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意识,让写作不再茫然

2019-11-26王燕茹

读与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北原假想笔者

王燕茹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0)

如何突破学生的写作瓶颈?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下笔如有神,完成一篇有质量的作文?这些问题一直是笔者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众多语文同仁的困扰。在未接触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之前,在写作教学方面,笔者一直都是在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篇章结构以及语言上下功夫,可是无论笔者再怎么教,学生碰到新的作文题目,不会写的仍然还是不会写,跑偏的还是照样跑偏,想到什么写什么的还是照旧,杂乱无章的还是照样杂乱无章,学生在写作方面总是得不到大的突破,习作中总是有大量的“空话”、“套话”,还有就是为了凑字数经常堆砌材料……诸多写作中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妥善的解决。

然而有幸拜读了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之后,笔者醍醐灌顶,原来诸多问题的根源是笔者在写作教学时缺乏写作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等的关注与引导,学生写的时候不知道向谁说(写),为什么目的(说)写。今天,笔者要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体现“读者意识”的实践结果。

那么,什么是读者意识?

荣维东教授在书中讲到:“从写作心理发生机制看,作者想写什么和想怎样写,不仅受自己主观愿望的制约,还受制于心目中的对象,这就是读者意识。”通俗点来讲,就是李冲锋教授所说的:“读者意识,其实也可以称为交流意识,写作是一种交流活动。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是读者意识的表现。”

为了践行这一理论,笔者先在作文课上布置了一道任务型材料作文让学生去写,并未给学生做任何的写作指导。

然后,过了一个小时,笔者发现竟然有个别同学一个字都未动,问之,则曰:“不会写”。而有写的呢,偏题、堆砌材料、杂乱无章等老问题就又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强调了写作中“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还给学生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具体内涵以及相关内容,更给学生分享了一篇“读者意识”较强的例文。之后便让学生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文章的详细程度是否适合我的读者?

观点的提出是否符合逻辑,顺序对读者而言是否显而易见?

是否使用明确的过渡,帮助读者遵循我的思路?

我的每个句子是否明确具体?我是否说出了我想说的意思?

我的语气和风格是否适合我的读者?

一些学生经过修改之后,文章确实有了较大的改善,“空话”“套话”的现象也大有改观。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呈现一篇实现“真实写作”的学生的文章。

情感不应掩于唇齿

安德烈曾言:“真诚的人从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总是蒙了一层面纱。”但我认为,情感不应该只是深藏在心,而应该宣之于口,明白地让对方知道。

日本谐星北原武,因为母亲不断说要钱财,根本不顾他的经济状况,以致他对母亲颇有微词,也很少回家尽孝。

是北原武的母亲不够爱他吗?相反,从她为北原武留下的数千万日元的遗产便可看出,这位母亲十分爱她的孩子。但是,她却一直将自己的身后情谊掩藏,羞于启齿。只在过世后才透露出零星半点,给北原武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大憾。

所以,感情并不该遮遮掩掩欲语还休,稍微露出一点便忸怩不安,他应该被表达出来,告诉对方自己有多在意,为对方做了多少件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回应。如果只是一味的付出而不期冀任何回报的话,不光对自己不够公平,对于别人而言也是一种负担。本质上,极端的付出与无休止的索取一致,都令人避之不及。

在表达情感上,西方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热情,大胆且直白,对于喜爱的人或物,都不吝以发自肺腑的古语来表达。而反观我国,从古至今,敢于直言感情的人少之又少,大多藏在只言片语中,还要山清水秀地指代一番,言有尽而意无穷,只不过这绵绵无绝期的意却鲜有人能够体会。譬如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言两语便勾勒出母亲灯下纳鞋补衣,将未出口的关爱与挂念一针一线绣进衣里。所幸孟郊有心,把母亲的心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倘若孟郊未曾看见,也未曾感受到呢?也许慈母的“临行密密缝”与“意恐迟迟归”会变成简陋褴褛的衣衫和永无休止的念叨,也就更无后世传诵的《游子吟》。“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凝。”世上多的是掩于岁月止于唇齿又不为人知的深情厚谊。不说出口又怎能确保对方没有曲解你的情谊呢?万不可像北原武与其母亲一般,活在不解中。

人类生来有口,产生思想,在千百年的沉淀中为表达创造了语言和文字。我们就要善于应用与生俱来的天分,表达情感。

这篇文章文意流畅,娓娓道来,像在跟一位挚友倾心地交流自己对北原武母亲的做法的看法。文章看似毫无章法,但却井然有序,意脉连贯。语言表达亦是亮点,有客观平稳的陈述,有引人深思的反问,有引用,有对比,议论分析更是入情入理,动人心弦。只因写作中有了一个自己设定的假想的读者,作者在立意、篇章结构、选材以及语言上无需刻意斧凿,一切便水到渠成。可见写作时,有无假想读者的存在,至关重要。事实上朱自清就曾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他还强调:“写作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也就是说,写作就是为了作者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所以我们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的问题:我是写给什么人看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使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

我写的文章读者是否能懂?我应以何种资格向读者说话?我所写的是否合乎特定的场合?这些写作中的意识问题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假想读者意识”。

将“读者意识”融入写作课堂,这是笔者的一次开创性的写作实践,也是一次行之有效的写作实践。因为当笔者给学生明确了“读者意识”的内容,让学生再去写作与修改时,本来不会写的突然有思路了,堆砌材料、杂乱无章的现象也少了,特别是“空话”“套话”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读者意识”,让学生的写作不再茫然,值得拥有。

猜你喜欢

北原假想笔者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研究
假想防卫过当的对策研究
——以明某某案为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论"假想防卫"
北部平原上的时代书写
月亮堂的心跳与脉搏
一位上市公司女老总自述:恩爱是场戏,娱乐你寂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