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巧练 提升写作素养
2019-11-26叶湘梅
叶湘梅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广东韶关 512700)
引 言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加强平时的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练笔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写日记、周记,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等,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阅读量不丰厚,而这些练笔又没有固定形式或参照,随意性大,所以不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综合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有关专家依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挑选精编而成的,不但是学生悟道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学生学文习作的重要凭借,是最好的范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课文特点巧设练笔平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写作技巧,并把这些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练笔中来,能为其打好坚实的习作基本功,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根据课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巧练,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悟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1]”“分段表述”乍看起来,似乎不难做到,其实不然,它标志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是习作教学中的一项硬功夫。教师除了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习作提纲的能力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篇章的结构巧设练笔,使学生学习该文写作安排材料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我们想实地观察太平洋绿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事情经过——具体描述了向导对即将被叼走幼龟的冷漠及受众人指责后将幼龟抱进大海;结果——大量的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食。其次,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描写的,清楚明白,告诉人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会弄巧成拙。最后,笔者让学生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一件事,并从中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又如,学生学了《观潮》后,懂得了该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的,随后笔者出了一道与之相对应的作文题——《一场暴雨》,让学生进行练笔。在这一一对应的练笔中,学生普遍能仿照《观潮》的篇章结构形式,按“下暴雨前,下暴雨时,下暴雨后”这一顺序把这场暴雨过程写清楚。很多学生还写出了暴雨前天气闷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时,雷雨交加,瓢泼而下;暴雨后,洪水满渠河,空气清新怡人等特点。
再如,在学了《故宫》后,学生从该文中体验到了按游览参观顺序写一处景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练笔,笔者出了作文题目:《美丽的校园》《我的房间》让学生选题练笔。学生通过找出课文的梁架,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中,能很好地领悟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凭借课文内容类属特点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人们学艺一般从模仿开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东西。对于这种观点,婴儿学话是个例证;歌星成名从初学模仿他人唱,到后来自成风格成为“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宋代朱熹曾说:“古代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又说:“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2]”学生学写作文也不例外,也应该从模仿开始的。借文巧练,选材角度小且突出,内容简短又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形式多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教材中的课文从内容上来分主要有写事为主的、写人为主的和状物为主的。而不同类型的课文中又有写得特别有特色的段落。教师只要能充分发挥课文范文的模仿作用,依据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模仿训练,便能轻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了课文《理想的风筝》后,笔者出了《我的老师》《我的妈妈》等题目,让学生在练笔中结合实际去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特点及写几件典型事例来进行描述的写作方法。再如,在学生学了课文《猫》《珍珠鸟》后,笔者让学生模仿作者这两种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的描写方法,来描写自己所熟悉并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片段,并使学生懂得: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外貌(各器官、形状、颜色等)、生活习性(吃、睡、爱好等)、与自己发生的事来反映动物的特点,把动物写活。又如,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时,笔者以游戏的形式——猜猜他是谁,让学生用本文抓人物肖像特点的写法,进行练笔,描述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但不透露这位同学的姓名,让大家猜,如果大家能猜出来,说明你的肖像描写非常成功。没想到,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四处环视观察起来,疾笔描述着,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这次练笔。他们兴致高涨,纷纷参与了这次游戏,连本班写作水平很弱的小安同学都能把小洋同学描写得惟妙惟肖:“他特别爱笑,而且常常还是那种傻傻的笑。个子不高,体重超标,圆圆的脑袋,鼓鼓的肚子,如一个圆滚滚的巨大皮球。你们猜,他就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答道:“小洋!”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在这次练笔中结合实际,学习并很好地运用了抓住人物肖像的特点进行描述,使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也明显提高了。
三、丰润课文内容情节进行补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情节是那么引人入胜,是那么感人肺腑,而课文往往又有许多地方给人留下回味、遐思和想象的意境,正因为这样,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丰润课文内容情节,巧设补写与续写,这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
(一)丰富课文空白——补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不少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委婉,言简意赅,给读者在思维上留下了想象、拓展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巧设练笔。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笔者让学生充当邱少云,当看到火苗子呼呼地向自己这边蔓延时,会怎么想?火烧到自己身上时是怎样的感受?又会怎么想?学生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之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邱少云的伟大精神,还带动了学生进行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再如,在教学《天窗》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是没有描写风雨雷电是怎样地猛厉扫荡这世界的,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声音效果,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并叙述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写出的效果真的达到了“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凭借课文情节合理想象补写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二)延伸课文情节——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回味、遐思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潜心会文,留心捕捉课文结尾有价值的留白,巧设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例如,在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后,学生很可能会有这样的余兴:《鲧禹治水》中大禹被人们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后,怎样治理天下?又会发生什么奇特的事情?而《女娲造人》中在女娲造完人后,女娲还会继续为大地做什么新鲜事呢?女娲造出的人又是如何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的呢?情节可以怎样合情理发展呢?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让学生选择本单元中的其中一篇神话进行续写,给予学生一次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练笔的机会。
再如,《穷人》一课所讲的渔夫和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有了结果,但又使人感到故事没有结束。因为课文结尾发人深省,人们继续关心着渔夫、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所以,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延续情节进行练笔。有的学生想象到这样的情节:桑娜家收养了两个孤儿后,生活一下变得更艰难了,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渔夫增加了出海打鱼的次数与时间,而桑娜则到有钱人家领些杂活来干,以增加收入来协助丈夫维持家中生活。而有一位学生还想象到,渔夫在一次出海打鱼时因奋不顾身救起了一个玩耍溺水的富人家的孩子,受到重酬后,买了一艘船和一张新渔网,使打鱼的量明显增加,随着几个孩子的长大,生活逐步得到了好转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结 语
借文巧练,是学生学文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打开学生写作思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内容,给予学生写作的机会,只要我们教者依据实际,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