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课文教学突破口,提升教学效率

2019-11-26福建省南平市南山中心小学游志雄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声调岩石

福建省南平市南山中心小学 游志雄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课文题目、正文、插图、课后练习、课后拓展等。教师通过课文教学,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如何寻找课文教学的突破口,又是教学好课文的关键。

一、凭借课文插图,突破课文教学

语文课文中配有一些直观、形象、生动、优美的插图,正确有效地使用它,可以落实课文的教学要求,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汉语拼音声调教学中,课文配备了汽车行驶的插图,颇引孩子们的注意,我将声调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启发孩子们:这几幅插图跟声调符号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主动思考,积极辩论后,教师引导得出:小汽车行驶的路线跟声调符号的形状很像,并编了一个顺口溜:“一声汽车平地走,二声汽车上山坡,三声汽车下坡又上坡,四声汽车下山坡。”这样把抽象易混淆的声调符号化为具体而有趣的日常生活印象,学生学起来轻松、有味。又如,g、k、h 的教学,飞翔的鸽子提示了g 的读音,鸽子嘴里衔的g 形,橄榄枝提示了g 的形;k,一棵水草和边上的两只蝌蚪提示了k 的形,蝌蚪的蝌提示了k 的读音;h,一个小女孩坐在长椅上喝水的插图,长椅多像h 的形,喝水提示了h 的音,并编了一个顺口溜:“一只鸽子g g g,小小蝌蚪k k k,靠背椅子h h h”。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提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么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教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因此,巧妙地利用插图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二、凭借课文题目,突破课文教学

课文的题目就好似一孔泉眼。因此,巧用课文题目能够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进入课文的阅读。例如,教学《最大的“书”》时,我是这样从课文题目入手的:让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读课文——题目中最大的“书”是什么书?学生答“岩石”,紧接着我又追问:岩石和书根本就是不同的两样东西,可地质勘探队叔叔把岩石当书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细细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岩石与书的关系,引导学生读文,讨论总结:一层一层厚厚的岩石=一册厚厚的书,雨痕、波痕、矿物等=书上的字,岩石里留存的动植物化石=书上的图画,岩石给人们提供的科研价值=书上告诉我们的知识。可见,地质勘探队叔叔把岩石称作书是很有道理的。现在老师再提一个问题:题目的“书”为什么要用引号呢?根据我以前上课渗透过的引号的用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最大的“书”不是真的书,这个书指的是岩石,当然要用上引号了。这样一个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迎刃而解,引号这一特殊用法,学生也印象深刻。可见,从课文题目入手,能将课文教学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零为整,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

三、凭借课文结构,突破课文教学

课文的结构复杂,形式多样,不同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突破方式。例如,《桥》(六年制第十册)属于事情的发展变化有线索可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从主线入手,提纲举目,沿线扩散,合并思考。从“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这一主线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突然降临时的惊心动魄,体会疏导撤离中英雄的言行,思辨文中人物的矛盾之举,从祭奠英灵这一段中解难解之谜,最后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为村民搭起一座生命桥。整堂课上起来条理清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我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作为分析课文的切入点:①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②课文分别介绍三个怎么样的儿子?③从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从篇末入手,设计系列提问,逆向扩散,可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凭借课后练习,突破课文教学

巧妙地利用课后练习,着力挖掘练习的价值,才可能理清教学脉络,优化备课思想,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例如《搭石》课后练习题: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学生通过语句寻找,体会到有些事物虽然并不起眼,也不美,但它的内心却非常美,山里的人就像这搭石一样,外表朴实但心灵很美,从而让学生明白考虑事情,对待事物应从各个角度出发,不能一概而论,由此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也学会了辩证思考。又如《詹天佑》课后练习: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围绕这一课后问题,从“杰出”“爱国”两方面探究就能掌握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学生通过做这个思考,就能较快地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凭借课后练习,巧妙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还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纠正,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声调岩石
声调符号位置歌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声调歌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海藻与岩石之间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