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文本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解蔽

2019-11-26应紫庭马进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状策略小学语文

应紫庭 马进

内容摘要:童话文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童话教学对小学生的语言、想象等能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发挥出童话文本的本真作用。本文根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童话文本教学应回归童话,回归儿童的理念,从而对小学语文童话文本的教学进行策略解蔽。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文本 教学 现状 策略

“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主要的文体,以其奇妙的想象、生动的情节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深受学生的喜爱。”[1]但在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童话文本时并未关注到童话自身的特点,即童话的受众是儿童,童话是为儿童服务的。童话教学必须回归童话,回归儿童,才能真正让儿童领略到童话的魅力。

一.小学语文童话文本教学现状分析

1.背离童话本身,教学忽略特性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习惯于站在成人角度解读童话文本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蕴藏的教精神,也习惯于采用任何文本都适用的万能解读模式来挖掘童话故事的教学内容及其现实教育启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总结出自己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模式,认为课本内容教学只要按照自己的一贯思路和一般教学程序走就不会出错。

“‘情感教育和‘培养想象力,不仅是儿童教育及其重要的内容,而且是童话教学应有的特色所在,但在童话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大多数教师在童话文本课堂教学中循规蹈矩,用语文课文都可采取的教学套路来引领学生进行课文分析与品读训练。尽管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省力,但教师没有考虑到童话的特有属性,即幻想性、象征性等特点,也没有关注到童话重在向学生展示的文字之美、幻想之美以及情感之美,导致童话文本的教学背离了童话本身,教学也忽略了童话的特性。

2.研读只重局部,过度强调启示

教师通常将每一篇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看得特别重要,在教案设计中往往将重点放在懂得童话文本中的道理上,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也常常抓住童话文本中具有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细致、全面地研读与分析。这样关注局部而忽略整体的做法容易割裂一篇完整的童话之美,同时也易导致故事内容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而被人为地分解,失去了童话原有的幻想价值。

统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科书增加了童话文本的数量,这是《课标》中第一学段阅读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观照低年级学生心理诉求的表现。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文本中的教育启示,就容易抹杀学生对童话本身的向往与兴趣。

3.束缚学生体验,遮蔽本己感悟

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唯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童话意境。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个人审美体验,在课上并未用心引领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世界,只是在童话王国的门口打转。忽略学生体验的童话教学会剥夺学生走入童话王国与主人公进行深度情感交流的权利,导致学生无法自由地在童话世界里徜徉,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童话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多教师根据解读出的文本价值来设置一系列课堂问题,从而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答案。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只能接受已有的价值观念,而学生原初的情感体悟可能早已被课堂上得出的正确答案所否定或遗弃。此外,教师在童话课堂上分析字词句这一固定程序中也易导致学生停留于文本表面,被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教育遮蔽本己的感悟。

4.教师掌控课堂,学生实际空场

当下,童话教学观念还没有很好地发生转变,依然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理解文本内容,而原初的个人感悟则遭到遗忘。比如,教师常喜欢用课本剧表演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意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童话剧本的改编和演绎中来,让学生能够深入倾听文本的声音,从而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但是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看上去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实际只是贴标签式的设计、浅层面的模仿,没有领会童话文体、童话文本的精神”[3]。

究其缘由,让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是一个理解童话故事的好方法,但教师容易偏离自己设置表演环节的初衷,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变成每个小组节目的中心导演。如果课堂大多数时间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就体会不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意义和本己的重要性,课堂参与度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学生实际空场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与童话文本的心灵隔阂。

二.小学语文童话文本教学策略解蔽

1.道说童话文本特有的精神世界

教师应抓住童话的特有属性,在开放、诗意的状态中道说童话文本独特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幻想世界。儿童能与万物进行交流,任何动植物都是美丽的存在,是有着语言和思想的存在者,所以“教师在教学童话时,不要过多的道德劝教,而是应该自身保持一颗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慢慢地去感悟,给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4]

此外,教师也应利用好童话教学的独特优势,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分享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拥有自由想象的机会。只有把握好童话体裁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真正和学生一起走进幻梦般的童话世界,道说童话故事,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涟漪,从而陪伴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让童话教学课堂内外共属一体

童话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教益,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童话整体,深入挖掘躲藏在文本深处的寓意,对遮蔽在文本空白点中的隐性价值进行思考、感悟与探究;课后,教师也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将在课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其他童话文本的學习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出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文本升华。

当然,引导学生领悟童话中深刻的现实意义固然重要,但教师不能紧紧抓住教育启示这一关键点来进行童话文本的分析和思考,这很可能会与作者在写作时想要传达的童话精神相背离。总之,语文教师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也不能为了启示而启示。在课堂内外共属一体上,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阅读童话文本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时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将阅读延伸至课外”[5]。教师只有让童话教学课堂内外共属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3.倾听学生内心需求与情感体悟

“让童话精神进入教育,作为教师,在童话活动前,应该以儿童的趣味为依据来选择童话,而非以成人的意志;在童話活动过程中,应该以引领儿童成长为目的,主动唤起并保护儿童的独特体验”[6]。因此,在教学童话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满足学生的呼唤。儿童是一个容易感受童话精神意蕴、进入童话奇幻场景,也容易体悟主人公性格特点与言语情感的特殊群体,让童话教学回归儿童本身是教师应秉持的教学信念。

童话文本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儿童阅读体验最好的途径。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进行深入言语体验和情感体悟留有时间和空间。此外,教师还应抓住文本内容中的空白点来设置关于体会人物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引领学生在朗读童话、议论童话等教学环节中揣摩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深度的言语体验,领悟童话文本的特色,借此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简言之,教师应努力让优秀童话作品在学生心里种下诗性的感受,让学生形成善良的品格,勇敢而无畏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世界。

4.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在场积极性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在场和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童话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场思考和感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童话文本的本真作用显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的语言、想象等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去找寻童话中蕴藏着的真谛。学生是童话课堂当中的主角,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课的内容和进度,而忽视学生的阅读停留点。所以,教师应把握时机培养在场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能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身边的事物,也能用美好的情感来看待身边的事物。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之独在也是在世界中共在。”[7]教师不仅要看到此在学生的价值,还要努力实现自身与学生、自身与童话文本、学生与童话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共在,从而让童话文本教学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三.结语

小学语文童话文本的教学,只有正视童话独特的风格属性和美学特色,才能把童话教成童话。教师要关注儿童本己的心理呼唤,帮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童话本真的精神和意蕴,让儿童真正沉入童话世界中倾听文本的声音,在故事的阅读与思考中获得生命的成长。总之,回归童话本身,回归儿童本身,是小学语文童话文本教学的价值诉求。对于教师来说,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童话文本自身绽出,从而让儿童感受童话的语词如花,觉知童话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季美红.把握文体特点,彰显童话之味[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39-40.

[2]杜艳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祁智.童话教学的典型问题透视与突破——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27):19-21+29.

[4]严悦.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

[5]姜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6]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12.

(作者介绍:应紫庭,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马进,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现状策略小学语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