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诗韵长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的实践

2019-11-26

名师在线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古诗旋律节奏

谢 婷

(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简单的五言诗,有形有意还不晦涩,而且又很励志,非常适合小学生读。春节期间,一首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歌曲《苔》一夜之间刷屏。通过今人的改编传唱,一首孤独300年的小诗重新走进千家万户,沉寂了300年的苔花被再次唤醒,也让《经典咏流传》的初衷落地生根。

一、诗情画意咏传情

“诗言志,歌咏情。”古诗词的精粹在于其中营造的独特意境。这个意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大气磅礴、浪漫婉约等,每种意境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学唱古诗词歌曲,关键在于入情入境,学生不深入体会古诗词歌曲的意境,就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其中无法言喻的魅力。绝大部分古诗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的情感与诗中的景物交织在一起,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浑然一体。学生若无法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则无法具体感知诗词的意境,也就很难进入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体验,引领学生去揣摩、去感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通过诗+画+音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倾听音乐画出诗中的意象,深入体会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1]。

例如,在教学《忆江南》时,教师可以播放清雅、柔婉的江南音乐以及江南美丽风光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江南美景,仔细品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感受那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通过诗+画+音乐的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学生能在欣赏音乐中感受诗词的内涵,在咏唱歌曲中体味古诗的画意,从而了解诗人的情感,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目标。

二、古吟今唱悟诗意

古诗词的诗句有着鲜明的顿点,犹如音乐中的节奏,这种节奏感的形成,既是古诗词讲究平仄的押韵,也是诗人吟诵诗词时的一种节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内心世界。古诗词吟唱是前人的一种唱读方法,随着普通话朗读的倡导和推广,吟唱之道除了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出现外,几乎已经没有机会展示这种古老的艺术了。吟唱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让他们在诗里词间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把古诗词融入音乐课堂,在音乐课上吟古唱今,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意义深远。

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 ”或“二 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2]。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古诗的节奏,即语调节奏和语意节奏。在学生掌握诗词的节奏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重音,划分出正确的停顿标记,并尝试着吟诵。在把握吟诵的节奏与诗中的感情后,学生就会在吟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对诗的意境也会有新的体味。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如让学生尝试用“二二三”的形式诵读《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然后出示乐谱,让学生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通过两种方式的诵读,学生发现歌词的节奏和诗词的节奏几乎一致。这时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歌曲的节奏类型是什么样的?演唱时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怎样的声音才能将歌曲表达得更完美呢?”因为学生之前发现了节奏方面的小秘密,思维火花瞬间被点燃,所以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歌曲中连续八分音符的运用,洋溢着一种欢愉的情绪。春天的景象、孩子放学后忙于放风筝的情景、诗人面对春天来临的喜悦等,在学生轻巧的演唱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吟唱旋律会诗情

古诗词特有的平仄讲究,与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旋律的走向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在教学《忆江南》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看了一段江南水乡美景的视频,接着让学生用线条来描绘看到的情景。在学生细细品味诗歌的情感后,笔者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并通过用手指描画线条来感受旋律的走向。

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特征之一便是体现时间上的“流动”感。这种“流动”即旋律。旋律通过平行、上行、下行三种方式来表示进行的方向。平行主要表现欢快的情绪,上行推动旋律趋于渐强,下行使旋律趋于渐弱。例如,歌曲《忆江南》的旋律大多采用了级进和小跳,旋律线平缓,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注意歌曲每一乐句的起落音,歌曲由sol 起音,第一乐句落音在re 上,第二乐句落音在do 上,第三乐句落音在la上,第四乐句落音在sol 上。接着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诗歌创作的背景:青年时期的白居易曾遍游江南,并旅居苏杭,对江南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晚年时期的白居易常住长安,遥想当年写下了《忆江南》。了解背景后,学生纷纷体会到诗人心中留恋、怀念的情感。通过对旋律的理解,学生对这首诗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旋律线,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韵律、歌曲的旋律,感受二者的相似之处,让学生边吟唱,边感受,边品味,从而体悟“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意象和诗情。

从艺术起源上讲,诗、歌同源,关系密不可分。自古诗词就是吟唱的,具有强烈的音乐感。现今,作曲家笔下的古诗词旋律基本上都表现出了古诗原作的立意与韵味,歌曲与原诗词如影相随,相得益彰,歌曲为原诗词锦上添花。通过古诗新唱的方式学习古诗词、品味古诗词,进而表现古诗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是丰富的。悠悠古诗的魅力,浓浓音乐的情意在古吟今唱中得以流淌,最终流进学生的心田。

结 语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音乐教育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其既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古诗词歌曲教学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古诗词音乐的风格,最终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古诗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拟古诗”之我见
给你的信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轻快漫舞
品读古诗
7月,盛夏的旋律