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

2019-11-26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冯军太张玉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朋友道德德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冯军太 张玉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将语文教学中的养料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人格,并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其中,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现在我就从以下方面作一点自己的德育经验浅谈。

一、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进教学中

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的东西,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领悟并贯彻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道德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我就将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当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

1.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渗透

教学《剃头大师》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剃头大师到底是谁?当孩子们互相玩剃头的游戏时,家长难道不管吗?家长会允许孩子们胡闹吗?又有孩子会说,孩子们互相剃头发,是不是就是现在社会大家认为的潮流发型呢?在孩子们提出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经历了道德上的洗礼和成长,也知道了要关注家长的想法,让孩子们的思想和情感步入一个更高更深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

2.在生字、生词的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句子、段落进行逐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而这个过程也是学习和渐渐懂得道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时,先从“儿子”这个词入手,经过对三个儿子表现的分析及结合老爷爷的说法,与学生共同得出课文中有“三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儿子”。这堂课在不失语文味的基础上,时时渗透着德育,让学生理解了“孩子和儿子”的区别,懂得如何做一个“儿子”,懂得孝顺的道理。

3.在课堂拓展和延伸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 分钟时间,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特别是对待学生的思想启迪教育,更不能随着课堂40 分钟教学的结束随之结束,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和拓展。在课后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在教学完名人故事后,也可以写出读后心得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为什么名人就能受世人称颂和爱戴。在强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孩子们的思想教育,陶冶孩子们优秀的情操。在这种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学生的德育也就不自觉地提高了。

二、师生交往中的德育渗透

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互动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我认为这也是教育者给予被教育者德育教育最重要的一方面,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所透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会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产生影响。

1.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起到激励和引导的重要作用。学生也是会听老师语言行事的,往往老师的语言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得体。例如我在语文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识字时,我运用“摘苹果”的游戏,但出现了一个情况,有几个没拿到苹果的小朋友开始分心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比如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又如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2.教师行为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你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可以胜任这个榜样的任务。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例如平时在教学生读书的时候,我都会进行泛读,哪儿要停顿?哪儿要拖音?哪儿要抑?哪儿要扬?有一次读,由于一时粗心习惯性地把“锃亮”读成“贼亮”,学生发现后指出了我的错误。我立刻向学生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一定改正,并请全班学生监督,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一个知错就改的榜样。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时刻审视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三、道德理论与生活相联系

1.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训练是学生在上课、作业等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历的知识、思想、认识的成长,也是学生经历德育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时,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良习惯的改正、心情的调控等都是在训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刻苦的精神和理智控制的能力。

2.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或是口语训练,无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宣泄,现实生活的写照。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把教材中的德育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我该怎么办》,“我”打碎了爸爸喜爱的花瓶,告诉了爸爸,还是被爸爸骂了,我到底要不要说?大部分小朋友觉得还是应该说,因为要勇于承认错误,但是也有几位小朋友表示自己不会去承认错误,因为怕会被爸爸打。学生其实懂得做错要承认错误的品德,但是如何去承认错误才不会被爸爸骂,就要靠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及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人了。让学生不仅懂得德育的重要,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语文学科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和学生学习的氛围,也都是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几方面,认真钻研教材,真切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德育变得实实在在。

猜你喜欢

小朋友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