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补救”视角 提升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讲评为例

2019-11-26梁高英

名师在线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评价

“作文讲评”,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完成相关写作任务后,教师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及时批改学生作文,然后对本次写作的情况及质量进行讲述与评价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的作文讲评,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先表扬优秀的作文,然后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讲一些修改建议,内容太过宽泛,方法太过随意,评价太过单一,因此效果不佳。若把“补救”作为讲评的视角,便能大大提升作文讲评的有效性。所谓“补救讲评”就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后,重点突破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某一缺陷,从而达到补救学生作文缺陷的目的。

一、选好内容,重点突破

(一)考虑学生习作的缺陷

学生是教学中的首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最近发展区,还要考虑其习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缺陷,从而进行补救式教学。例如,在“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习作中,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缺少对话、提示语,人物不够生动具体的缺陷,于是教师安排了以下内容:让“哑巴”开口说话,即恰当地加入对话、提示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补救教学,让学生自如地运用对话和提示语。

(二)考虑课程要求

课程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教与学的重要根据,什么阶段安排哪一内容需要考虑课程的要求。在作文中,如果有些缺陷是超课程的,就不予在当前学段考虑,如果有些缺陷刚好是课程要求掌握而没有掌握的,就需要进行补救讲评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人物特点不够鲜明的缺陷,但考虑到课程是这样要求的:“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因此,教师认为在第二学段就要求学生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不太现实,于是就改成:能加入对话、提示语把事情写清楚、生动。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程在第二学段对“写清楚”的掌握是有要求的。由此可见,如果课程有要求,但是学生掌握不好,就有必要进行补救式讲评。

(三)考虑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体现编者的意图,连接着课程和学生。考虑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适当选择讲评内容,使教学更具实际意义。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中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对话和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可以说,加入恰当的对话和提示语是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这一单元的补救式讲评课就可以在这个形式上开展。

二、讲究策略,有效突破

(一)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补救式讲评主要解决学生自己存在的缺陷,因此,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然后在彼此合作的基础上发现自己思考的缺陷,转变自己原有的思维,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

【案例1】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评课开头:教师出示学生作文中的典型缺陷句子)

师:读了这三个例子,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些例子都写得不具体。

师:怎样不具体?可以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每个人都不说话。

师:特别是哪里?请结合例子具体说说。

生1:“班长气愤地说”,怎么说,却没写出来。

生2:“我们叫他别怕,他怕得大叫”——对话都没有写出来,让人莫名其妙。

生3:“同桌仔细地讲解”,怎么讲解,也没写出来。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些句子的不足。

总之,所有环节都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预定目标,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二)讲练结合,明确规则

在呈现学生习作的缺陷后,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规范的知识,帮助其形成规范的语文能力。

【案例2】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评课最后环节中)

师:对呀,在人物有话要说时,(板书:有话要说时)我们可以加入对话和提示语,让“哑巴”开口说话。(板书:让“哑巴”开口说话)那这个片段,需不需要加上对话和提示语呢?(出示片段)

生:需要加入对话和提示语。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物有话要说的时候没有加入对话和提示语。

师:哪些地方?

生:“梁老师问他陈晨阳在哪,他答了一句”——答什么没有;“小谢大叫”——叫什么没有。

师:真棒!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地方应该加入对话和提示语。好的,现在请你拿起笔,在这两个地方加入适当的对话和提示语。

只有纯粹的讲,没有练,学生不能真正把规则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只有纯粹的练,没有讲,学生就不能掌握明确的规则。只有讲练结合,规则明确,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三)步步深入,科学实效

要想作文讲评课发挥“补救”功能,教师要展示学生习作中的缺陷,然后讲解学生的缺陷,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最后根据正确的知识结构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讲评就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展示存在共同缺陷的例子,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采取正确的弥补缺陷的方法;第三步,在具体情境中操练正确的方法。这一教学模式遵循的认知规律实质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问题,这一认知规律是心理学中解决问题的操作模式,符合高效课堂规律,能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三、恰当评价,兴趣突破

(一)评价主体多元

在发挥“补救”功能的讲评课中,自己、同学、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有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评,有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学互评,有时自己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多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评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对着标准自评,然后同学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评。评价主体多样化,打破了传统讲评教师“一堂评”的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评价目标明确

从“补救”视角讲评作文的评价标准紧扣讲评内容,评价目标明确。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评课就明确提出以下标准:(1)在人物有话要说时适当加入对话和提示语,得50 分;(2)对话、提示语格式正确,得50 分;(3)语言正确、流利、生动、有趣,得50 分。满分150 分,这种评价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向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使评价发挥引领作用。

(三)评价方式多样

发挥“补救”功能的讲评课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星级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打分;“分数式”是对学生的习作采用分数打分的评价方式;“反思式”指学生根据自我参与的体验和收获,以贴小标识或做记号分级的方式在本子上留下“自我评价”,以促使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多样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主要提升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指导课教学和作文讲评教学,其中阅读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技能和情感上的进步,作文指导课由于时间的短暂,主要在于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而作文讲评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纠正、反思自己的缺陷。不同的课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承担的任务不同,只有各课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补救”应成为作文讲评的重要视角。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评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