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暴力角度看《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关系
2019-11-26钟楚欣
内容摘要:众多学者针对《围城》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叙事方式等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亦或从伦理、社会、哲学等方面进行主题阐释,而比较少谈及方鸿渐、孙柔嘉二人婚姻关系破裂的原因。文章从非暴力沟通的角度对方、孙二人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帮助学生将书本所获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使其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和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 《围城》 人际关系
一.引言
《围城》这本经典选入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自读作品栏目,这本书被称为近代的“儒林外史”,它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漫画式的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事方法等以及多元的主题解读获得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研究分析。中学的教师似乎也更多的从以上所述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等方面和学生共同理解文本。然而从非暴力沟通角度对方鸿渐、孙柔嘉二人婚姻不幸进行分析的文章不多,而了解非暴力沟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与他人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任务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文明友好的沟通是现代人应该拥有的素养。《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明确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1],文章认为口语交际不应该只是指帮助学生能够文明得体、自然流畅的与他人交流,更应该关注到交际过程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以及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良性、友好的沟通。
二.关于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非暴力沟通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为基础,以爱作为前提,构架语言交流的桥梁。”[2]在交流或者发生争执的时候留意和观察发生的事情,保持理智和冷静;尝试感受自己与他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习表达内心的需要并勇敢的向他人求助或提出请求。语言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思想。”[3]人们的思想需要通过媒介传达,在交流的过程容易发生偏差,语义理解的偏差对交流形成阻碍甚至造成冲突和矛盾。非暴力沟通不只是一种理论,它是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帮助他人学会与自己相处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非暴力沟通是相对暴力沟通而言,暴力沟通可以理解为语言暴力,它是指“带有中伤、支配、贬损、侮辱、歧视、恐吓、嘲讽等性质的口头或书面语句,其中可能包括不文明的语汇表达,甚至采取造摇、诽谤、诋毁、人身攻击、制造谣言等手段导致他人受到精神与心理上的痛苦与折磨的语言现象。”[4]语言暴力对人的情感伤害远远超出其他暴力,这种隐形的攻击虽然没有对人的肢体造成直接伤害但是给人的精神和情感痛苦却是深远持久、难以愈合甚至还会发展到肢体暴力。非暴力沟通帮助人们意识到相比其他激烈的残酷的血腥的暴力,语言暴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发生的频率更多,带来的隐患更大。
三.非暴力沟通角度看方、孙关系
《围城》从第八章到第九章主要讲述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生活。总体而言几乎感受不到两个人婚后生活的开心和幸福。开始方、孙两人的结合是匆忙的,没有深厚的情感基础作为婚姻的前提,婚后充斥着双方家庭的琐屑和纠纷。两人婚姻的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这里主要分析三次较大的争吵,从双方争吵过程中的语言对话探索其婚姻破裂的问题。文中方、孙三次争吵对话如下,第一次争吵是因为朋友赵辛楣,“(孙)你也知道出去了好半天么?反正好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整夜不回来也由得你。我一个人死在旅馆里都没人理会。(方)现在还不是一样的吵嘴!你要我留在旅馆里陪你,为什么那时候不老实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你存什么心思!(孙)你真是爱我,不用我说,就会知道。唉!这是勉强不来的。要等我说了,你才体贴到,那就算了!一个陌生人跟我同路来,看见我今天身体不舒服,也不肯撇下我一个人好半天。哼,你还算是我的爱人呢!(方)一个陌生人肯对你这样,早已不陌生了,至少也是你的情人。……(孙)我不听你的解释。(第二次因为苏文纨)(孙)身体是回来了,灵魂恐怕早给情人带走了……看见你从前的情人糟蹋你现在的老婆,而且当你那位好朋友的面,还不称心么!……(方)是的!是的!人家的确不要我。不过,居然也有你这样的女人千方百计要嫁我。(第三次是因为孙的姑妈)(方)谁要她替我找事?我讨饭也不要向她讨!她养了Bobby跟你孙柔嘉两条走狗还不够么?……”[5]从这些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两人关系非常紧张,两个人的对话出于对立和情感隔离状态,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他們之间的对话没有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双方不懂得克制自己,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任性宣泄在双方身上,语气尖酸,语言之间充满了挖苦、指责、嘲讽、贬损甚至侮辱对方人格。这种语言暴力程度一次比一次严重,破坏力一次比一次强,这种语言暴力如一柄利刃逐渐地割裂脆弱的关系最终导致婚姻以离场告终。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谊相通,乐于互助。”[6]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前提是放下成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和爱自己爱他人。观察是对现象进行客观描述而不附加个人情感的评论和判断。通常在对话中人们容易加入个人的看法和评判。在旅馆中因赵辛楣而引发争吵的过程中孙柔嘉没有注意将观察和评论与指责区分,孙柔嘉在描述方鸿渐离开自己去陪朋友赵辛楣时间太长的同时语句中带着指责和控诉的意味,使方听了内心也感到不舒服和恼火,由此也没有仔细感受孙柔嘉话语背后隐含的难过和委屈。处于亢奋激动状态的两人没有耐心的观察、感受彼此的情感所以也无法体会到对方的需要是什么。其实生病孤身一人在旅馆的孙柔嘉需要的只是方鸿渐的体贴和看重,而方鸿渐需要的则是孙的理解。既然连双方的需求都不清楚,又何来的请求呢。所以直到争吵结束方、孙二人都没有明白对方内心的需要,而通过苛责和讽刺等方式宣泄在对方身上,孙柔嘉甚至表现出在话语权上的强势。第二次的争吵可以看出孙柔嘉虽然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大学生,但是骨子里还是围绕家庭和男人转的传统妇女性格特征。见到有钱有势的苏文纨后孙的内心感到非常自卑同时也有被苏羞辱后的难受。然而方鸿渐没有观察到孙的情绪变化,孙也没有感受到内心的需要是希望丈夫能够在自己被羞辱时站出来维护。两个人此时此刻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互相埋怨对方。在婚姻上方、孙还没有足够的成熟去体谅照顾对方的情感从而采用争吵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即使是深厚的感情也会在争吵中消耗殆尽。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争执显然比之前更严重,这两次争吵越过观察和感受,直接讽刺、挖苦、贬低甚至折辱对方人格尊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越是亲近的人,人们的心理防线越低,语言暴力带来的攻击性越容易伤害双方的感情。
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分析以上的对话,可以了解到在争吵的过程,双方没有尝试着尊重和关爱对方,也没有试着停下来倾听对方的诉求。这种无效的沟通达不到联系感情、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结语
人类通过语言交流传递信息,非暴力沟通帮助人们认识到暴力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合适的方式减少沟通中的摩擦和误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在学生生涯,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学生最终会步入社会,组建家庭,生活在群体中。为了更好的更加顺利的在群体中生活,学生需要掌握倾听、表达的能力。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式。
注 释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杜冰南.非暴力沟通的三重境界——一种平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92.
[3]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4]张锐.我国现代城市家庭中的语言暴力传播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10.
[5]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279-335.
[6]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阮胤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10.
(作者介绍:钟楚欣,广州大学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