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11-27吴锦红
吴锦红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11)
引 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要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意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在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深潜教材之中,整合筛选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多种生活体验;丰富生活化教学实践,实现学习知识的顺利内化。教师在教学调查基础上展开教学创新设计,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能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创造良好条件。
一、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有很多接轨点,教师要深潜到教材内容之中,对文本生本思维对接展开教学调研,并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调度,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有高度认同感,教师进行教学会更为顺畅。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根据教学调查情况确定教学方案,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展开教学,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1]。
在备课设计时,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规划清晰的路线;在教材内容整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例如,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学习,我快乐》是关于学习的话题,这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对此展开教学引导:提及学习,好多同学都会说辛苦甚至是痛苦,怎样才能感到快乐呢?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是有许多快乐体验的,只是被你淡忘了,仔细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快乐的学习体验呢?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并给出了积极回应。有的说:“学习的确有快乐的体验,解决了一个难题,不仅感觉到快乐,还有满满的成就感。”还有的说:“学习难免要遇到困难,如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开始总要摔倒,但不久就掌握了技术要领,那份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成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思维。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2]。列举生活案例、设计生活问题、展开生活观察、再现生活场景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学习感受。在列举生活案例时,教师要围绕学生关注点展开;在设计生活化问题时,教师要切准学生心理;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观察时,教师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在再现生活场景时,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手段。
例如,在学习《说说我们的学校》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立刻明白了:这不是我们的学校吗?有学生感慨,想不到我们的学校会这样美。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堂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交流活动,并用“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为题展开讨论。学生拿到这个话题之后,迅速展开互动讨论,课堂学习氛围浓重起来。有学生说喜欢学校操场,也有学生说喜欢教学楼,还有学生说最喜欢学校花园,而且都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理由。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照片发起教学,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校园最为熟悉,教师给出的话题自然具有生活化意味,学生给出积极回馈,获得的学习认知也会更鲜明。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培养学生母校情结,对塑造学生道德素养也有积极帮助。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教学活动有主动参与兴趣,教师要围绕学生审美价值取向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形成学习体验。实地观察、社会调查、信息搜集、案例解析、课堂演绎、对话辩论、实验操作、公益宣传、游戏竞赛等,都属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形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筛选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布设时,需要充分接轨学生生活认知。例如,在教学《生命最宝贵》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展开课堂采访调查,让学生自主选择几个采访对象,针对爱护生活话题,调查被采访者在爱护生命的过程中有哪些优良表现和不足情况。学生听说要在班级内搞采访活动,顿时有了参与热情。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都行动起来。采访者抛出话题,记录被采访者的主要观点,被采访者都能够侃侃而谈,采访活动场面异常热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布设了现场采访活动,这是比较新颖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因为有明晰的采访要求,学生操作不存在任何问题。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形成高频互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四、丰富生活化教学实践
在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要延伸课堂训练长度,利用多种信息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课外展开生活化学习训练。社会调查、案例搜集、实践体验、实地观察等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学习认知构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面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产生强大的促进动力,也可以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3]。
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相关内容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安全意识。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外信息搜集任务:安全无小事,我们最为熟悉的安全内容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如果细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安全内容需要了解。请你们利用多种信息手段,收集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以列表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拿到训练任务后,深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向家长探寻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并利用教辅材料和网络信息平台展开信息收集。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列出一大堆安全方面的知识要点和防范方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深入生活之中展开信息收集,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完成了认知内化。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很强,教师一给出要求,学生就会快速行动起来,并能够收集到海量相关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结 语
针对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实际展开教学,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布设生活化教学活动、丰富生活化教学实践等都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学生对生活化教学内容有更多感知,教师要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科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自然构建成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学科能力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