请在“儿童医院”区域进行游戏的幼儿为她治疗。“小医生”问教师:“肚子疼是不是乱吃东西了?”“我刚才在街边吃了羊肉串啊!”“小医生”思考片刻之后对教师说:“我帮你开点药吧,你以后千万别再乱吃东西了。”教师又据此开展了以“街边食品不能乱吃”为主题的谈话活动,幼儿们的讨论异常激烈。这是由区域活动引起的主题谈话活动,教师着重关注了幼儿们的需要,及时判断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进而引导幼儿展开合作探究,并由此生成了新的活动。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们积极讨论,主动积累了有益身心发展的生活经验。
结 语
总而言之,偶发事件令人棘手,教师处理时要把握好控制的艺术、调查的艺术、感化的艺术,让难以处理的事件“化险为夷”,真正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使偶发事件的处理取得理想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作为幼儿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灵活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转“非常时刻”,敏感适时地生成有效主题,快速设计巧妙的处理方案,用智慧点燃在教学活动中偶然闪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