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探讨
2019-11-27李迎霞
李迎霞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样枯燥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生也无法向教师及时地传递出对知识的需求,其思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散,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导致一节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出现了很多的数学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便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基于此,学校与家庭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1]。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外在因素
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孩子在学习数学时一头雾水[2]。笔者认为,学校和家庭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减少孩子数学“学困”的现象。
1.家庭的不利影响
就现状来看,很多家庭会出现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情况,导致孩子无法将心思真正地放到学习上来。笔者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好,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还有的是家长工作太忙,平时根本顾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孩子的学习只和学校的教育有关,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学校。以上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学校的不利影响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就是教师的上课方式不能被孩子很好地接受,如有的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过于生硬;有的教师虽然上课的方式比较幽默诙谐,容易让孩子接受,但是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样也是不行的。
(二)内在因素
在小学生的认知里,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思维能力的不完善导致小学生容易吸收比较直观、简易的知识。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便会积累大量不懂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不会产生求知欲,反而会害怕学习数学知识。再加上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缺乏以及学习能力的种种不足,导致他们在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更是无从下手。
二、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用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笔者认为,在面对数学学困生时,教师一定要用耐心和热情去感化学生。例如,在了解到班内的很多学生数学成绩都不是很好的时候,笔者心里其实是很生气的,因为笔者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学习知识,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通过与家长的交流,笔者才发现原来是学生羞于展示自己的弱势,长期的积压使他们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笔者改变了自己的“战略”,决定抽出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课堂管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上课的方式难以接受。不适合的教学情境往往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相反,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3]。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然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案,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洞悉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良好的互动,使数学课堂积极有效地进行。其次,在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善用启发和引导,指引学生往探究的方向前进。诚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循循善诱,与学生和谐共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也会渐渐地放开自己,更好地融入课堂,敢于独立思考,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全班同学和教师的共同协作下,化解所遇到的难题[4]。
(三)家庭与学校加强协作
家庭与学校在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但是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学好知识,健康地成长,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协作力度。尤其是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只有学校和家庭合作教育,才能真正地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家校合作会让很多家长觉得任务繁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家庭的关怀加之教师的疏导,往往会使孩子的数学学习变得简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会得到优化,家长会从心理上真正认可教师的工作,而教师也会在与家长的不断交流中,懂得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家校合育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参与。学校和家庭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也要进行有力的协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经过沟通和交流,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数学“学困”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