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渔”论道

2019-11-26阳利平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学语言学教师

内容摘要: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在践行“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让我们聆听一位语言学教师与一位教育学教师关于“鱼”“渔”教育的对话,探索并积累一些为师之道,以丰富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鱼” “渔” 教学实践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就有了所谓“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评价与争论。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在践行“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让我们聆听一位语言学教师与一位教育学教师关于“鱼”“渔”教育的对话,探索并积累一些为师之道,以丰富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语言学教师:在我看来,教师的职责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提出这一命题的人肯定会强调“授人以渔”,而事实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课堂只是在“授人以渔”,大师韩愈也只能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就很难说了。古代汉语、音韵学都是工具性的課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基本定位在“授人以鱼”方面,也就是说传授知识、释疑解惑。

教育学教师: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有区别于“士农工商”之职业的独特之处,它不能经由“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的父兄式的技艺传承而自然完成;而是需要具备特定的方式并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已不再是传授基本生存手段的父兄,而是要以人道的先觉者的睿智去觉悟后觉者,承担起文化与精神传承的灵魂工程师之职责。而这显然就不是“授人以鱼”所能做到的,而需要人格、心理、知识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融合的好教师。

语言学教师:呵呵,要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谈何容易。语言课比起文学课来,自然要枯燥得多,乏味得多。讲读古代的语言,没了“昔我往也,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的悠扬,也没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长叹。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语言课,我也会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实例教会学生一些读书之法或者学问之道,这也算是“授人以渔”吧。

教育学教师:你说对。学生喜不喜欢听课,喜欢听哪门课,不是由这门课本身决定的,关键还在授课教师。所谓:“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师尊则言信矣。”即为师者的尊严,不仅仅来自于学生的烘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师者的自尊、自信。这种自尊与自信,乃是缘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智慧与人格的力量,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这是以一种高尚的人格与智者形象,赢得门人弟子的膜拜敬仰,使之在一种“欲罢不能”的自省中求得真传。中国早期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把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要。这是因为有人格作背景和讲究教育艺术的原故,所以关键还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

语言学教师: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知识系统,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规律,短期内很难用有用或无用来做简单的概括。例如,音韵学、训诂学这些看似古董的东西有没有用,关键还在于我们有没有去用。如果我们试着用音韵学的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遇到的语言问题,就会发现音韵学确实有用,如果只是单纯教授或背诵一些“帮滂并明”、“东冬锺江”等,当然没有什么意义。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它们装在口袋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不管怎么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虽然有一些不满,他们还是有人捡了一些鹅卵石放在口袋里。就这样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口袋里的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因为他们有了钻石;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更多的鹅卵石。”这个故事说明,教师、学校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知识,即“授人以鱼”,但同时也希望这些知识能在各自的感悟和实践中变成晶莹的钻石。

教育学教师:呵呵,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尤其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确实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知识如今可能被如弊履般扔掉。而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又为那些可能变成钻石的东西的遗失而懊悔不迭。可见,为师之道,不是简单而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好学、深思且用之裕如。孟子曾深刻地指出:“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说教诲之而已矣。”阐明应把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置为施教的先决条件,有的放矢才能教导出裴然成章、文质彬彬的饱学才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授人以渔”吧。

语言学教师:对。让学生好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这应该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我就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叹前人的博古通今,感叹前人惊人的文献功底,进而对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敬而远之,这也是目前为什么本科毕业论文很少有学生敢于写古汉语论文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畏惧心理,对传统语言文字之学的学习充满信心,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从方法上启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做到不厚古薄今。古人学业单纯,可以“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而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有着乾嘉学者所没有的优势,例如电子资料的广泛流行、网络资源的轻便快捷、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都使我们能做到许多前辈学者无法达到的境界。

教育学教师:元好问曾说“绣出鸳鸯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绣出的鸳鸯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却断断不可将绣鸳鸯之金针让别人瞧去,这是一种保守的方法。然而,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来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要强调金针度人,“授人以渔”。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面对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生命的教育对象,一味机械地灌输,虽不能说是毫无益处,但无疑乃是下策,完全不足取法。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在劝导门人诵习诗礼时,曾以一种平和商量的口吻说:“小子何莫学夫《诗》?”然后又不厌其烦地称述学习《诗》的种种益处,从而使弟子们心悦诚服,自觉自愿地“步亦步,趋亦趋”。大学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的价值引导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学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与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只有把握课程的教学要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教有所成,让学生学有所获。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大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教学有方的大学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教学思维的深刻性与多样化,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教师将会象磁石一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培养出“自已的学生”。

语言学教师: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教法,关键是怎样利用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古代汉语想象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它没有现代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没有古代文学作品的优雅隽永,有的是一些乏味的字、词、句,听起来味同嚼蜡。但在我看来,这里有认识的问题,也有方法的问题。古代汉语拆解字词句固然乏味,但如果很好地把握字词句与文献的关系,把握好古代与現代的沟通与联系,简单的字词句分析也会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例如从一个汉字字形的演变,既可以分析出汉字发展的规律,认识汉语词义引申的特点,也可了解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从活生生的语言实际中寻找素材,真正做到“古今贯通,出古入今”。如通过“浮”与“刨”的读音,说明上古声母的变化,通过“堕落街”、“多乐街”、“都乐街”名称的变迁说明古代的所谓“通转”,说明字的通假、语言的的流变等。

教育学教师:呵呵,我可以想像你的课堂是多么的新鲜与令人振奋,你就像一条奔涌的溪流,常年为学生送去清凉的慰藉。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这种慰藉,就是从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入手。在教育学中,我们也往往通过讲述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倡导了一种真正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择自己的行走方式”——在《有序行走》这篇文章中,弗罗拉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让她的学生学会有秩序地排队行走。因为她觉得:“你生命中行进的方式正是你所能传留给学生的最坚实有力的东西”。虽说只是简单的行进方式,只是短短的一段路程,让学生越过走廊到餐厅去,但也要求孩子们做到如何整齐地、昂首挺胸地、有目的地行走,而不能在走廊里漫不经心地闲荡。在她看来,一个人行走的姿势和态度,或多或少地反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有秩序的行进方式,更多的代表着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文明素养。也许,我们教学生再多的学科知识,多年以后,他们都会忘记。但像费罗拉老师这种从最为简单的行进方式教起,熏陶学生,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反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让他们终生受益,甚至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品质和素养。我想这更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任务吧。

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上述不同学科教师关于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全部观点的基石无非就是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想,这应该成为新时代教师追求的信念与动力。

(作者介绍:阳利平,教育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个人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教育学语言学教师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