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6邵金晟
邵金晟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江苏南京 210029)
引 言
分层教学法的别称是分组教学法。其以学生智力、学习成绩两个方面为根据进行分组,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时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合理科学地应用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以轻松的态度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到数学的知识海洋中;而且能够逐渐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因此,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将会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及概述
(一)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在分层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智力、能力、兴趣等各方面分析,加上对已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开展分层次的教学[1]。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避免教师在教学时忽略某部分学生,而且能推动教学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要注意避免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不能让优等生产生高人一等的错误认知。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前提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分析分层教学法适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并能合理地分析问题[2]。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数学亦是如此。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启蒙阶段,其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计算,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清晰。但也应该知道,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因此,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程度也不一样。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中,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制订基本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定制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像传统教学法一样只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规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综合考虑。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一)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并进行分层分组
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自然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正确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层和分组,让学生在不同小组中接受教育。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这三个主要方面及其他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隐形的分层,按照1 ∶2 ∶1 的比例对本班学生分层,即三个层次:A 类(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后,教师需要选取一位学生担任本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完成本组的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时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再次分组。
(二)在课堂教学时的分层教学
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更高效率地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有质量地培养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做好分层工作。教师应依照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感程度这四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制订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本章中数学基础知识;而中层的教学目标则是能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最高层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本章的数学知识。举例来看,教师在制订《移多补少应用题》这章的教学目标时,最高层的教学目标是探索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否还有其他分析和解题方法;而中层教学目标是学生充分理解移多补少应用题中数量的关系和解题的方法;低层教学目标则是理解基础的移动数和相差数之间的关系。
其次,需要对问题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上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的有效办法便是通过提问检测[3]。而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在进行课堂分层教学时,提出的问题可以顾及三个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需要包括基础问题、中层问题以及较高难度的问题这三个部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画出教材中的圆”这个问题,主要考查中层和低层学生;而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怎么样画出标准的圆?这个问题是针对高层学生提出的。当然中低层的学生也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对合作学习进行分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共同学习、和谐相处。那怎样开展分层式的合作学习呢?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数学主题,在这个主题中设置相关的但难度不一的几个问题,依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向低层、中层、高层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按照顺序回答问题。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依次补充上一位学生没有考虑到的知识,并完善这个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让高层及中层的学生帮助低层学生学习,让高层的学生辅导中层学生,教师则统筹兼顾全局,辅导全班学生。这样,三类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辅导提升,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三个步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分层。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过程。学习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课堂,还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4]。因此,在使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在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时,可以分成基础作业、同步作业和强化作业这三类。对于低层学生,需要完成基础作业,中层学生需要完成同步作业,而高层学生则需要完成强化作业。此外,教师可以鼓励中层学生在写完同步作业后尝试完成强化作业。
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教师应合理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让学生在能力、素质、智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